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崇拜的老课本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图书市场值得玩味的事件之一是几套老课本竟然卖得脱销。当然,那些老课本比如叶圣陶、丰子恺编绘的《开明国语课本》确实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我以为这是一次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典型的羊群效应。老课本的影印再版可能一开始不过是出于满足怀旧时尚的目的,但它的出版与时下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批判之风不期而遇,顿时议论蜂起。对当下教材的指责与对老课本的赞赏相得益彰,它成功地击中了无数家长焦虑的心,让他们在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了一种选择。
  我们正趋于一个以否定作为常见动作的时代,怀疑、责难等已经渐成风气。而这其中,教育所承受的苛责与批判尤为突出,因为教育总是不可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值,人们总是希望下一代能有幸福成功的明天,然而偏偏能给孩子带来希望的教育最令大家失望,迎合这样的心理,对教育的诅咒此起彼伏,甚至组团批判,这已经成为宣泄社会心理的常设频道。这一次老课本的脱销以及围绕脱销所作的千万篇文章,可以说是这种宣泄的一次集中表达,它的象征作用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
  不知道普通的家长们如何看待这些老课本?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将这套老课本应用到对孩子们的教育中?真实的情形如何?这些关键的后续行为被淹没了,或有意忽略了。我想,大多数家长真正打开老课本之后会有许多茫然的,他们不知道如何使这几十年前的影印本能在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中发挥作用。
  老课本毕竟是过去的产物,任何事物都有其必然产生的背景,也有其不能脱离的环境。作家亲自写教材、只出现“课文”而不提供学习环节的设计、将生活的内容概略地作为课文编排的结构,而使语文教科书同时具备生活教育的功能等等,这些老课本的特征与当时的社会状况、课程设置、文明程度、编写者的意图与情怀都密切相关,与当时的教育制度、教学目标,与受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教育期望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说老课本好怎么说都行,但这样的老课本是注定进入不了当下教育实践的。我同意一些老师冷静的话,围绕老课本所引发的对当下教育及语文教材的不满确实多,但如果以老课本取代时下教材引发的不满与争论肯定更多。
  叶圣陶从来不认为教材有多重要,他说过,教材无非例子。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建构成功的语文生活,去寻找属于自己人生经典的教材。因此,唯教材论与教材崇拜是天真的、不可取的。它在本质上不仅封闭了语文学习中获取资源的途径,阻碍教材的建设与更新,而且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些具体的学习材料上争论是没有意义的。还有,教材究竟是作家亲自写还是选用经典作品,选文上古典的多还是时文的多,呈现方式上是单纯的文本还是同时设计学习情境等,都无一定之规,这只要看看其他国家的母语教材就可以明白。现在的国民教育的期望是什么,价值基础在哪里,我们的语文生活状况如何,语文教育应该承担什么职责,把这些基本的问题搞清楚才是重要的。
  总而言之,教育或有问题,但并非几本老课本可以疗救。
  
其他文献
街头大灌篮  今天和Orion在家附近逛了一下,碰到了很多他的朋友,和他们打了一次很奇特的篮球。这个被称为球场的地方太奇妙了,其实是一个圆形的蹦床,高出地面大概有1米,沿着外圈用很高的网围着,里面有个正常的篮球架。所有人都在蹦床上跳啊跳地抢球、投球。因为很喜欢篮球,所以我也挤进去玩了。我这个一跳不要紧啊,直接就鹤立鸡群地灌篮了。我感觉这个动作我做得比姚明还要轻松,绝对是居高临下。做梦也没想到,我会
期刊
静谧的冬夜,我和南国文友小夏客居于京郊一家酒店。闭了灯,却难入睡,便东一句西一句闲聊起来。  小夏说:有件事,在心里千回百转,挥不去,抹不掉,也说给你听听呵——我同事的女儿小仙,在法国读博,嫁了个德国籍的老公。前不久,小仙带那个德国男人回国探亲,有一件事,深深地震动了我。  那天,同事拿来了一个数码相机伴侣,说是让我们看看她女儿在法国拍的照片。我在心里笑了一下,觉得这样的炫耀未免浅薄。但是,当我们
期刊
每天上午的这个时候,就有无数的人等候在白金汉宫门前,整个伦敦的目光也都集中在这里。当骑着白马的女王卫队和吹着长号的女王乐队,排列整齐地出现在圣詹姆士宫至白金汉宫的大道上,一种代表着国家的表演就开始了。这是一支特殊的仪仗队,操练着一种特殊的仪式,将古老的英国王室的威严,演绎成纯朴而幽默的滑稽戏。表演停止了,女王一天的生活也就开始了。  透过王宫门前的铁栅栏,看得见女王办公室窗外那面旗帜,却看不见女王
期刊
原汁原味最诱人。    写作手法高明的作家,有一门看家本领——白描,即不加藻饰,不添油添醋,把事物原原本本地描写出来,“原汁原味”地再现生活。至于想象、抒情、议论……则留待读者自己去完成。  烹饪也是一门艺术。凡艺术总有其共通之处。烹饪也有它的“白描”手法——那就是“只烹不调、突出本味”,即为了吃到食物本味,有意识地在一些羹中不放调味。商周时期的大师早就把这种烹饪的艺术,总结为带哲学味的一句话,叫
期刊
1973的圣诞夜晚,相貌平平的她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平凡家庭。大学时,她主修了英国文学专业,但说真的,她对写作真的提不起兴趣,因此大学整整四年,她没参加过任何与写作有关的课程。她对自己太没有信心了,自己写的东西,隔上几天,自己都觉得像个衣着单薄、寒碜的灰姑娘。  毕业后,她和自己孩提时的玩伴克利斯以闪电速度结婚。他主外,赚钱养家;她主内,相夫教子。日子就这样平淡地流淌了九年,就像安静的小河,
期刊
有一位农夫,因为自家的田地在大路边上而苦恼不已。原来,农夫在种田的时候,总有过路的人对他指指点点。有的说,他的田整得不平;有的说,他种的秧苗太稀;有的说,田里的水太深。为了不被别人说闲话,更为了自己的耳根能清静下来,他只有尽心地种好自己的田地,尽量不让别人挑出毛病来。可是,多年来,依然有人说长道短。唯一值得农夫高兴的是,每年的收成还算不错。  突然有一天,大路被改道了,从此,再也无人从农夫的田地边
期刊
气场是某种渴望,使你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场  很多人都问我:喂,菲尔博士,请告诉我,气场是什么东西?是的,这个词总是让人困惑。正如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麻烦一样,很难找到根本的解释。嗯,气场可以是吸引力,是魔力,也可以是某种具备神秘能量的魔咒,使得人们的目光总是被你吸引,不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受人关注。气场是某种渴望,使你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就像希望某件事得偿所愿一样,你
期刊
  
期刊
几年前,我在市供暖公司上班,每天负责收取供暖费。我们这座北方小城,到冬天家里如果不通暖气,似乎连空气都能结成坚冰。  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仿佛秋天刚过一半就到了隆冬。那个中午,在窗口前等待交费的人排成长龙。我注意到一位男人,总是在轮到他的时候,就站到一边,独自待一会儿。他似乎后悔了,再从队尾排起,等再一次轮到他,却又站到了一边,待一会儿,再一次回到队尾。他好像想跟我说什么,却总也开不了口。  临下
期刊
能对熊说:多走走路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可以节能减排。所以,我就将自己那辆小四轮给卖了。  圄对回说:你一个人租一间房也太浪费了点吧!你应该多学学我,五口人住在一起,既节省了宝贵的空间,又其乐融融,这样做哪里不好呀?  哭对器说:大兄弟,别一天到晚把家里的那四盏灯开着。两盏灯已经很亮了,少点一盏灯就能多节约一度电,节约的同时又为低碳作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花对化说:为了子孙后代,还是多种点植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