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的理念逐渐普及,负责部门和大学生主體要及时抓住时代契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学生的学习历程当中,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们养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负责人们应该重视大学生体育问题,在大学期间设立严格的体育测试,同时建立体测预警制度,并对体育授课模式进行完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意识;策略研究
为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大学期间,校方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并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大学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体育运动兴趣进行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没有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实际上,终身体育的概念是伴随终身教育而产生。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建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学生在学校当中学习体育课程,是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的基础,而大学时期也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
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依旧停留在自我安慰和无趣味不锻炼的阶段。所谓无趣味不锻炼,是指大学生更注重在锻炼中获得趣味,忽略了体育锻炼的本质。例如,不少大学生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投身于球场,但如果受环境或者其他因素影响限制了学生的出行,这会让让不少打球爱好者无法到户外进行运动,致使他们只能在家睡觉或者刷视频。由此可见,若学生只依靠兴趣爱好进行体育运动,那么一旦有特殊情况发生,他们的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体育运动并不应该只为满足个人兴趣,学生们应重视体育运动的强生健体的本质,努力掌握多种体育锻炼形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体育锻炼。在对体育锻炼方式进行选择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抉择。
1.2校方缺失主体责任
体育意识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若想让学生在内心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就需要花时间去引导学生,而这一过程与理论学科的课程相同,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除此之外,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将该种内容应用到理论课程学习当中。通过实验证明,经常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健康情况良好,而且身体的适应能力极强,其免疫力也比正常人高。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可以为学生们身体健康带来保证,从而确保他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
虽然体育锻炼有诸多好处,但学校的体育管理者对体育锻炼却不重视。在学校中,体育管理者肩负着体育措施的制定和推动,他需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就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体育场馆虽投资巨大,但建设却并不合理,也不充分,甚至有不少体育馆经常将学生拒之门外,仅仅让内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使用,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在大学生体质测试方面,体育管理者也更多追求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对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要求,测试管理也十分混乱,最终向学生们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我国大多数高校内还存在着重文轻武的现象,传统的人才观念让学校主体对人才标准出现差异,他们更注重学生的文化水准,甚至在学生评优和评奖学金方面也将体育成绩置之一边,这样的观点严重忽略了人才的全面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与上述原因有直接关系。
1.3大学生体育课程缺乏理论指导
若想单纯依靠体育选修课来实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根本无法实现。就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的体育选项课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部分。纵观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其主要教学内容将技能传授作为重点,从而决定体育课程难以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式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时还容易引导学生将体育观念停留在课程运动技能掌握和考试及格层面上,没有将体育放在强身健体的层面思考。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民众健康情况也逐渐重视起来。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各种政策,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相应措施,在师资培养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帮助,而这些举措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然而,很多学生在真正投身到体育锻炼时还容易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他们对锻炼方式和锻炼原则知识方面的认知匮乏、运动信念不够坚定等等,都容易导致学生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参加体育运动,单单依靠一时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
二、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2.1紧抓时代给予,树立体育意识
随着我国有关体育发展的政策出台,体育锻炼已然成为社会讨论的话题。学校应积极借助政策推行契机,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学校可以开展健身节和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另外,学校还可以将体育测试的成绩纳入到学生评优范围内,让学生给予体育锻炼足够的重视,从根本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因高校在社会中占据特殊地位,所以其在传播主流思想具有良好环境,至此,高校更应该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努力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2.2树立学校主体责任意识
从学校角度讲,校方也要积极的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责任意识。第一,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进行体测数据收集时,要让学生清晰感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其问题对其进行体育锻炼指导;第二,确立体测成绩预警机制。这一些体测成绩停滞不前或有明显下降的学生,要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结果反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现阶段情况;第三,在体测数据方面,要实现共享实效性。这样的操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对体育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并根据相应信息对下一步的健康锻炼方案进行调整。在实施数据监控室,也不能将数据指标看作固定值。人的身体机能数值会随着个体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预警和监控要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第四,校方要向学生宣传文体兼顾思想,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体育情怀,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第五,在体育场地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体育支持。良好的场地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并且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体育锻炼体验,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在场馆利用上,责任主体需要将服务学生作为原则,对学生开放。
2.3积极探究体育授课模式
对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体育授课模式,改变从前的传统教学观念,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督促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了解,加强体育锻炼。另外,校方还需要培养强大的师资力量,注重教学方面的创新。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符合其发展的体育锻炼课程,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对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探索。
结语
从文章内容可看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在教学方面,高校还要提出相应的策略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永明.“健康中国”背景下培养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8):78-79.
[2]付海燕.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3):40+47+42.
[3]熊扬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足球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J].群文天地,2012(06):215.
[4]任春刚.对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05):119-120.
[5]祝明慧.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06):199-200.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意识;策略研究
为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大学期间,校方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并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大学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体育运动兴趣进行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没有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实际上,终身体育的概念是伴随终身教育而产生。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建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学生在学校当中学习体育课程,是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的基础,而大学时期也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
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依旧停留在自我安慰和无趣味不锻炼的阶段。所谓无趣味不锻炼,是指大学生更注重在锻炼中获得趣味,忽略了体育锻炼的本质。例如,不少大学生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投身于球场,但如果受环境或者其他因素影响限制了学生的出行,这会让让不少打球爱好者无法到户外进行运动,致使他们只能在家睡觉或者刷视频。由此可见,若学生只依靠兴趣爱好进行体育运动,那么一旦有特殊情况发生,他们的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体育运动并不应该只为满足个人兴趣,学生们应重视体育运动的强生健体的本质,努力掌握多种体育锻炼形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体育锻炼。在对体育锻炼方式进行选择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抉择。
1.2校方缺失主体责任
体育意识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若想让学生在内心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就需要花时间去引导学生,而这一过程与理论学科的课程相同,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除此之外,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将该种内容应用到理论课程学习当中。通过实验证明,经常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健康情况良好,而且身体的适应能力极强,其免疫力也比正常人高。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可以为学生们身体健康带来保证,从而确保他们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
虽然体育锻炼有诸多好处,但学校的体育管理者对体育锻炼却不重视。在学校中,体育管理者肩负着体育措施的制定和推动,他需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就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体育场馆虽投资巨大,但建设却并不合理,也不充分,甚至有不少体育馆经常将学生拒之门外,仅仅让内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使用,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在大学生体质测试方面,体育管理者也更多追求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对测试标准进行严格要求,测试管理也十分混乱,最终向学生们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我国大多数高校内还存在着重文轻武的现象,传统的人才观念让学校主体对人才标准出现差异,他们更注重学生的文化水准,甚至在学生评优和评奖学金方面也将体育成绩置之一边,这样的观点严重忽略了人才的全面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与上述原因有直接关系。
1.3大学生体育课程缺乏理论指导
若想单纯依靠体育选修课来实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根本无法实现。就实际情况来看,一般的体育选项课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部分。纵观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其主要教学内容将技能传授作为重点,从而决定体育课程难以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式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时还容易引导学生将体育观念停留在课程运动技能掌握和考试及格层面上,没有将体育放在强身健体的层面思考。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民众健康情况也逐渐重视起来。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各种政策,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相应措施,在师资培养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帮助,而这些举措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然而,很多学生在真正投身到体育锻炼时还容易遇到很多问题,例如他们对锻炼方式和锻炼原则知识方面的认知匮乏、运动信念不够坚定等等,都容易导致学生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参加体育运动,单单依靠一时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
二、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2.1紧抓时代给予,树立体育意识
随着我国有关体育发展的政策出台,体育锻炼已然成为社会讨论的话题。学校应积极借助政策推行契机,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学校可以开展健身节和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另外,学校还可以将体育测试的成绩纳入到学生评优范围内,让学生给予体育锻炼足够的重视,从根本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因高校在社会中占据特殊地位,所以其在传播主流思想具有良好环境,至此,高校更应该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努力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2.2树立学校主体责任意识
从学校角度讲,校方也要积极的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责任意识。第一,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进行体测数据收集时,要让学生清晰感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其问题对其进行体育锻炼指导;第二,确立体测成绩预警机制。这一些体测成绩停滞不前或有明显下降的学生,要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结果反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现阶段情况;第三,在体测数据方面,要实现共享实效性。这样的操作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对体育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并根据相应信息对下一步的健康锻炼方案进行调整。在实施数据监控室,也不能将数据指标看作固定值。人的身体机能数值会随着个体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预警和监控要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第四,校方要向学生宣传文体兼顾思想,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体育情怀,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第五,在体育场地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体育支持。良好的场地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并且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体育锻炼体验,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在场馆利用上,责任主体需要将服务学生作为原则,对学生开放。
2.3积极探究体育授课模式
对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体育授课模式,改变从前的传统教学观念,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督促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了解,加强体育锻炼。另外,校方还需要培养强大的师资力量,注重教学方面的创新。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符合其发展的体育锻炼课程,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对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探索。
结语
从文章内容可看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在教学方面,高校还要提出相应的策略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永明.“健康中国”背景下培养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8):78-79.
[2]付海燕.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3):40+47+42.
[3]熊扬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足球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J].群文天地,2012(06):215.
[4]任春刚.对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05):119-120.
[5]祝明慧.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0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