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要想把握好企业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传统的游戏法则正在改变,而新的打法尚未形成,这就对所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软通动力集团副总裁、市场与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刘耀东眼中,这样的挑战或许正是他期望看到的。他坦言,自己从不惧怕“从零到一”的挑战,相反,他从中得到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从2012年加入软通动力这家国内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公司以来,刘耀东就一直在探索用新型的数字化方式推进品牌营销和市场方面的相关工作,而这本身也贴合软通动力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战略思路。
4年的尝试坚持下来,软通动力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收获。软通动力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其智慧城市领导者的品牌形象被逐渐认可,以创新为特点的企业性格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零开始还是从负开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有了‘做营销、树品牌’的想法。只要企业有了这种想法,我就有办法把集团的品牌营销做好。”刘耀东说。
迎接挑战
刘耀东出生于1983年,金牛座,具有踏实和沉稳的一面,也有着意气风发和睿智进取的另一面。作为软通动力最年轻的副总裁,他带领团队发挥能量,在软通动力这个崇尚创新的平台上取得了不少进展。
在加盟软通动力之前,刘耀东拥有近10年市场与品牌营销经验,曾先后任清华同方高级市场经理、中国远大集团品牌总监等职务。之所以选择软通动力,是当时软通动力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公司上下务实进取的精神让刘耀东觉得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释放价值,实现梦想。“我喜欢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喜欢用不断创新应对挑战。”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的刘耀东琢磨,如何在品牌塑造、互联网营销领域,用创新的方式推动工作。
软通动力作为中国领先的IT服务提供商,曾带领整个行业发展,并于2011年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在公司业务良性发展的时候,刘天文董事长没有丝毫懈怠。”刘耀东回忆说,“他不止一次和我们说过,IT服务行业将会出现结构性变革。为此,软通动力必须找到自己的新航向。”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2008年11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伊始,IBM在美国纽约发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正式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各行各业。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成熟,智慧城市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 2012年,中国政府首次公布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几乎在同一时期,软通动力开始布局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启了软通动力新时代。
塑造品牌
不过对当时的刘耀东来说,为一个专注IT服务十余年的企业重新塑造品牌并不那么容易。作为市场与品牌传播负责人,刘耀东面对的不仅仅是亟待唤醒的外部市场,就连软通动力公司内部,企业品牌转型也需要更强有力的思想灌输。特别是在面对“智慧城市”这样一个新概念、新业态时,重塑企业品牌的工作变得非常艰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想清楚品牌转型所要传承的与新品牌所要表达的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有的所有品牌价值元素对企业来说不一定是优势。”刘耀东说。
“有挑战的工作才更有价值。”进入软通动力之后,刘耀东迅速融入这一新兴领域,先是吃透了这个行业的精髓。随后,一场以“创新和转型”为主旨的品牌升级大幕开启,刘耀东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公司内部、合作伙伴之间、行业领域内打响了一次又一次营销战役。
时至今日,在软通动力内部,市场与品牌管理部已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业内,软通动力作为智慧城市领导者的声音不绝于耳,公司也成为智慧城市从规划建设到落地运营的首选合作伙伴。
目前,刘耀东不仅是软通动力副总裁,还是中国品牌经理人联盟、中国商业联合会高级品牌管理师、工信部高级智慧城市管理师,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做品牌要有情怀。”刘耀东相信,“品牌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传递,自己首先要为企业倾尽最大的力量和情感,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小团队,影响到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几万名员工,最终影响到整个行业。”回忆加入软通动力几年来最大的成就感,刘耀东说:“让我最欣慰的是,现在行业内公认的品牌印象,软通动力已经不再是一家纯粹的IT服务公司,而是一家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堪称领军企业的行业先锋,并且正在向着全方位创新的科技型企业迈进。这是對一名品牌工作者最大的褒奖。”
4年前,智慧城市对于软通动力来说还只是个构想;4年后,智慧城市的服务在软通动力已经完成生态化落地,100多个城市正联合软通动力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欧洲期间,在向世界介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环节时,软通动力作为唯一的中国智慧城市企业代表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和成果。这对一家企业来说,是极高的荣誉。
目前,软通动力的业务已遍及欧美、日韩等世界级市场,在全球设有56个分支机构,服务1000余家海内外客户,在中国100余个城市实现了战略布局,为全球3.8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之一,入选工业及信息化部评定的“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连续多年被德勤评定为“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企业”,并获“智慧城市信息化领军企业奖”、“中国软件和信息业服务突出贡献奖”、“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厂商”、“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等多项荣誉。
如今,软通动力正在以创新科技推动城市、产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善政、兴业、惠民,这在软通动力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刘耀东说。
生态合作
在MBA智库中,对智慧城市的狭义解释是: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状况,使城市生活便捷。 而刘耀东所认为的智慧城市,有着更为形象的解释:它相当于为城市发展缔造出一个大脑,连通城市中各类数据流,经过大脑分析处理,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并实施管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城市服务。
与其他产品和服务不同的是,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个个简单的项目,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要求智慧城市服务商不仅能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还需要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软通动力,传统定义的“客户”正在转变成“合作伙伴”,外部力量也逐步以“生态合作伙伴”的方式接入软通动力的开放生态系统。
目前,软通动力与政、产、经、学、研、用等不同层面的机构和组织组成了面向全球市场的生态力量。例如麻省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华为、IBM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等等,都是软通动力生态体系的成员。
“当软通动力进入一个城市,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作为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整个生态建设。”刘耀东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在智慧城市的落地执行中,软通动力可以发挥生态圈的力量,根据当地的需求匹配对应的外部资源,构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软通动力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建设运营的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数据资源的优质共享、快速传递、信息互通,帮助其高效、高质地管理城市和企业,实现新兴产业孵化。这已经超出了单一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服务商的领域,而是将整个智慧城市生态引入了城市。
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内地已有超过500个城市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投入资金超万亿元,而在同期,软通动力已在全国100余个城市进行智慧城市战略布局,并在50多个城市落地运营。其中,有为城市管理服务的政务大数据,有为地区产业发展服务的产业互联网,也有为“双创”服务的乐业空间。善政、兴企、惠民,软通动力正在以一个企业的发展,承担起推动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责任。
营销思考
如今,软通动力作为创新型技术服务商迎来了发展高峰,企业规模和成熟度与日俱增,员工总数近4万人,全球分支机构扩张到56个,多年积淀的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与解决方案服务使得其业务向着价值链顶端不断攀升,创新性的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服务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与自主知识产权为其专业服务奠定了价值来源。与此同时,以软通动力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也已初具规模,一整套覆盖政产学研、行业协会以及ISV集群、投融资机构的创新生态体系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合作伙伴结构中,可以看出,作为B2B企业,软通动力的营销传播与B2C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B2C的营销传播更多的在于让人产生兴趣,让消费者喜欢进而促进购买;但是B2B的营销传播更多是逻辑和理性的,要让人清楚:你确实有价值。这是本质的区别。”刘耀东表示,“B2C传播更多是追求曝光的广泛性和触达频次,B2B传播更多是强调受众准确性和过程的严谨,从销售线索出现一直到交易完成,每一单都要重视,一单都不能让它跑掉。”
在刘耀东看来,作为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商,首先要完成自身的数字化建设。在这一点上,他所带领的市场与品牌管理团队做了很多全新的嘗试,不断探索数字化营销的规律和奥秘。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成为软通动力营销数字化的技术支撑。数字营销为软通动力大大拓展了营销边际,提升了客户体验,精细化了营销过程,保障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我认为很快‘数字营销’这个词将不存在,未来所有的营销都是数字化的,乃至数据化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简单地以为有了网站企业就是互联网化,开个自媒体账号企业就可以做社会化营销了。”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给石磨插电接上网络就能提升生产率变成互联网产品吗?显然不行。应该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思考营销这件事,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形式。”
今年是软通动力成立的第16年,这个正处于黄金上升期的万人大企业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作为软通动力市场与品牌管理团队的带头人,刘耀东把敢闯敢干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刘耀东来说,软通动力给了他做大事的平台,他要回报给公司的必将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未来。
在软通动力集团副总裁、市场与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刘耀东眼中,这样的挑战或许正是他期望看到的。他坦言,自己从不惧怕“从零到一”的挑战,相反,他从中得到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从2012年加入软通动力这家国内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公司以来,刘耀东就一直在探索用新型的数字化方式推进品牌营销和市场方面的相关工作,而这本身也贴合软通动力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战略思路。
4年的尝试坚持下来,软通动力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收获。软通动力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其智慧城市领导者的品牌形象被逐渐认可,以创新为特点的企业性格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零开始还是从负开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有了‘做营销、树品牌’的想法。只要企业有了这种想法,我就有办法把集团的品牌营销做好。”刘耀东说。
迎接挑战
刘耀东出生于1983年,金牛座,具有踏实和沉稳的一面,也有着意气风发和睿智进取的另一面。作为软通动力最年轻的副总裁,他带领团队发挥能量,在软通动力这个崇尚创新的平台上取得了不少进展。
在加盟软通动力之前,刘耀东拥有近10年市场与品牌营销经验,曾先后任清华同方高级市场经理、中国远大集团品牌总监等职务。之所以选择软通动力,是当时软通动力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公司上下务实进取的精神让刘耀东觉得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释放价值,实现梦想。“我喜欢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喜欢用不断创新应对挑战。”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的刘耀东琢磨,如何在品牌塑造、互联网营销领域,用创新的方式推动工作。
软通动力作为中国领先的IT服务提供商,曾带领整个行业发展,并于2011年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在公司业务良性发展的时候,刘天文董事长没有丝毫懈怠。”刘耀东回忆说,“他不止一次和我们说过,IT服务行业将会出现结构性变革。为此,软通动力必须找到自己的新航向。”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2008年11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伊始,IBM在美国纽约发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正式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各行各业。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成熟,智慧城市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 2012年,中国政府首次公布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几乎在同一时期,软通动力开始布局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启了软通动力新时代。
塑造品牌
不过对当时的刘耀东来说,为一个专注IT服务十余年的企业重新塑造品牌并不那么容易。作为市场与品牌传播负责人,刘耀东面对的不仅仅是亟待唤醒的外部市场,就连软通动力公司内部,企业品牌转型也需要更强有力的思想灌输。特别是在面对“智慧城市”这样一个新概念、新业态时,重塑企业品牌的工作变得非常艰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想清楚品牌转型所要传承的与新品牌所要表达的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有的所有品牌价值元素对企业来说不一定是优势。”刘耀东说。
“有挑战的工作才更有价值。”进入软通动力之后,刘耀东迅速融入这一新兴领域,先是吃透了这个行业的精髓。随后,一场以“创新和转型”为主旨的品牌升级大幕开启,刘耀东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公司内部、合作伙伴之间、行业领域内打响了一次又一次营销战役。
时至今日,在软通动力内部,市场与品牌管理部已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业内,软通动力作为智慧城市领导者的声音不绝于耳,公司也成为智慧城市从规划建设到落地运营的首选合作伙伴。
目前,刘耀东不仅是软通动力副总裁,还是中国品牌经理人联盟、中国商业联合会高级品牌管理师、工信部高级智慧城市管理师,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做品牌要有情怀。”刘耀东相信,“品牌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传递,自己首先要为企业倾尽最大的力量和情感,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小团队,影响到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几万名员工,最终影响到整个行业。”回忆加入软通动力几年来最大的成就感,刘耀东说:“让我最欣慰的是,现在行业内公认的品牌印象,软通动力已经不再是一家纯粹的IT服务公司,而是一家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堪称领军企业的行业先锋,并且正在向着全方位创新的科技型企业迈进。这是對一名品牌工作者最大的褒奖。”
4年前,智慧城市对于软通动力来说还只是个构想;4年后,智慧城市的服务在软通动力已经完成生态化落地,100多个城市正联合软通动力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欧洲期间,在向世界介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环节时,软通动力作为唯一的中国智慧城市企业代表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和成果。这对一家企业来说,是极高的荣誉。
目前,软通动力的业务已遍及欧美、日韩等世界级市场,在全球设有56个分支机构,服务1000余家海内外客户,在中国100余个城市实现了战略布局,为全球3.8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之一,入选工业及信息化部评定的“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连续多年被德勤评定为“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企业”,并获“智慧城市信息化领军企业奖”、“中国软件和信息业服务突出贡献奖”、“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厂商”、“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等多项荣誉。
如今,软通动力正在以创新科技推动城市、产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善政、兴业、惠民,这在软通动力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刘耀东说。
生态合作
在MBA智库中,对智慧城市的狭义解释是: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状况,使城市生活便捷。 而刘耀东所认为的智慧城市,有着更为形象的解释:它相当于为城市发展缔造出一个大脑,连通城市中各类数据流,经过大脑分析处理,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并实施管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城市服务。
与其他产品和服务不同的是,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个个简单的项目,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要求智慧城市服务商不仅能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还需要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软通动力,传统定义的“客户”正在转变成“合作伙伴”,外部力量也逐步以“生态合作伙伴”的方式接入软通动力的开放生态系统。
目前,软通动力与政、产、经、学、研、用等不同层面的机构和组织组成了面向全球市场的生态力量。例如麻省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华为、IBM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等等,都是软通动力生态体系的成员。
“当软通动力进入一个城市,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作为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整个生态建设。”刘耀东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在智慧城市的落地执行中,软通动力可以发挥生态圈的力量,根据当地的需求匹配对应的外部资源,构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软通动力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建设运营的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数据资源的优质共享、快速传递、信息互通,帮助其高效、高质地管理城市和企业,实现新兴产业孵化。这已经超出了单一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服务商的领域,而是将整个智慧城市生态引入了城市。
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内地已有超过500个城市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投入资金超万亿元,而在同期,软通动力已在全国100余个城市进行智慧城市战略布局,并在50多个城市落地运营。其中,有为城市管理服务的政务大数据,有为地区产业发展服务的产业互联网,也有为“双创”服务的乐业空间。善政、兴企、惠民,软通动力正在以一个企业的发展,承担起推动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责任。
营销思考
如今,软通动力作为创新型技术服务商迎来了发展高峰,企业规模和成熟度与日俱增,员工总数近4万人,全球分支机构扩张到56个,多年积淀的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与解决方案服务使得其业务向着价值链顶端不断攀升,创新性的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服务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与自主知识产权为其专业服务奠定了价值来源。与此同时,以软通动力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也已初具规模,一整套覆盖政产学研、行业协会以及ISV集群、投融资机构的创新生态体系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合作伙伴结构中,可以看出,作为B2B企业,软通动力的营销传播与B2C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B2C的营销传播更多的在于让人产生兴趣,让消费者喜欢进而促进购买;但是B2B的营销传播更多是逻辑和理性的,要让人清楚:你确实有价值。这是本质的区别。”刘耀东表示,“B2C传播更多是追求曝光的广泛性和触达频次,B2B传播更多是强调受众准确性和过程的严谨,从销售线索出现一直到交易完成,每一单都要重视,一单都不能让它跑掉。”
在刘耀东看来,作为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商,首先要完成自身的数字化建设。在这一点上,他所带领的市场与品牌管理团队做了很多全新的嘗试,不断探索数字化营销的规律和奥秘。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成为软通动力营销数字化的技术支撑。数字营销为软通动力大大拓展了营销边际,提升了客户体验,精细化了营销过程,保障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我认为很快‘数字营销’这个词将不存在,未来所有的营销都是数字化的,乃至数据化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简单地以为有了网站企业就是互联网化,开个自媒体账号企业就可以做社会化营销了。”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给石磨插电接上网络就能提升生产率变成互联网产品吗?显然不行。应该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思考营销这件事,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形式。”
今年是软通动力成立的第16年,这个正处于黄金上升期的万人大企业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作为软通动力市场与品牌管理团队的带头人,刘耀东把敢闯敢干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刘耀东来说,软通动力给了他做大事的平台,他要回报给公司的必将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