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整合医学是哲学概念向诊断治疗学演变的结果,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理论、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医学新体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演变与转归从分子到细胞再到组织的诸多层面上涉及错综复杂的机制,因此在肝细胞癌的诊治过程中,必须多学科医师共同
【机 构】
:
300192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医学是哲学概念向诊断治疗学演变的结果,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理论、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医学新体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演变与转归从分子到细胞再到组织的诸多层面上涉及错综复杂的机制,因此在肝细胞癌的诊治过程中,必须多学科医师共同组成治疗团队,多方面调整和维护患者的肝功能,按照体质状况和肿瘤细胞学分期、分阶段,将肝细胞癌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充分发挥整合医学的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D)患者的疾病分布和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97例吞咽时有胸骨后梗阻感的患者,经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食管器质性狭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9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荷兰CTDSynectics高分辨率多通道胃肠功能监测系统(Pcpolygraf多导记录系统)和MMS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观察指标包括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
张厚德医师:首先感谢张厚德医师对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的重视和指教.关于胃镜检查时的活组织检查问题,的确非常重要,有必要在内镜医师与病理科医师中广为讨论.1.对于胃镜下看到"可疑病灶"进行活组织检查取材多少块组织(2~5块合适),应该没有异议。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决定把本期办成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HIM)专刊,邀请全国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以后各期还将特设专栏刊登整合医学的论著,以此强力推动整合医学在消化病领域的发展,掀起整合消化病学(holistic integrated gastroenterology,HIG)的研究热潮,这是明智之举,也是远见之明。
研究认为,宿主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immunoglobulin-like transcript,ILT)是最近发现的一类HLA-Ⅰ类受体家族,目前已发现有9个家族成员,在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广泛表达,通过转导抑制性或刺激性信号发挥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1]。
目的 检测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l)在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UC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UC患者60例,收集2012年4月至10月肠镜和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黏膜病变者30例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UC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FSTL1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行t检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C组和对照组患者肠黏膜组织标本中FS
目的 探讨UC患者外周血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 155浓度的诊断价值,及其与U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确诊的UC患者136例,以同期1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抽取入选者全血,分离提取血浆,按照miRNeasy试剂盒说明用吸附柱提取RNA,用miScript反转录试剂盒将其反转录为cDNA,用miScript SYBR Green PCR试剂盒以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肠套叠的特点、危险度和始发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3月2日至2013年5月25日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130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Peutz-Jeghers综合征诊断年龄、家族史,以及肠套叠确诊年龄、临床表现、发生部位、治疗情况和导致肠套叠的息肉的最大径.以Kplan-Meier法分析肠套叠的累积危险度.结果 130例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的操作技术与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126例接受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732例、女394例,平均年龄为46.4岁.术前排除消化性溃疡及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疾病,择期手术患者适当调整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量.穿刺颈静脉,造影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情况,穿刺门静脉并造影,栓塞曲张静脉,球囊扩张分流通道,置入支架.术后予常规
患者女,60岁,自2012年3月始出现无诱因下反复脐周隐痛,活动和进食后加重.自2012年4月始疼痛部位渐转移至左下腹.无腹泻和便秘.患者自发病以来体质量下降5 kg.2012年4月28日下腹部CT平扫示:降结肠管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管腔内见脂肪成分影.2012年5月3日患者自觉腹痛减轻.2012年5月4日晨患者排便时排出一鸡蛋样大小椭圆形物,有蒂,蒂根部可见少量新鲜血迹.大体病理检查示:排
患者男,19岁,因间断性黑便、乏力4余年,上腹隐痛半年,于2011年8月6日入院.患者出生时发现右侧肩胛处有一皮肤隆起,顶端蓝色,呈分叶状,无压痛,后逐渐增大,最大径约6 cm,当地医院考虑血管瘤,于1997年行手术切除,后逐渐在躯干、下肢、手等处出现新生的蓝色血管瘤.2007年因乏力在当地医院查Hb 38 g/L,长期口服琥珀酸亚铁补铁治疗,Hb波动于70~120 g/L.体格检查:贫血貌,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