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奠定了写作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困惑,作文教学的现状是老师作文课难教、作文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是语文教材上作文训练零乱不系统,作文训练犹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写作体系。例如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每册六单元约二十五课左右,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呈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现状。其次,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方法不具体,过于笼统,指导性不强,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再次,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三十六次作文训练,其中有六次是自由作文。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面对教材这个现状,历年来,每位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都是各自为阵,虽是“百花齐放”,但百花不艳。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一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文化知识不能适应现代作文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进而铸造学生优秀品质、高尚品格方面做的还不够。二是教师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广泛对话,话语权始终控制在自己手中,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变得非常被动,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评讲”这种传统教学模下,学生始终被局限在一个很容易令人厌烦和麻木的条框内,渐渐导致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有的甚至把它看作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而教师在批改作文方面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却发挥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如此循环,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偏低,语言枯燥干瘪,作文内容呈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能形成千姿百态、百家争鸣的局面。三是作文教学呈现无计划性、无针对性、无序性。作文指导缺乏科学的套路模式,随意性很强;作文批改随意潦草,缺少创意,对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水平的提高毫无帮助。四是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分析课文,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阅读教学,往往读写脱节,不能有效整合形成张力,不会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当做写作范文来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片段训练。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摄取的信息量少,又忽略生活的观察体验,因而素材少,导致没话说。二是没有掌握各种文体的要领,没有把握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等作文写作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技巧,致使不会写。三是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有心写不好。学生平时不爱看名著,不注重积累词语和写作素材,大脑积累的素材不够。四是对社会、自然、人生缺少激情和应有的观察与思考,把作文当作沉重的负担,用应付的态度来完成作文,而不是积极去面对。五是不会从阅读文章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不会把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背作文、抄作文却当成写作文的一条有效法则,故作文难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他们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看清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积极面对作文面临的困境,这样才能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敢于用“以我手,写我心”,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从而让他们的心灵充满梦想,让他们的生活洋溢激情,让他们的学习富于创造,让他们在追逐梦想、充满激情、创造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赵昌福,教师,现居湖北竹溪。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是语文教材上作文训练零乱不系统,作文训练犹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写作体系。例如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每册六单元约二十五课左右,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呈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现状。其次,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方法不具体,过于笼统,指导性不强,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再次,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三十六次作文训练,其中有六次是自由作文。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面对教材这个现状,历年来,每位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都是各自为阵,虽是“百花齐放”,但百花不艳。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一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文化知识不能适应现代作文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进而铸造学生优秀品质、高尚品格方面做的还不够。二是教师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广泛对话,话语权始终控制在自己手中,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变得非常被动,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评讲”这种传统教学模下,学生始终被局限在一个很容易令人厌烦和麻木的条框内,渐渐导致学生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有的甚至把它看作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而教师在批改作文方面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却发挥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如此循环,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偏低,语言枯燥干瘪,作文内容呈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能形成千姿百态、百家争鸣的局面。三是作文教学呈现无计划性、无针对性、无序性。作文指导缺乏科学的套路模式,随意性很强;作文批改随意潦草,缺少创意,对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水平的提高毫无帮助。四是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分析课文,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阅读教学,往往读写脱节,不能有效整合形成张力,不会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当做写作范文来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片段训练。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摄取的信息量少,又忽略生活的观察体验,因而素材少,导致没话说。二是没有掌握各种文体的要领,没有把握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等作文写作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技巧,致使不会写。三是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有心写不好。学生平时不爱看名著,不注重积累词语和写作素材,大脑积累的素材不够。四是对社会、自然、人生缺少激情和应有的观察与思考,把作文当作沉重的负担,用应付的态度来完成作文,而不是积极去面对。五是不会从阅读文章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不会把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背作文、抄作文却当成写作文的一条有效法则,故作文难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他们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看清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积极面对作文面临的困境,这样才能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敢于用“以我手,写我心”,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从而让他们的心灵充满梦想,让他们的生活洋溢激情,让他们的学习富于创造,让他们在追逐梦想、充满激情、创造快乐中幸福地成长。
赵昌福,教师,现居湖北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