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3日下午,在以“西部民宿旅游开发与决胜小康”为主题的2016第二届中国(荔波)西部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全国民宿旅游发展峰会上,举办了以“西部精准扶贫与民宿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讨论。
荔波县委常委、副县长玉可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休闲研究国际学会(美国)中方负责人、常务副会长魏翔,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姚瑛,中央新影集团科技节目部主任、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片人池建新,中国扶贫志愿促进会项目部部长、全国光伏扶贫产业基金筹备组负责人蒋任重,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集中采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联教育集团总裁王晓光等嘉宾围绕“西部精准扶贫与民宿经济发展”的主题,从民宿与扶贫的关系,如何不返贫,原住民利益如何保障,如何利用好民宿这个窗口,怎样讲好荔波故事,旅游、扶贫和民宿怎样结合到一起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主持并参与了对话讨论。
发展民宿要有前瞻性
中国扶贫志愿促进会项目部部长、全国光伏扶贫产业基金筹备组负责人蒋任重首先分析了扶贫与小康之间的关系。那么扶贫工作要怎么才能做好呢?首先,不能把贫困地区当成保护地区,要学会发现贫困地区的资源,利用其优势。其次,扶贫要落实到人,就离不开扶志,“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扶持老百姓创业、就业的能力与思维。”
那么荔波发展旅游扶贫,发展民宿,又有怎样的意义?“荔波刚好把这两个方面结合了起来。”蒋任重分析道,“荔波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又结合了老百姓的勤劳。”
在此基础上,蒋任重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将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的原因。首先,贫困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但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往往保护得较好,尤其是一些地区还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优势,这就构成了开展旅游扶贫的资源优势。其次,旅游产业的产业链长,老百姓获得的就业岗位多,增收拉动效应明显,是一种帮助老百姓除“穷根”的致富方法。最后,旅游产业增长性强,未来发展前景好,是可持续的脱贫致富道路。
蒋任重给荔波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荔波在发展民宿产业过程中,要有前瞻性。第二,扶贫最重要的是扶人。
可持续的扶贫需要政策精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休闲研究国际学会(美国)中方负责人、常务副会长魏翔认为脱贫是一个问题,然而脱贫之后遇到的返贫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魏翔强调,要防止返贫,就要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不是找到人,也不是精确到给多少钱,而是政策的精确性。
什么是政策的精确性?魏翔举了一个美国的例子。美国的扶贫探索了30年,而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发现政策要精准。比如扶贫补贴,并不是一次性发放,而是先发免费的培训券,比如有1000元的斯坦福大学在线课程,如果这1000元扶贫券没有用完,后续的牛奶券和食物券就没办法申请。“这样它就甄别出了真正想脱贫的人,而懒人就靠组织的关怀养着他。”魏翔分析道,“精准甄别真正想脱贫的人,再对症下药,这样的扶贫就是可持续的。”
PPP盛宴来袭 民宿经济大有可为
民宿项目如何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在实地调研中,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集中采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联教育集团总裁王晓光发现,有些瑶族的住宅还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这是一种传统,但现代显然不能接受。”不仅如此,即便是瑶族、水族非常好的三宝,但在游客面前更多的也是一种演示,“与游客之间仍可能隔了一层膜”。
其实不仅游客有需求,荔波不同的民族也有需求,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仅仅是创造收益吗?作为一个在财政系统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王晓光在荔波看到了由乡一级党和政府引导大家从事民宿产业的努力后十分感动。“民宿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而荔波县委和县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做了。”
既然有这么好的势头,怎么能保持下去呢?王晓光认为要在保护原有优秀文化的同时推陈出新。王晓光建议荔波县做一些PPP项目,通过政府加市场的方式来发展民宿旅游。
品读地方文脉的“窗口”
有着10多年金融背景的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姚瑛在看问题时喜欢以产业带动的角度去看,而深入乡村后,她更喜欢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分享她的所思所想。
“民宿只能作为一个入口,不能仅用民宿这个小小的载体去解决旅游扶贫这么一件大事。”姚瑛说。
“民宿是我个人的爱好,虽然很多人提出了情怀和乡愁的概念,但民宿本身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事情,而很多短期投资者都有浮躁的情绪。”姚瑛分析道,“其实,民宿是传播当地文化与特色很好的窗口,如果能做一个新本地人,能够和原住民共同把当地文化、产品推广出去,那这个地方就会很有希望。”
讲好荔波故事
作为一位资深媒体人,中央新影集团科技节目部主任、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片人池建新认为,“无论是荔波的故事,还是民宿的故事,都是讲人的故事,核心就是讲人格,必须要有人。”
池建新拿拍摄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纪录片的经历为例,荔波的青山绿水是美,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然而荔波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人文故事,有人文才有民宿,在他看来,要寻找有普世价值,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东西,这些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我们一直以来的定义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同时要有自己的反差性。”池建新表示,为此,在拍摄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纪录片的时候,导演在荔波待了15天,挖掘了那些离开荔波去大城市又返乡的人的故事。池建新及其团队发现荔波最大的特色是民族多,并且生活非常和谐。于是他们又深入这些人的家中去采访,用这根主线串起了所有的故事。池建新笑道,“这就是荔波故事的灵魂,讲一个故事一定要找到灵魂,这样就不会乱。”
特色成就民宿
在听了众多嘉宾的分享后,荔波县委常委、副县长玉可雕首先畅谈了自己的民宿观,“关键不在于吃住,而在于体验,因此,民宿不是追求奢华,而是强调特色、舒适和安全。”
玉可雕进一步论述了他对民宿、旅游和扶贫的理解。
在玉可雕看来,正是因为瑶族文化的特殊,有着古朴、神秘的色彩,而且保持完整。随着瑶山的开发,也开启了荔波民宿发展之路。
不过,玉可雕分析认为,想凭一个民宿去单打独斗是非常困难的。“扶贫、旅游、民宿三者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民宿是旅游业的一部分,旅游业是可以让群众脱贫的,做好民宿、做好产品,就能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
最后,玉可雕分享了两点感悟,“首先,荔波是一块宝地,是一张白纸,没有想好就不要下笔。其次,我们要通过民宿来分流,促进我们各村寨的旅游发展,最终实现扶贫的目的。”
编辑/余弘阳
荔波县委常委、副县长玉可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休闲研究国际学会(美国)中方负责人、常务副会长魏翔,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姚瑛,中央新影集团科技节目部主任、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片人池建新,中国扶贫志愿促进会项目部部长、全国光伏扶贫产业基金筹备组负责人蒋任重,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集中采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联教育集团总裁王晓光等嘉宾围绕“西部精准扶贫与民宿经济发展”的主题,从民宿与扶贫的关系,如何不返贫,原住民利益如何保障,如何利用好民宿这个窗口,怎样讲好荔波故事,旅游、扶贫和民宿怎样结合到一起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主持并参与了对话讨论。
发展民宿要有前瞻性
中国扶贫志愿促进会项目部部长、全国光伏扶贫产业基金筹备组负责人蒋任重首先分析了扶贫与小康之间的关系。那么扶贫工作要怎么才能做好呢?首先,不能把贫困地区当成保护地区,要学会发现贫困地区的资源,利用其优势。其次,扶贫要落实到人,就离不开扶志,“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扶持老百姓创业、就业的能力与思维。”
那么荔波发展旅游扶贫,发展民宿,又有怎样的意义?“荔波刚好把这两个方面结合了起来。”蒋任重分析道,“荔波找到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又结合了老百姓的勤劳。”
在此基础上,蒋任重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将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的原因。首先,贫困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但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往往保护得较好,尤其是一些地区还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优势,这就构成了开展旅游扶贫的资源优势。其次,旅游产业的产业链长,老百姓获得的就业岗位多,增收拉动效应明显,是一种帮助老百姓除“穷根”的致富方法。最后,旅游产业增长性强,未来发展前景好,是可持续的脱贫致富道路。
蒋任重给荔波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荔波在发展民宿产业过程中,要有前瞻性。第二,扶贫最重要的是扶人。
可持续的扶贫需要政策精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休闲研究国际学会(美国)中方负责人、常务副会长魏翔认为脱贫是一个问题,然而脱贫之后遇到的返贫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魏翔强调,要防止返贫,就要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不是找到人,也不是精确到给多少钱,而是政策的精确性。
什么是政策的精确性?魏翔举了一个美国的例子。美国的扶贫探索了30年,而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发现政策要精准。比如扶贫补贴,并不是一次性发放,而是先发免费的培训券,比如有1000元的斯坦福大学在线课程,如果这1000元扶贫券没有用完,后续的牛奶券和食物券就没办法申请。“这样它就甄别出了真正想脱贫的人,而懒人就靠组织的关怀养着他。”魏翔分析道,“精准甄别真正想脱贫的人,再对症下药,这样的扶贫就是可持续的。”
PPP盛宴来袭 民宿经济大有可为
民宿项目如何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在实地调研中,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集中采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联教育集团总裁王晓光发现,有些瑶族的住宅还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这是一种传统,但现代显然不能接受。”不仅如此,即便是瑶族、水族非常好的三宝,但在游客面前更多的也是一种演示,“与游客之间仍可能隔了一层膜”。
其实不仅游客有需求,荔波不同的民族也有需求,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仅仅是创造收益吗?作为一个在财政系统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王晓光在荔波看到了由乡一级党和政府引导大家从事民宿产业的努力后十分感动。“民宿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而荔波县委和县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做了。”
既然有这么好的势头,怎么能保持下去呢?王晓光认为要在保护原有优秀文化的同时推陈出新。王晓光建议荔波县做一些PPP项目,通过政府加市场的方式来发展民宿旅游。
品读地方文脉的“窗口”
有着10多年金融背景的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姚瑛在看问题时喜欢以产业带动的角度去看,而深入乡村后,她更喜欢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分享她的所思所想。
“民宿只能作为一个入口,不能仅用民宿这个小小的载体去解决旅游扶贫这么一件大事。”姚瑛说。
“民宿是我个人的爱好,虽然很多人提出了情怀和乡愁的概念,但民宿本身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事情,而很多短期投资者都有浮躁的情绪。”姚瑛分析道,“其实,民宿是传播当地文化与特色很好的窗口,如果能做一个新本地人,能够和原住民共同把当地文化、产品推广出去,那这个地方就会很有希望。”
讲好荔波故事
作为一位资深媒体人,中央新影集团科技节目部主任、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片人池建新认为,“无论是荔波的故事,还是民宿的故事,都是讲人的故事,核心就是讲人格,必须要有人。”
池建新拿拍摄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纪录片的经历为例,荔波的青山绿水是美,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然而荔波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人文故事,有人文才有民宿,在他看来,要寻找有普世价值,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东西,这些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我们一直以来的定义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同时要有自己的反差性。”池建新表示,为此,在拍摄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纪录片的时候,导演在荔波待了15天,挖掘了那些离开荔波去大城市又返乡的人的故事。池建新及其团队发现荔波最大的特色是民族多,并且生活非常和谐。于是他们又深入这些人的家中去采访,用这根主线串起了所有的故事。池建新笑道,“这就是荔波故事的灵魂,讲一个故事一定要找到灵魂,这样就不会乱。”
特色成就民宿
在听了众多嘉宾的分享后,荔波县委常委、副县长玉可雕首先畅谈了自己的民宿观,“关键不在于吃住,而在于体验,因此,民宿不是追求奢华,而是强调特色、舒适和安全。”
玉可雕进一步论述了他对民宿、旅游和扶贫的理解。
在玉可雕看来,正是因为瑶族文化的特殊,有着古朴、神秘的色彩,而且保持完整。随着瑶山的开发,也开启了荔波民宿发展之路。
不过,玉可雕分析认为,想凭一个民宿去单打独斗是非常困难的。“扶贫、旅游、民宿三者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民宿是旅游业的一部分,旅游业是可以让群众脱贫的,做好民宿、做好产品,就能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
最后,玉可雕分享了两点感悟,“首先,荔波是一块宝地,是一张白纸,没有想好就不要下笔。其次,我们要通过民宿来分流,促进我们各村寨的旅游发展,最终实现扶贫的目的。”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