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负面情绪、癌因性疲乏、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结合多方案护理干预,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的5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术后生静脉血
【机 构】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负面情绪、癌因性疲乏、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结合多方案护理干预,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的5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术后生静脉血栓(DVT)、死亡、下肢水肿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依从性(吸烟、饮酒、不良饮食、规律运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出院后CF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出院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DVT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治疗和生活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降低术后DVT和下肢水肿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医疗-患者-亲属三位一体护理措施对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普外科行回肠预防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医疗-患者-亲属三位一体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造口自我照护效能和社交自我效能.结果 2组患者出院4周及出院8周造口的效能均明显好于出院时(χ2=566.588,P<0.05);且试验组造口的效能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8.325,P<0.05).2组患者出院后8周及出院8
目的 观察住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分析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168例住院老年COPD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并分组,比较2组患者主要资料,将可能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68例COPD患者,发生衰弱21例,发生率为12.50%;发生与未发生组的血红蛋白、疾病接受度、白介素-6(IL-6)、25-羟基维生素D(25-O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
为了识别低分辨率远红外监护视频中的人物身份,提出一种基于多摄像头接力跟踪的远红外人物身份识别方法;首先在室外利用可见光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算法识别将要进入房间的人物身份,然后通过人物运动轨迹检测和跨模态多摄像头接力跟踪模型实现同一人物在前、后2个时刻的身份一致性认定,从而识别视频中每一时刻的人物身份。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识别准确率达到92.7%,能够有效识别低分辨率远红外监护视频中的人物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