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中一些相好出现在佛教造像中,常见的有顶髻螺旋、胸有形字、指间缦网、足底轮相等,本文对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佛胸前的刑字相、心相及其佛经来源进行了考察。其中早期洞窟绘塑佛像的胸口有宝花图像,本文认为是“如来心相”,即对心脏的描述,不属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内容,而与《观佛三昧海经》密切相关,显示《观佛三昧海经》对早期洞窟造像的影响。
【机 构】
: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0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736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中一些相好出现在佛教造像中,常见的有顶髻螺旋、胸有形字、指间缦网、足底轮相等,本文对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佛胸前的刑字相、心相及其佛经来源进行了考察。其中早期洞窟绘塑佛像的胸口有宝花图像,本文认为是“如来心相”,即对心脏的描述,不属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内容,而与《观佛三昧海经》密切相关,显示《观佛三昧海经》对早期洞窟造像的影响。
其他文献
肃南皇城大湖滩石佛崖石窟属于甘肃省河西中小石窟群之一,现存8个洞窟,残存唐代塑像与壁画遗存以及西夏或元代重修的壁画遗存。
圣泉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安岳来凤乡胜前村,共13龛,可识别的题材有一佛四天王、道教造像、五十三佛、地藏、三世佛、毗沙门天王、千手观音变、观音地藏和地藏十王变。该处造像规模较大,保存较好,是一处较典型的前后蜀时期造像点,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通过考释敦煌写本P.2966、P.3363((赢金》的内容、分卷及篇目可知:这两种写本应是同一种《氟金》的不同抄本;百篇五卷的卷次分布不是按照内容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规模平衡划分;从残存的事例附注内容可知,叙述文字与唐李若立编著《篙金》(S.2053V等)、敦煌张景球改编《略出箴金》(P.2537等)都不一样,应该是吐蕃时期敦煌阴庭诫改编《篇金》的抄本。
张安世墓是一座王侯级别的大型墓葬群。为了解金属文物赋存的土壤中有关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以该墓群M25耳室为研究对象,采集考古发掘现场地面土壤,采用ICP—MS和便携式X荧光设备进行多金属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因腐蚀而迁移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随着距青铜器文物水平面距离的增加,Cu、Pb浓度衰减变化呈指数下降趋势,腐蚀范围可达7cm;从纵深分布上看,金属元素的扩散在2cm范围内。铁器的水平腐蚀范围为3-5cm,小于青铜器腐蚀范围。便携式X荧光分析结果与ICP—MS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对
“猫獠”始见于《坛经》,被用作惠能的自称与他称。对于此词的任何解释,都关乎对惠能身世、《坛经》及其所开创的南禅宗的革命宏旨的准确理解。以往的研究存在舍字音而单凭字形求字义的盲点,因而对于该词中的“猫”与“獠”的音、义、形这三者的关联一直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众说纷纭中,多数论著认为“猫獠”乃对惠能的“侮称”或“贬称”。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故此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新的探讨,以取得对该词的音义形之正解。
应敦煌研究院邀请,上海师大敦煌学研究所方广铝教授于2013年7月31日下午在我院小报告厅作了题为《敦煌遗书定级标准》的讲座。讲座由张先堂研究员主持,我院40余位专业人员参加。
本文主要分析考古学家奥雷尔·斯坦因1907年在中国敦煌所得的中世纪中国星图手卷。文章从经卷本身材质——薄纸和墨描的历史开始展开论述,分析了每张星图(共1339颗星,257个星官)中的星以及释文,进而考证了图中所绘最亮星(1.5—4°)位置的精确度以及所用的投影法。
敦煌本《类林》的作者是唐于立政,这在学界已经取得了共识。对于《类林》的作者于立政进行深入研究是《类林》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通过于立政的父亲和两个儿子的碑铭,来探讨于立政的生卒年代和一生的任职情况,填补史书中关于于立政记载的疏漏,并更进一步探讨《类林》的写作时间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斯坦因1907年在敦煌所得的星图手卷,认为此星图是用精确的数学方式绘制的。推断星图绘制于公元649—684年间,而非先前推断的公元940年。并与后世的星图做了比较。
2010年4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承办的“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浙江杭州隆重召开。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一百多位敦煌学界专家学者,相聚西子湖畔,就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百年历程进行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