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和重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与时代和社会的期望相距甚远,因此,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成为当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紧迫问题。文章试图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王利平(1971- ),男,四川泸县人,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教管理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重庆40006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71-02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盛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文化思潮。它首先产生于文学艺术领域,后来逐渐扩散到哲学、心理学、建筑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作为一种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20世纪下半叶,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与社会、文化之间的重重矛盾,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怀疑、否定,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张扬人的主体性、个体性。因此,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和重构,主张“反中心”“反权威”,倡导“非理性”“不确定性”“平等性”,注重“差异性”,反对同一。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是后现代思潮在教育领域的产物,是教育领域对以往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总结与反思的结果。它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开放的教育系统观。教育过去被人为地分解为多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其发展是线性的、序列性的,因而是可预测的、有着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的。而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的发展是超越线性的,是复杂的、多元的和不可预测的。第二,多元的教育目的观。这是开放教育系统观的内在要求,它强调个体的社会性和差异性,强调整体的发展性和开放性。第三,互动的教育过程观。这是建立在新型的、平等的师生观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态度。教师在治愈自身与世界的隔离感的同时,要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将学生带入对真理日益深入的理解之中。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质量的提高是这场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师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语言能力差、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跨学科知识不全面、很多老师还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不明确,等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中的很多观点适合当前社会和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它重新规定了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同时对教学目的观、过程观做了再认知,反映了大学英语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其中汲取营养。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1.知识结构的开放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把知识看做是一个开放的、自我调节的系统。这有两层含义:(1)知识既然是开放的,就不是封闭的,始终处在与外界(实践)的交换之中。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摒弃狭隘的知识观,不能认为只要英语能力高就可胜任现代英语教学要求。实际上,语言只是充当了表述工具和联结纽带工具的角色,只有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时才体现其真正价值。英语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英语,而在于他能否利用英语课程来影响、提高、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认知渠道。目前全国大学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题材非常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交通、信息、航空等很多学科。如果教师对这些领域毫无知晓,肯定会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从而影响了课堂的信息量。因此,消解学科边界,在跨学科的范围内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有其特定的现实意义。另外,英语学习也决不限于英语语言本身,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英语教师本身都不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何以担此任务?英语教师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最终影响着他们知识观的形成。因此,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囿于自己的学科中,要以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多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了解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扩大自身的视野,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知识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地吐故纳新、不断地解构和生成的动态过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英语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开放的知识结构所产生的效益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而且也体现在教师自身专业中,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累积式、加速度的方式进行。
2.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否定价值的等级性,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宽容、互相尊重。因此它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认为师生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他们在对话过程中围绕着不同的问题各自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通过沟通达到相互认同。教师的角色是可能发生变化的,教师有时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有时和学生一样,是一个求知者。平等的师生观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课堂里的角色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要消解教师的权威作用,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有效地驾驭课堂的目的。
3.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这个思想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上,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反思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宏观角度讲,英语学科是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职责和英语学科的独特作用,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启迪学生的智慧实施到教学进程中。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从微观上讲,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相比过去,现在英语教学的内涵大大地扩充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须往这个方向前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慧的转化者。他们既要重知识,也要重素质。
4.教育过程的交互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张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因此,课程应该通过参与者的行动和交往来确立,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教育过程观。传统的英语课一般这样构成:复习、讲解新内容、练习、布置作业。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交流,教与学虽在同一课堂上,却是相互脱节的。实际上,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情感因素、输入的质量和数量等。前者包括兴趣、动机、焦虑感等,后者指学生所接触目标的真实性、多样性和有效性等。所有这些因素只有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变成促进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组织丰富、新颖的活动,创设交际环境来激发学生的“任务动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熟悉二语习得的有关模式和理论,熟练掌握各种英语教学法,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在课堂上从容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做到语言与情感的双向交流,实现交互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秀兰.转变型课程:后现代科学馆的教育诉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黄崇岭.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外语教学改革[J].同济教育研究,2005(4).
[3]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左兵.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王利平(1971- ),男,四川泸县人,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教管理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重庆40006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71-02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盛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文化思潮。它首先产生于文学艺术领域,后来逐渐扩散到哲学、心理学、建筑学、法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作为一种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20世纪下半叶,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与社会、文化之间的重重矛盾,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怀疑、否定,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张扬人的主体性、个体性。因此,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和重构,主张“反中心”“反权威”,倡导“非理性”“不确定性”“平等性”,注重“差异性”,反对同一。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是后现代思潮在教育领域的产物,是教育领域对以往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总结与反思的结果。它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开放的教育系统观。教育过去被人为地分解为多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其发展是线性的、序列性的,因而是可预测的、有着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的。而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的发展是超越线性的,是复杂的、多元的和不可预测的。第二,多元的教育目的观。这是开放教育系统观的内在要求,它强调个体的社会性和差异性,强调整体的发展性和开放性。第三,互动的教育过程观。这是建立在新型的、平等的师生观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态度。教师在治愈自身与世界的隔离感的同时,要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将学生带入对真理日益深入的理解之中。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质量的提高是这场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师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语言能力差、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跨学科知识不全面、很多老师还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不明确,等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中的很多观点适合当前社会和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它重新规定了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同时对教学目的观、过程观做了再认知,反映了大学英语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其中汲取营养。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1.知识结构的开放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把知识看做是一个开放的、自我调节的系统。这有两层含义:(1)知识既然是开放的,就不是封闭的,始终处在与外界(实践)的交换之中。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摒弃狭隘的知识观,不能认为只要英语能力高就可胜任现代英语教学要求。实际上,语言只是充当了表述工具和联结纽带工具的角色,只有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时才体现其真正价值。英语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英语,而在于他能否利用英语课程来影响、提高、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认知渠道。目前全国大学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题材非常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交通、信息、航空等很多学科。如果教师对这些领域毫无知晓,肯定会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从而影响了课堂的信息量。因此,消解学科边界,在跨学科的范围内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有其特定的现实意义。另外,英语学习也决不限于英语语言本身,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英语教师本身都不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何以担此任务?英语教师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最终影响着他们知识观的形成。因此,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囿于自己的学科中,要以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多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了解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扩大自身的视野,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知识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地吐故纳新、不断地解构和生成的动态过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英语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开放的知识结构所产生的效益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而且也体现在教师自身专业中,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累积式、加速度的方式进行。
2.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否定价值的等级性,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宽容、互相尊重。因此它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认为师生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他们在对话过程中围绕着不同的问题各自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通过沟通达到相互认同。教师的角色是可能发生变化的,教师有时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有时和学生一样,是一个求知者。平等的师生观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课堂里的角色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要消解教师的权威作用,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有效地驾驭课堂的目的。
3.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这个思想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上,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重新反思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宏观角度讲,英语学科是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职责和英语学科的独特作用,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启迪学生的智慧实施到教学进程中。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从微观上讲,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相比过去,现在英语教学的内涵大大地扩充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须往这个方向前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慧的转化者。他们既要重知识,也要重素质。
4.教育过程的交互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张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因此,课程应该通过参与者的行动和交往来确立,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递知识的教育过程观。传统的英语课一般这样构成:复习、讲解新内容、练习、布置作业。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交流,教与学虽在同一课堂上,却是相互脱节的。实际上,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情感因素、输入的质量和数量等。前者包括兴趣、动机、焦虑感等,后者指学生所接触目标的真实性、多样性和有效性等。所有这些因素只有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变成促进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组织丰富、新颖的活动,创设交际环境来激发学生的“任务动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熟悉二语习得的有关模式和理论,熟练掌握各种英语教学法,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在课堂上从容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做到语言与情感的双向交流,实现交互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秀兰.转变型课程:后现代科学馆的教育诉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黄崇岭.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外语教学改革[J].同济教育研究,2005(4).
[3]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左兵.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