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启示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1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是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出发,通过对其录取制度、教学模式、考核制度、教授会职能等方面进行考察,较为全面系统地归纳出日本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并立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完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日本;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合理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其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具备严谨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融合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推进,各国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加强研究生教育,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整体质量,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日本不但吸收了大量的美式观念和方法,而且保留了本国的教育传统,其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更加趋向多元化、多样化:既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因此,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能够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的,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具有可持续性。本研究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通过对其录取制度、教学模式、考核制度、教授会职能等方面进行考察,较为全面系统地归纳日本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并立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其优越之处,力求提出完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录取制度
  首先,日本研究生院的管理和招生工作由各大学自主进行,大学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和命题上都具有自主权。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4年3月29日公布的《大学设置基准》规定,大学对教育研究、教育课程、招生毕业等一系列事务实行自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地点由招生的大学自行规定,国家只对考试时间设立大致范围,因此,在考试日期不冲突的情况下,考生可以选择报考多个大学,并可能被多个学校同时录取,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
  日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一般要提交入学申请书、大学成绩单、大学毕业证明、学位证明、教授推荐信,外国留学生有可能要求托福、GRE成绩等。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构成,其中笔试分为外语考试和专业课考试。各个学校自行确定外语考试语言种类、专业课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内容。一般来说,入学考试中的专业考试对日本本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试题是一样的,外国留学生入学考试中会相应增加日语能力考核的内容。面试是入学考试中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面试中教授会针对考生报考时提交的研究计划书提问,研究计划书内容为考生对于未来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的预期计划,考官通过面试问答可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考察其专业水平、学习潜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对社会在职人员的特殊选拔招生制度和面向外国人的特殊选拔制度。
  其次,旁听生制度是日本独有的制度。所谓旁听生,就是在研究院、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里,给有关特定研究的人,在特定的期限内一个入学身份。在日本的大学里,一般在攻读本科、硕士、博士之前,会设有这个制度,尤其是读硕士之前最多,即硕士的预备队。
  学生通过跟导师旁听课程,了解导师的研究课题和方法。旁听生经过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学习再参加该学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导师对旁听生乃至硕士研究生招生有绝对大的权力,旁听生的申请,必须要提交书面材料(主要是研究计划书),由导师亲自考虑决定是否接受,可以不用进行面试。因为学生递交的材料里面包括了学生详细的研究计划,导师完全可以通过这份计划书来判断学生的研究水平。
  二、教学模式
  日本大学院(即研究生院)的培养方式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日本大学院的教学模式上。日本研究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习及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日本大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研究讨论能力。指导老师会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题研究(seminar)的课程,在授课中,不再进行灌输式的教学,研究生与导师经常讨论相关研究问题。在专题研究中,该导师所带领的博士、硕士生都可参加。一般而言,导师先做出本课程的教学规划,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学生就研究题目进行课下阅读准备。题目往往有多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兴趣点等选择参与课堂讨论的某个题目,也可以对导师分发的题目提出建议。在课程刚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为容易的题目,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问题也逐步集中起来。有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从硕士一直研究到博士阶段。
  讨论式教学可以将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研究,为了做好每堂课的讨论研究,学生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同时对于新生来说,参加讨论式研究是一个学习如何自学、如何进入独立研究状态的途径。
  其次,在课题讨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学生不仅需要认真准备论文阶段性的发表,而且还需要阅读其他同学的汇报材料,查找到研究的漏洞和问题,参与并聆听其他同学的研究汇报和发表,并积极提出一些问题与建议,以便于同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改变。而在课堂发表和讨论的过程中,导师只是一名参与者,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奉行科学研究以真理为标准的精神。导师有的时候也会做一些穿插性的引导,以便于课堂发表和讨论还继续进行下去,以求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课程讨论是日本大学院教学的重要方式,严谨的态度是做好这种类型教学的重要保证。导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存在的,但教授的角色并不明显,并不对学生的观点做过多的评论。参与的学生也不会采取强硬的态度,而大多倾向于采取一种提出建议的态度,由发表者来完善问题研究,对问题做最为精确的阐释,深化和完善对研究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让学生比较早就接触和学习驾驭学术研究的方法,有助于研究生教育从教学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三、考核制度
  日本大学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2至3年,有的学校会在一年内集中上完所有课程,有的学校则将课程分散到各个学期。课程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程、演习课程和一般课程。研究生院开设比规定学分多一倍以上的课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仅占全部课程的大约五分之一,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基本没有必修课,选课的主动权在学生,指导教师只提供参考性建议。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大学规定的学分,同时进行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学位论文研究开题之前,指导教师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学术发展情况以及研究的前沿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选题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从资料的查找,实验的设计,研究具体步骤的开展,实验结果的提取、分析直到论文的撰写、答辩、修改,都是学生自己先做方案,然后请教指导教师,通过修改付诸实施,遇到问题再请教导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研究的自主性。
  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向所属研究课提交学位论文,然后由研究科选定三名以上的学位审查员组成审查委员会,对其论文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之后,学生要准备接受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指导教师和若干名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师组成。答辩通过后,经由教授会通过,根据专业成绩授予硕士学位。
  四、教授会职能
  教授会是日本大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特点。早在1881年,教授会在日本就有了雏形。1893年,日本政府公布帝国大学令改正案,第一次明文规定设立教授会,并授权审议大学的学科课程、学生考试、学位授予资格等权利。此后,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分别于1914年、1918年规定了教员任免需教授会同意、大学总长需由教授会选举等制度,教授会具有了大学自治管理机构的性质。教授会的具体职权并没有明文规定。目前教授会实际承担的主要职责有:学生入学、考试、毕业、学位授予和称号等事项,学科课程的设置、修改及废除事项,教职员、研究员的任免和聘用等人事事项,学科内部的管理事项等。教授会主要由该学科的教授组成,也可以吸收一些副教授和其他教员,成员资格的选择也属于教授会的职权范围。
  研究生在入学考试、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结业和学位授予的过程中,都必须要通过本学科教授会的讨论,半数以上票数才能通过。本研究所阐述的录取制度、教学模式与考核制度都是由大学教授会决议通过,不仅如此,教授会还能决议学校中的其他重大事务。大学是教学研究部门,教授无疑是这方面的权威,本应该在大学的管理和运营等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战后,日本大学的教授会对大学走上民主化,对大学教育、研究体制的改革和建立,对推动教育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进而对促进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日本大学的教授会对于我国高等院校以什么方式有效地发挥教授以及专业教师在学校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五、结语
  在我国,继本科生扩招之后,原本作为高精尖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回顾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扩招始终是倍受关注的话题。虽然扩招使更多学生有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但研究生质量下降、找工作困难等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质量是教育的命脉,高校对高等人才的培养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应该体现在质量上。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是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迫切需要。对日本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优化创新人才的选拔方式和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课堂和学术交流,实现灌输式教学到讨论式研究学习的转变。硕士、博士一同参加讨论会,论文的讨论修改都是在本专业的讨论课中进行的,使研究生教育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不仅如此,我们还考察了日本大学的教授会在大学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探讨中国大学改革之路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玉琴,李奇术.日本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1):50-53.
  [2]龙著华,侯君.中日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制度比较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1):97-100,108.
  [3]张晓瀛,马东堂.日本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57-59.
其他文献
周末,秘鲁小伙维多克·加西亚·托马邀请几个喜欢户外运动的好友去攀登风景壮丽的神圣谷。神圣谷非常险峻,大伙儿爬了好长时间才来到山顶,一抬头却见太阳要下山了。就这样回去?大伙儿心有不甘。维多克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今晚谁也不回去,就在山上待着,体验一下这里的夜景,如何?“好!”大家不约而同地大声叫喊着,“生活太平淡无奇了,早就应该寻求点刺激了!”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那晚,没有灯火,没有食物。
随着“全球化4.0”时代的到来,外派人员的数量急速增长,然而外派人员跨文化不适应所导致的外派失败不仅会给组织带来经济和非经济的损失,还会给外派人员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是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化舞台上的取胜之道。本研究基于不确定性减少理论,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以验证动机性文化智力与跨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并以探讨动机性文化智力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机制。在研究最后,本文
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确定了角接触球轴承结构参数的样本点,通过Powell和Newton-Raphson相结合的算法计算了非线性方程组,将计算得到的轴承刚度的响应值应用Kriging法进行响应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职业核心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三维结构,并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