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历史”这个概念起源于博物时代,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称,包括天文、地理和生物。而我在隶属于史密森尼学院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体验和很多苦大仇深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不一样,也许这种不同仅仅源于我们的内心。
好莱坞奇幻片里的博物馆
每次向朋友介绍我现在的实习地点,我都会补上一句,就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2》里面的那个博物馆,它陈列着这个世界让人惊奇的所有事物: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蛮的古代战士、被时间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草原的野生动物以及改变了历史的传奇英雄们……和电影里一样,除了对外开放的展览区之外,博物馆大部分的馆藏都储存在封闭的区域里供科学家研究。
了解我的人大都知道,我是一个总把人生当好莱坞奇幻片活的奇女子一枚。所以,我非常乐意像在电影里一样,闭馆之后拿着手电筒和相机在藏品间玩一玩。但是,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敢这么做过呢?这得益于我的老板戴维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在博物馆的东楼某条走廊尽头,一度有个北极熊标本迎来送往。忽然有一天,不知是谁把熊移位了,夜班警卫在黑暗中悚然看见两米高的巨大白影,大喝一声,拔枪就射。后来那只破了大洞的北极熊标本就此消失在传说中。于是我觉得,在“博物馆之夜”这个设定里,夜班警卫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早在我刚来弗吉尼亚上学的时候,我就对导师表达过自己对史密森尼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仰慕。我一腔热血地说:“我要在每个周末都去华盛顿做志愿者!”导师表情奇特:“你就在学校的艺术博物馆做不好吗?”我坚决地回答:“我的真爱是自然历史博物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里的工作很“二”很有趣
虽然路途遥远,但像我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女子是不可能轻易认命的。很快,我如愿以偿地成为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名翻译志愿者。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努力做好我国银杏种植界与美国博物馆学术界间的文化桥梁。翻译多了,我对银杏害虫及其防治方法都已烂熟于胸。当时我就想,如果以后找不到工作,我就回到祖国,在广西桂林植物研究所做一名农药喷洒员。
直到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实习后,我才发现它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还体现在工作人员上。据我所知,仅仅是我们部门就有德国人、英国人、墨西哥人、土耳其人、波多黎各人,还有我。我一度以为自己是全馆唯一一个中国人,后来馆长来部门里开会,为了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讲了一个在史密森尼植物学部研究葡萄的中国女科学家的故事。
我有两个老板,一个叫戴维,一个叫凯蒂。从他们的办公室别称“The Bat Cave”来看,这两位和我一样,都很“二”。前段时间他们分别出差一星期,留给彼此的记事条内容都是些“不许让盆栽挂掉”“一周最多吃两次Five Guys汉堡”,还有“犹豫的时候就拉响火警逃跑”这类玩意儿。其实,我觉得“二”这件事应该是我们的职业病,这是我们在极端的工作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的唯一选择。
打个比方,上周赶工的时候,我用了两天就把活儿做好了,剩下两天都用在反复输出成品上。到了最后,凯蒂、我和另一个实习生卡罗琳都已濒临崩溃,而戴维正在北达科他欢快地跟随科考队挖恐龙化石。于是我大胆提议,不如把我办公室里那只企鹅玩偶拿来当牺牲品,以祭Media Encoder(音频视频编码)的在天之灵。这只企鹅一直挂在我的电脑屏幕右上角,每次大家围观我的视频成品的时候,就会被它犀利的目光所震慑。
邂逅《博物馆奇妙夜》的“重症患者”
几个星期前的一天,我照常穿过游客区往办公楼里走,半路上被一群个头齐腰的少年拦住了。少年们问:“博物馆里是不是有很多神秘房间?听说National Mall地下有个隧道连接着所有的博物馆,那地下室里是不是储藏了很多标本和展品啊?”看来是一群《博物馆奇妙夜》的“重症患者”,我不禁泛起一阵同病相怜的情怀,和蔼地说:“没错,我们是有很多秘密房间,但是只有你们长大了才能进去,等那个时候你们再来找姐姐吧。”然后少年们就带着一种“哈哈!到时候你就是老太婆了,谁还要找你啊”的表情满足地离开了。
传说中,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说是最大,但实际上走马观花一天也可以看完。于是,诸君便可坐下来掏出小手帕,扇着凉风一拍大腿:“什么国家博物馆,还不如隔壁王二狗开的便利店!”其实,正如我对少年们所说的,博物馆真正的精华都在幕后,不可为外人道也。
比如,我想告诉他们的那个神秘房间,内部代号为The Poets,是古生物研究部的一间书房。这些研究部门和它们的储藏柜才是占据了博物馆大部分空间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办公室、图书馆、仓库和会议室等等。有一次,我和戴维从仓库通向展览区的门口出来,一按按钮,整面墙轰隆一声打开,外面站着一个惊呆了的小男孩。他身后是一群猫头鹰标本,而他的表情就和猫头鹰一模一样,说不定就是他走漏了我们有神秘房间的内部机密。
不得不说的迷路经历
游客误入办公区域的事件也偶有发生,这时他们就需要我这样英勇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指路。有一次,我们在最顶层的会议室录制采访,结束后正打算乘坐酷炫的透明直升梯回去,结果电梯门打开后,里面站着一位迷茫的妈妈和她的女儿。那位妈妈说她已经在这个电梯里上上下下好几次了,都没能找到那个有鲸鱼的大厅。鲸鱼大厅不就和我的办公室在同一层吗?我立刻自告奋勇地说:“我知道在哪里,跟我来!”
进了展区,那位妈妈说:“我们已经来过这里了,不是这里啊!”我一挥手,肯定地说:“我就在这工作,请相信组织!”结果,我真的走错了……吐槽妈的女儿继承了家传的功力,白了我一眼说:“连我不在这里工作的人都知道这里不对!” 母女二人飘然远去,留下我无语凝咽。这年头,“带路党”也不好当啊!
其实,我的办公室真的和海洋大厅在同一层,只不过在我的办公楼是第二层,在展览区里就是第一层。这个奇葩的设计源自博物馆的建筑结构,展览区的一层楼有办公楼的两层高,于是二楼自然变成了一楼。
这个结构还有另一个奇葩之处,办公楼其实是在主楼的庭院里加建的,东西各一栋,和主楼相连,而主楼又分为东西两翼和中间的Rotunda。由于这纠结的建筑结构,不仅给人带路会失败,我自己在博物馆里转悠时也时常迷路。
清晨的博物馆里空无一人,老旧的陈列柜一排未尽一排又起,我心中回想着北极熊标本被枪打出大洞的传说,在阴森的走廊里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去卫生间的路上,我走错了三次,不过后来我总算是成功找到了,那个夹在墙中间的小门背后别有洞天,居然很像桃金娘的盥洗室。这让人不禁感慨,不愧是历史悠久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连洗手间都这么特别。回会议室的时候,我又摸索了两次,其中误入了格子间高耸如迷宫围墙的IT部门。
我的老板戴维在听说我悲催的迷路经历后,在他办公室门上贴了这样的纸条:“一个人闯荡江湖是很危险的!”
好莱坞奇幻片里的博物馆
每次向朋友介绍我现在的实习地点,我都会补上一句,就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2》里面的那个博物馆,它陈列着这个世界让人惊奇的所有事物: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蛮的古代战士、被时间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草原的野生动物以及改变了历史的传奇英雄们……和电影里一样,除了对外开放的展览区之外,博物馆大部分的馆藏都储存在封闭的区域里供科学家研究。
了解我的人大都知道,我是一个总把人生当好莱坞奇幻片活的奇女子一枚。所以,我非常乐意像在电影里一样,闭馆之后拿着手电筒和相机在藏品间玩一玩。但是,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敢这么做过呢?这得益于我的老板戴维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在博物馆的东楼某条走廊尽头,一度有个北极熊标本迎来送往。忽然有一天,不知是谁把熊移位了,夜班警卫在黑暗中悚然看见两米高的巨大白影,大喝一声,拔枪就射。后来那只破了大洞的北极熊标本就此消失在传说中。于是我觉得,在“博物馆之夜”这个设定里,夜班警卫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早在我刚来弗吉尼亚上学的时候,我就对导师表达过自己对史密森尼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仰慕。我一腔热血地说:“我要在每个周末都去华盛顿做志愿者!”导师表情奇特:“你就在学校的艺术博物馆做不好吗?”我坚决地回答:“我的真爱是自然历史博物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里的工作很“二”很有趣
虽然路途遥远,但像我这样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女子是不可能轻易认命的。很快,我如愿以偿地成为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名翻译志愿者。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努力做好我国银杏种植界与美国博物馆学术界间的文化桥梁。翻译多了,我对银杏害虫及其防治方法都已烂熟于胸。当时我就想,如果以后找不到工作,我就回到祖国,在广西桂林植物研究所做一名农药喷洒员。
直到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实习后,我才发现它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还体现在工作人员上。据我所知,仅仅是我们部门就有德国人、英国人、墨西哥人、土耳其人、波多黎各人,还有我。我一度以为自己是全馆唯一一个中国人,后来馆长来部门里开会,为了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讲了一个在史密森尼植物学部研究葡萄的中国女科学家的故事。
我有两个老板,一个叫戴维,一个叫凯蒂。从他们的办公室别称“The Bat Cave”来看,这两位和我一样,都很“二”。前段时间他们分别出差一星期,留给彼此的记事条内容都是些“不许让盆栽挂掉”“一周最多吃两次Five Guys汉堡”,还有“犹豫的时候就拉响火警逃跑”这类玩意儿。其实,我觉得“二”这件事应该是我们的职业病,这是我们在极端的工作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的唯一选择。
打个比方,上周赶工的时候,我用了两天就把活儿做好了,剩下两天都用在反复输出成品上。到了最后,凯蒂、我和另一个实习生卡罗琳都已濒临崩溃,而戴维正在北达科他欢快地跟随科考队挖恐龙化石。于是我大胆提议,不如把我办公室里那只企鹅玩偶拿来当牺牲品,以祭Media Encoder(音频视频编码)的在天之灵。这只企鹅一直挂在我的电脑屏幕右上角,每次大家围观我的视频成品的时候,就会被它犀利的目光所震慑。
邂逅《博物馆奇妙夜》的“重症患者”
几个星期前的一天,我照常穿过游客区往办公楼里走,半路上被一群个头齐腰的少年拦住了。少年们问:“博物馆里是不是有很多神秘房间?听说National Mall地下有个隧道连接着所有的博物馆,那地下室里是不是储藏了很多标本和展品啊?”看来是一群《博物馆奇妙夜》的“重症患者”,我不禁泛起一阵同病相怜的情怀,和蔼地说:“没错,我们是有很多秘密房间,但是只有你们长大了才能进去,等那个时候你们再来找姐姐吧。”然后少年们就带着一种“哈哈!到时候你就是老太婆了,谁还要找你啊”的表情满足地离开了。
传说中,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说是最大,但实际上走马观花一天也可以看完。于是,诸君便可坐下来掏出小手帕,扇着凉风一拍大腿:“什么国家博物馆,还不如隔壁王二狗开的便利店!”其实,正如我对少年们所说的,博物馆真正的精华都在幕后,不可为外人道也。
比如,我想告诉他们的那个神秘房间,内部代号为The Poets,是古生物研究部的一间书房。这些研究部门和它们的储藏柜才是占据了博物馆大部分空间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办公室、图书馆、仓库和会议室等等。有一次,我和戴维从仓库通向展览区的门口出来,一按按钮,整面墙轰隆一声打开,外面站着一个惊呆了的小男孩。他身后是一群猫头鹰标本,而他的表情就和猫头鹰一模一样,说不定就是他走漏了我们有神秘房间的内部机密。
不得不说的迷路经历
游客误入办公区域的事件也偶有发生,这时他们就需要我这样英勇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指路。有一次,我们在最顶层的会议室录制采访,结束后正打算乘坐酷炫的透明直升梯回去,结果电梯门打开后,里面站着一位迷茫的妈妈和她的女儿。那位妈妈说她已经在这个电梯里上上下下好几次了,都没能找到那个有鲸鱼的大厅。鲸鱼大厅不就和我的办公室在同一层吗?我立刻自告奋勇地说:“我知道在哪里,跟我来!”
进了展区,那位妈妈说:“我们已经来过这里了,不是这里啊!”我一挥手,肯定地说:“我就在这工作,请相信组织!”结果,我真的走错了……吐槽妈的女儿继承了家传的功力,白了我一眼说:“连我不在这里工作的人都知道这里不对!” 母女二人飘然远去,留下我无语凝咽。这年头,“带路党”也不好当啊!
其实,我的办公室真的和海洋大厅在同一层,只不过在我的办公楼是第二层,在展览区里就是第一层。这个奇葩的设计源自博物馆的建筑结构,展览区的一层楼有办公楼的两层高,于是二楼自然变成了一楼。
这个结构还有另一个奇葩之处,办公楼其实是在主楼的庭院里加建的,东西各一栋,和主楼相连,而主楼又分为东西两翼和中间的Rotunda。由于这纠结的建筑结构,不仅给人带路会失败,我自己在博物馆里转悠时也时常迷路。
清晨的博物馆里空无一人,老旧的陈列柜一排未尽一排又起,我心中回想着北极熊标本被枪打出大洞的传说,在阴森的走廊里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去卫生间的路上,我走错了三次,不过后来我总算是成功找到了,那个夹在墙中间的小门背后别有洞天,居然很像桃金娘的盥洗室。这让人不禁感慨,不愧是历史悠久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连洗手间都这么特别。回会议室的时候,我又摸索了两次,其中误入了格子间高耸如迷宫围墙的IT部门。
我的老板戴维在听说我悲催的迷路经历后,在他办公室门上贴了这样的纸条:“一个人闯荡江湖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