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要求高职德育必须加快信息化步伐,直面高职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式的生存状态,通过开发数字化德育资源、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来实现高职“德育的智慧化”,突出高职德育注重及时分享、注重用户体验、注重迭代更新等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确保高职德育的务实高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数字化;互联网+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互联网普及视角的高职院校德育数字化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SEW-Y-029)
作者简介:樊玉成,女,宜兴开放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71-02
比尔·盖茨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1]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个体的生活、工作、社交和消费方式;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风行,又助推了个体思想更趋开放、务实、普世,高职学生的行为更加超前、自我和个性化。高职德育必须顺应学生的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自觉从政治化、抽象化和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到学生互联网式的生活中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生活,让学生在虚拟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同他们置身的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并在与他人、自然、社会的交往中理解、体验、实践德育的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健康文明的方式享受数字新生活的道德观和生活观。高职德育应主动借鉴互联网,注重及时分享、注重用户体验和注重迭代更新等思维,创新德育方式,整合网络资源,搭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德育在线平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
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高职“德育智慧化”的含义
(一)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用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为26.2小时;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有5.57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4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2]互联网对人们行为方式影响之大、之深、之广,前所未有,是任何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无法比拟的,所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和产业,还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
高职德育应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简约、极致、迭代、大数据、平台、跨界”等思维趋势,主动融入、驾驭和利用好互联网,使其最大限度地为高职德育服务,为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的互联网载体,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职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有技术、有兴趣“触网”,要求德育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为我所用,在塑造学生良好品行的同时,提高他们信息甄选与判断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移动网络普及背景下的教师也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播者,教师应与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在师生互动中施加德育影响,生成新的德育载体,不断创新新时期高职德育的内容与方式,在引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获得德性成长的同时,也收获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高职“德育智慧化”的含义
德育智慧化是指高职德育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集传统信息与现代技术、虚拟空间与现实环境于一体的,开放平等的道德教育新模式。德育智慧化将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野,强化德育的“网络阵地”“数字阵地”意识,用信息化的手段扩大德育的空间,延伸德育的时间,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个性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相较于传统德育,“德育智慧化”有着德育资源更丰富、德育内容更新更迅捷、信息整合更高效、实践方法更多样、平台依托更强大、实践操作更方便、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互动更频繁等特征,并且,“无声德育”的效果也更好。在信息科技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借助科技手段为德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育人的功用是德育智慧化追求的目标。
二、高职“德育智慧化”的实施策略
(一)开发“数字化”的德育资源库
网络时代内容为王,高职德育要潜心研究德育要求,自觉将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等内容以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主动适应学生网络化、自助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德育的全过程中来。(1)创作数字化的德育故事。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用有情节的故事回放给学生,将其蕴含的德育要求从以往教师的单一说教,转变为富含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引导学生学会从“听故事、讲故事及创作故事”的活动中领悟内化的德育要求,实现德育工作形式的新颖化;(2)鼓励师生围绕学校德育主题,收集信息化的德育资料,分享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如优秀法制教育视频的征集、自主拍摄微电影、创作表演心理剧、德育微课、微视频等。师生共同整合开发数字化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工作主体的多元化;(3)通过班会课的统一学习和日常自主选择性学习等途径,突出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德育理论,自觉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甚至是自创自赏德育素材等,强化网络时代德育QQ、德育微信等“自媒体”这一新媒介的利用,实现德育工作的无边界化;(4)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等主题制作德育微课,并将之集中展现在学校德育工作平台或是直接发送到学生个人的学习空间,实现德育工作载体的信息化。
(二)搭建“数字化”的德育平台
信息化时代平台很重要,淘宝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其魅力之足、功能之强早已领略。高职德育在网络时代也迫切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内容和过程,以引导学生“看过来、走进去乃至动手更新”。(1)将师生共同搜集、开发出来的德育数字资源整合成在线德育资源,在学校网站和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专门设置“德育在线”专栏,系统呈现新媒体形式的德育素材,或是直接将德育数字资源推送到师生的个人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引导师生随时随地浏览、下载,进行自主学习,或是相互在线交流,教师在线辅导答疑及后台监控学习情况等,做到德育影响“有平台、无限制”,实现德育的“自助”;(2)建立、完善并使用好学生考勤、宿舍管理、一卡通、家校通、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等数字化管理系统,严格学生日常管理,规范处理海量的日常量化考核数据,实现德育管理工作的“大数据化”;(3)完善班级学生QQ群、讨论组、微信朋友圈等交流阵地,加强师生沟通与生生交流,突出德育工作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实现德育的及时性。 三、高职实现“德育智慧化”须坚守的价值取向
(一)体验与互动
互联网强调“现场感”和“参与感”,网上网下即时同步,线上发布与线下反馈交融互通,所以,德育必须做到“瞬时呈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网络信息的双向互通,改变了舆论参与的方式和频率,网上评论、跟帖、点赞等成为舆论的新形态。学校德育要借助这种网络式互动,引导高职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体验并内化德育的要求。
(二)平视与共享
网络平台上个体的身份、年龄等社会标识都被淡化、忽略和剥离,每位网民都化身为一个简单的“ID”。网络互联的过程就是将话语权打碎、均衡分配的过程,因此,师生交流只能是“素面朝天”,教师要有平等的身份、平视的姿态、平和的心态、平实的语言,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信息传播无边界、进入低门槛,使互联网一诞生就天然成为汇聚和分享的平台,“共享”和“免费”是这个时代网民的信息福利,学校要加强德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为高职学生提供充足的网络化德育内容,做到师生共享共成长。
(三)多元与个性
互联网呈现的是多元多态,表现为多元化的内容、多元化的表达渠道和多元化的表达主体等。互联网更低限度的约束,更自主的表达,能满足个体展示“我”的个性化和满足个性化的“我”,个性化正是互联网的活力所在。高职德育工作理应在渠道、呈现方式和工作主体等方面实现多元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015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首提“互联网+”这个新概念[3],它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主动顺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发展大势,自觉借鉴“互联网思维”,自觉向智慧化目标迈进,以期创造出“互联网+高职德育”的新生态,从而实现“百舸争流千帆竞,适者生存方有为”。
参考文献:
[1] 中国干部学习网.网络强国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EB/OL].[2015-11-12].http://www.ccln.gov.cn/hotnews/155779.shtml.
[2] 360doc个人图书馆. 五分钟看懂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EB/OL].[2016-1-2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23/13/11943851_530000596.shtml.
[3] 搜狗百科.行业用语“互联网+” [EB/OL].[2016-3 -18].http://baike.sogou.com/v76281348.htm?fromTitle=%E4%BA%92%E8%81%94%E7%BD%91%2B.
[责任编辑 李 漪]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数字化;互联网+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互联网普及视角的高职院校德育数字化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SEW-Y-029)
作者简介:樊玉成,女,宜兴开放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1-0071-02
比尔·盖茨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1]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个体的生活、工作、社交和消费方式;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风行,又助推了个体思想更趋开放、务实、普世,高职学生的行为更加超前、自我和个性化。高职德育必须顺应学生的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自觉从政治化、抽象化和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到学生互联网式的生活中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网络化与信息化生活,让学生在虚拟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同他们置身的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并在与他人、自然、社会的交往中理解、体验、实践德育的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健康文明的方式享受数字新生活的道德观和生活观。高职德育应主动借鉴互联网,注重及时分享、注重用户体验和注重迭代更新等思维,创新德育方式,整合网络资源,搭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德育在线平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
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高职“德育智慧化”的含义
(一)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用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为26.2小时;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有5.57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4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2]互联网对人们行为方式影响之大、之深、之广,前所未有,是任何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无法比拟的,所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和产业,还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
高职德育应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简约、极致、迭代、大数据、平台、跨界”等思维趋势,主动融入、驾驭和利用好互联网,使其最大限度地为高职德育服务,为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的互联网载体,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职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有技术、有兴趣“触网”,要求德育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为我所用,在塑造学生良好品行的同时,提高他们信息甄选与判断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移动网络普及背景下的教师也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播者,教师应与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在师生互动中施加德育影响,生成新的德育载体,不断创新新时期高职德育的内容与方式,在引导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获得德性成长的同时,也收获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高职“德育智慧化”的含义
德育智慧化是指高职德育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集传统信息与现代技术、虚拟空间与现实环境于一体的,开放平等的道德教育新模式。德育智慧化将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野,强化德育的“网络阵地”“数字阵地”意识,用信息化的手段扩大德育的空间,延伸德育的时间,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个性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相较于传统德育,“德育智慧化”有着德育资源更丰富、德育内容更新更迅捷、信息整合更高效、实践方法更多样、平台依托更强大、实践操作更方便、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互动更频繁等特征,并且,“无声德育”的效果也更好。在信息科技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借助科技手段为德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育人的功用是德育智慧化追求的目标。
二、高职“德育智慧化”的实施策略
(一)开发“数字化”的德育资源库
网络时代内容为王,高职德育要潜心研究德育要求,自觉将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等内容以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主动适应学生网络化、自助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德育的全过程中来。(1)创作数字化的德育故事。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用有情节的故事回放给学生,将其蕴含的德育要求从以往教师的单一说教,转变为富含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引导学生学会从“听故事、讲故事及创作故事”的活动中领悟内化的德育要求,实现德育工作形式的新颖化;(2)鼓励师生围绕学校德育主题,收集信息化的德育资料,分享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如优秀法制教育视频的征集、自主拍摄微电影、创作表演心理剧、德育微课、微视频等。师生共同整合开发数字化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工作主体的多元化;(3)通过班会课的统一学习和日常自主选择性学习等途径,突出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德育理论,自觉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甚至是自创自赏德育素材等,强化网络时代德育QQ、德育微信等“自媒体”这一新媒介的利用,实现德育工作的无边界化;(4)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等主题制作德育微课,并将之集中展现在学校德育工作平台或是直接发送到学生个人的学习空间,实现德育工作载体的信息化。
(二)搭建“数字化”的德育平台
信息化时代平台很重要,淘宝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其魅力之足、功能之强早已领略。高职德育在网络时代也迫切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内容和过程,以引导学生“看过来、走进去乃至动手更新”。(1)将师生共同搜集、开发出来的德育数字资源整合成在线德育资源,在学校网站和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专门设置“德育在线”专栏,系统呈现新媒体形式的德育素材,或是直接将德育数字资源推送到师生的个人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引导师生随时随地浏览、下载,进行自主学习,或是相互在线交流,教师在线辅导答疑及后台监控学习情况等,做到德育影响“有平台、无限制”,实现德育的“自助”;(2)建立、完善并使用好学生考勤、宿舍管理、一卡通、家校通、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等数字化管理系统,严格学生日常管理,规范处理海量的日常量化考核数据,实现德育管理工作的“大数据化”;(3)完善班级学生QQ群、讨论组、微信朋友圈等交流阵地,加强师生沟通与生生交流,突出德育工作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实现德育的及时性。 三、高职实现“德育智慧化”须坚守的价值取向
(一)体验与互动
互联网强调“现场感”和“参与感”,网上网下即时同步,线上发布与线下反馈交融互通,所以,德育必须做到“瞬时呈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网络信息的双向互通,改变了舆论参与的方式和频率,网上评论、跟帖、点赞等成为舆论的新形态。学校德育要借助这种网络式互动,引导高职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体验并内化德育的要求。
(二)平视与共享
网络平台上个体的身份、年龄等社会标识都被淡化、忽略和剥离,每位网民都化身为一个简单的“ID”。网络互联的过程就是将话语权打碎、均衡分配的过程,因此,师生交流只能是“素面朝天”,教师要有平等的身份、平视的姿态、平和的心态、平实的语言,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信息传播无边界、进入低门槛,使互联网一诞生就天然成为汇聚和分享的平台,“共享”和“免费”是这个时代网民的信息福利,学校要加强德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为高职学生提供充足的网络化德育内容,做到师生共享共成长。
(三)多元与个性
互联网呈现的是多元多态,表现为多元化的内容、多元化的表达渠道和多元化的表达主体等。互联网更低限度的约束,更自主的表达,能满足个体展示“我”的个性化和满足个性化的“我”,个性化正是互联网的活力所在。高职德育工作理应在渠道、呈现方式和工作主体等方面实现多元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015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首提“互联网+”这个新概念[3],它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高职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主动顺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发展大势,自觉借鉴“互联网思维”,自觉向智慧化目标迈进,以期创造出“互联网+高职德育”的新生态,从而实现“百舸争流千帆竞,适者生存方有为”。
参考文献:
[1] 中国干部学习网.网络强国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EB/OL].[2015-11-12].http://www.ccln.gov.cn/hotnews/155779.shtml.
[2] 360doc个人图书馆. 五分钟看懂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EB/OL].[2016-1-2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23/13/11943851_530000596.shtml.
[3] 搜狗百科.行业用语“互联网+” [EB/OL].[2016-3 -18].http://baike.sogou.com/v76281348.htm?fromTitle=%E4%BA%92%E8%81%94%E7%BD%91%2B.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