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艺术地插话,不仅有助于凸显教学目标及重点,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高效。那么,教师如何插话,才能让课堂变得精彩呢?
一、拨云见日,让课堂主旨突出
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插话,提醒学生分析问题,弄清所要探讨问题的方向;也可以就着学生的话题,把它引到正题上来。如一位教师在讲《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甚至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尽心竭力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很难成功了。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孙悟空他能知错就改,他是不是一个好徒弟呀?
(生点头)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有恒心!
(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本案例中,当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存在偏差时,教师能够机智地将学生引入正确的价值评判方向,真如拨云见日,学生消除了困惑,思想豁然开朗。
二、穿针引线,让课堂结构自然
新课程力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像一个心灵手巧的绣花姑娘,通过引线穿针,使得课堂结构自然,浑然一体。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她就抓住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乡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以此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一进文本,武老师引导学生领略叙事诗的风韵和味道:“你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喜欢?”“茅盾先生说这是一首叙事诗,萧红在文章中写了哪些事情?她是怎么写的?”再进文本,武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画面的绚丽与芳香:“茅盾说,它不仅是一首叙事诗,而且是一幅多彩的乡土画,读课文,哪些段落让你看到了一幅画?”三进文本,武老师促使孩子触摸歌谣的欢乐凄凉:“在萧红的园子里,你一定听到了一首歌,一首什么样的歌?”“为什么茅盾先生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婉的歌谣?”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而机智的插话,使得课堂清晰而又灵动。
通过教育智慧,捕捉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生成可贵的教学资源,并且对生成环节机智、细致地处理,穿针引线,步步深入,创造性地为教学所用,那么课堂必然呈现一种灵动之美。
三、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精练的话语引导点拨,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要“于关键处显神通”。当学生思路跑偏的时候,当学生表达不清的时候,当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当学生认识偏差的时候,都需要教师及时用精当的语言引导点拨。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为什么?
生:我会取“虫子纷飞”。因为这里有许多的虫子在飞来飞去。
(生笑,师愣。)
师:没错,这里的虫子是很多,有哪些?
生: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师:这些虫子,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叫什么?
生:叫昆虫。
师:是啊,读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些昆虫在这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啊?
生: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那么,这园子就成了它们生活的——
生:乐园!
师:对呀,这园子是它们生活的家园、乐园。那这幅画我们可以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生:昆虫的家园!昆虫的乐园!
师(点头赞许):看,这名字取得多好听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经验阅历有限,他们的理解、表达常常会肤浅、粗陋,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话语进行剪裁、修饰、筛选和配置,引领学生正确地、深入地思考,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使得课堂高潮迭起。
四、张弛有度,让课堂节奏鲜明
课堂教学,与文学艺术的诗歌、小说、音乐、舞蹈一样,也非常讲究节奏。恰当的课堂节奏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要通过快慢得体、高低适宜的课堂插话来掌控课堂节奏,力争使得语文课堂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爱如茉莉》一文,它描写的虽然是生活小事,但文中的一个个细节却是那样感人至深。爸爸“直奔”医院,学生理解了“奔(ben)”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感悟情感,设计了开火车引说:爸爸直奔医院,那里有生病的妈妈,有爸爸的牵挂,为此,爸爸顾不上吃我买来的饺子,顾不上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言,顾不上放下行李休息,顾不上喝一口茶,顾不上洗一洗脸……学生在紧张的快节奏中体会到爸爸内心的着急。爸爸妈妈执手而眠,情景很温馨,教师生动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妈妈一动不动睡在床上想什么?这一夜爸爸是怎么睡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需点评,任情流淌,任爱宣泄,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这一环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如山间的一泓清泉,时而平缓地流淌,时而跌宕地奔涌,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课堂插话是一种理性启迪,也是一种艺术渲染,更是一种人文关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只要我们能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厚自己的学养,锤炼自己的语言,教师插话就一定会让课堂诗意盎然。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明道小学语文教师。
一、拨云见日,让课堂主旨突出
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插话,提醒学生分析问题,弄清所要探讨问题的方向;也可以就着学生的话题,把它引到正题上来。如一位教师在讲《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甚至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尽心竭力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就很难成功了。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孙悟空他能知错就改,他是不是一个好徒弟呀?
(生点头)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有恒心!
(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本案例中,当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存在偏差时,教师能够机智地将学生引入正确的价值评判方向,真如拨云见日,学生消除了困惑,思想豁然开朗。
二、穿针引线,让课堂结构自然
新课程力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像一个心灵手巧的绣花姑娘,通过引线穿针,使得课堂结构自然,浑然一体。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她就抓住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乡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以此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一进文本,武老师引导学生领略叙事诗的风韵和味道:“你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喜欢?”“茅盾先生说这是一首叙事诗,萧红在文章中写了哪些事情?她是怎么写的?”再进文本,武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画面的绚丽与芳香:“茅盾说,它不仅是一首叙事诗,而且是一幅多彩的乡土画,读课文,哪些段落让你看到了一幅画?”三进文本,武老师促使孩子触摸歌谣的欢乐凄凉:“在萧红的园子里,你一定听到了一首歌,一首什么样的歌?”“为什么茅盾先生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婉的歌谣?”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而机智的插话,使得课堂清晰而又灵动。
通过教育智慧,捕捉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生成可贵的教学资源,并且对生成环节机智、细致地处理,穿针引线,步步深入,创造性地为教学所用,那么课堂必然呈现一种灵动之美。
三、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精练的话语引导点拨,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要“于关键处显神通”。当学生思路跑偏的时候,当学生表达不清的时候,当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当学生认识偏差的时候,都需要教师及时用精当的语言引导点拨。特级教师武凤霞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画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为什么?
生:我会取“虫子纷飞”。因为这里有许多的虫子在飞来飞去。
(生笑,师愣。)
师:没错,这里的虫子是很多,有哪些?
生: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师:这些虫子,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叫什么?
生:叫昆虫。
师:是啊,读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些昆虫在这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啊?
生: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那么,这园子就成了它们生活的——
生:乐园!
师:对呀,这园子是它们生活的家园、乐园。那这幅画我们可以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生:昆虫的家园!昆虫的乐园!
师(点头赞许):看,这名字取得多好听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经验阅历有限,他们的理解、表达常常会肤浅、粗陋,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话语进行剪裁、修饰、筛选和配置,引领学生正确地、深入地思考,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使得课堂高潮迭起。
四、张弛有度,让课堂节奏鲜明
课堂教学,与文学艺术的诗歌、小说、音乐、舞蹈一样,也非常讲究节奏。恰当的课堂节奏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要通过快慢得体、高低适宜的课堂插话来掌控课堂节奏,力争使得语文课堂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爱如茉莉》一文,它描写的虽然是生活小事,但文中的一个个细节却是那样感人至深。爸爸“直奔”医院,学生理解了“奔(ben)”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感悟情感,设计了开火车引说:爸爸直奔医院,那里有生病的妈妈,有爸爸的牵挂,为此,爸爸顾不上吃我买来的饺子,顾不上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言,顾不上放下行李休息,顾不上喝一口茶,顾不上洗一洗脸……学生在紧张的快节奏中体会到爸爸内心的着急。爸爸妈妈执手而眠,情景很温馨,教师生动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妈妈一动不动睡在床上想什么?这一夜爸爸是怎么睡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需点评,任情流淌,任爱宣泄,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这一环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如山间的一泓清泉,时而平缓地流淌,时而跌宕地奔涌,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课堂插话是一种理性启迪,也是一种艺术渲染,更是一种人文关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只要我们能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厚自己的学养,锤炼自己的语言,教师插话就一定会让课堂诗意盎然。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明道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