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最基本的技能的关键,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均等、优质的教育是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合法权利的基本要求。所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加强教育投入,统筹地区差异;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注重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建设;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多方位办学。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教育均衡发展 内涵 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每个人获得最基本技能的关键。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均等、优质的教育是尊重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合法权利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中之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育公平的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均衡问题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这既是对我国教育现状的真实反映,又是人们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是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教育均衡是手段,而教育公平是目标。这不仅是在数量上、程度上,而且是在价值观上面对教育所作的一种理解。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同样优质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世界各国均不遗余力地推行缩小教育差距、均衡发展教育的策略,以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均衡发展为手段,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均衡发展作基础,那么办学条件、教师资源落后的地区,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实现受教育者成就机会均等更是不可能。如果不是以教育公平作为最终目标,忽视每个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那么教育均衡就只能是低水平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赫尔曼提出了教育公平的三个阶段: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限制的学习生涯机会(起点均衡);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出身的人(过程均等);促使学生学业成就均等(结果均等),这一理论成为体现教育公平的标准。依此次教育均衡发展可包含以下相互联系的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往往由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障。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均衡发展还应包括学习条件的均等,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每个学生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1]
  二、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之间的差距已经是我国的一种社会现实,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这种情况所造成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绝对的。我们“要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发展差距,不能片面追求平均主义。我们不能人为制约高水平区域和学校的再发展,既要鼓励强者再接再厉,又要帮助弱者尽快地迎头赶上,通过教育的梯度发步地消除教育差距”。[2]我们在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时要因地制宜,在保障所有学生基本的受教育权的基础之上,依据当地具体情况来发展教育。
  2.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的关系。
  重点学校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上广受争议。许多人认为重点学校的存在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其实这也要辩证地看,重点学校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好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实重点校的存在本没有错,它体现了本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方向,所起的是榜样的作用。但是重点学校由于其数量有限,往往造成了择校现象,以及占有人力、财力的优先权,这对薄弱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调节校际之间资源的配置,以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
  3.公立性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义务教育是国家举办的公立性的教育,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市场化与产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也渐渐地冲击义务教育领域。“教育市场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吸纳社会资本,改革办学模式,正成为扩充优质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但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将有利于优质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加剧薄弱学校的不利处境,有损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3]怎样调节这种关系,保持国家占主导地位,适当地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办学,是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件事情。
  三、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且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以及重点学校的存在等方面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不解决,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实现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
  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具体体现在对重点学校的追求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创办了一些重点学校、窗口学校,这在当时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措施却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宗旨,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现在要实现教育均衡的发展,有必要对学校进行改造。对学校的改造有两种措施:一种是对优势学校做出一定的限制;另一种就是对薄弱的扶持与改造。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使我们的学校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对优质学校的限制是不明智的一种选择,只有对薄弱学校的改造才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手段。
  在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中,我们要因地制宜,在必要的时候关闭一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合并一些弱势学校以达到资源的整合。我们还要发挥学校的特色,发挥薄弱学校的一些优点,使学校向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改造薄弱学校的过程中,国家还应出台一些政策,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一所优秀的学校主要体现在优秀的生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的发展。保证就近入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不因成绩的好坏而进入不同的学校(因为义务教育不强调选拔),另一方面可以平衡学校之间的差距,达到教育的平衡。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农村是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战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分立,从而使我国城市和乡村不论是经济还是教育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首要因素。
  发展农村教育,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很大的投入,改造危旧校舍,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即便在硬件资源上和城市的学校有些差别,但软件上不会差得很远。在发展农村教育上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能认为教育均衡就是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个样,而是要因地制宜。我们所说的教育公平也是一种相对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均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发展是相对均衡,是指要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能片面追求平均主义”。[4]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普及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教育的城乡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像我们平常认为的代课点、代课老师等一些不正常的教育现象也应该承认存在的其合理,循序渐进地实现教育的均衡。
  3.注重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建设。
  一所好学校不仅要物质资源优秀,而且要有一群优秀的教师。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有时就是因为缺乏一些优秀的教师。所以要解决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现象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资建设。实施城市和农村教师待遇均衡化,教师工资由县以上地方财政直接拨付,使得中小学校教师在办公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基本相同。教师享受待遇的差别主要依据职务的不同和教学成绩的不同而定,而不是因所在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其次,农村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如城市好,使得教师往往不愿意在农村任教。所以要用经济手段,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贴,通过获得相对高的报酬来引导优秀教师或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大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保证他们在教育信息和先进教育理论保持先进。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教师轮换制度,使教师形成良性的流动和分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均衡学校之间的距离。
  4.实施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多方位办学。
  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国家举办,这体现一个国家政府实现其义务的程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义务性和公益性是必须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多方面需求,也应深化教育体制,实现多体制办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因为现在“教育结构单一、学制僵硬、各类教育之间的不衔接、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教学难度过高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提高教育效率、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5]为满足多方面的教育需求,可以引入市场因素,吸收社会资金来办学,对民办教育中的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满足部分家庭对特色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瞿瑛.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6,(12).
  [3]方建锋.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概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其他文献
该研究的目的是对Libya油田应用EOR方法最具代表性的一油田(D油田)进行经济分析。为了绘制关键投资变量(如油价、注入剂的价格、资本费用、运行费用和采油等)敏感性分析图以评
会议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在中国大地迅速崛起,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大潮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从“大浪淘沙”阶段逐渐过渡到“组成部分”阶段,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确立了民办高校的重要地位。民办高校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精气神,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以下论述。  关键词: 民办院校 精气神 民办教育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生的学习工具,电子书包就是其中之一。电子书包的诞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班级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它主要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及直觉思维。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进而探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激发人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及认识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的作用已经
摘 要: 文章从数字资源入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论述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共建共享    1.数字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是用户通过计算机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载体上的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数字信息资源具有品种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获取方式的延
摘 要: 丰富的教育经验离不开教育智慧的开发利用,但教育经验并不等于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在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要强化提高教师教育“实效性”,就必须高度关注教育智慧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教育实效性 教育智慧 开发利用    教育是双边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
摘 要: “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也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谐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便成为每一个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和谐 师生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康健之认为:“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如果没有教育的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
以信迁市城市土地复垦工作为例,探计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开展土地复垦,并结合典型阐述了信迁市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