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有关两会的话题开始升温。除了产业振兴、经济转型和保障民生,区域规划也成为两会热点话题。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继续选择部分重点地区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将是今年国家关于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区域經济规划需要着眼中国经济新布局,注重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统一区域要素市场,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区域发展已成共识
两会期间,进一步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为此,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表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是江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生态和经济有效统一的契机,也是支持江西省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可以说,2009年我国审批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数量之多、时间之集中、影响范围之广泛前所未有。而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家级区域振兴规划仍有望陆续出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近日表示,继续选择部分重点地区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将是2010年国家对地区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告诉记者,相信2010年国家仍将推出若干个区域规划,不过应该会有所选择,并不会遍地开花,而是突出重点,因为区域规划的制定最终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战略与比较优势有机结合
“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在制定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是国家战略决策的细化与实化;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地方的实际需要,注重发挥相关地区的比较优势。”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
专家认为,无论是从经济环境,还是从投融资、财税、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来看,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更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将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效果显著,从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建议,国家应当继续加大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支持力度,天水市也会抓住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在天水市布局大型机床、电器、电子、飞机零部件、钢铜铝材深加工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强与中材集团、西电集团、酒钢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力争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重大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广州分行原行长马经提交了关于支持横琴新区建立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试验区的提案。他认为,横琴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将横琴新区作为建立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的试验区,有利于发挥横琴新区作为“一国两制”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旨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纵观已出台的区域规划,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均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为主线,重视发掘各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不同类型的区域开发规划都建立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集约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告诉记者,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受到较大冲击,相关规划旨在促进东南沿海的产业升级、促进空间布局的优化,而其他出台规划的地区则希望规划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准自身的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升级转型。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的方式存在着土地粗放利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从长远考虑,需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规划和指导。中央需要在全局上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向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迈进。
区域规划密集出台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即不断缩小国内的区域差距,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这不仅仅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即使是在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其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
据范恒山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能够顺应国内外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会,促进适宜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既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提升产业结构,又能够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走向更高层次。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直接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保护和优化环境的,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将其落实到产业的发展、布局和优化提升中,结果既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又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有机结合。
■观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区域规划
2009年国家一连出台十多个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将陆续出台。在此背景下,区域振兴作为一个热点,仍有望受到资本市场持续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认为,去年一年推出十几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规划,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其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国家的整体区域发展战略已经确定,地方性的区域规划是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实施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第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为了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我国连续推出多个地方区域规划的重要原因。第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各个区域都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也需要有更明确的功能定位,同时更注意区域间的协调和合理分工。
那么,从实施区域振兴的效果来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陈秀山表示,国家总体战略是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中部崛起,总体来说这些战略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一个重要的论据是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省份,这一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位居前列,有些省份甚至连续几年位居前列,比如内蒙古。还有原来比较落后的省份比如贵州,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一举跃居前列。
区域振兴规划确实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区域规划出台可以提振人们的决心和信心,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向这些地区流动。例如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一推出,投资蜂拥而至,其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旅游基础设施各方面随之兴起。而且其影响是持续性的,一些国际资本、国内资本陆续都会进入。
陈秀山认为,地方性区域规划的出台其实是一个信号,由过去单纯由国家从上而下地推进规划,转向由地方自主提出规划交由国家批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企业等经济主体能够参与进来发挥作用,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区域规划。
此外,作为地方企业,对本地出台一些战略性、超前性的区域规划还是很期待的。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规划最终是为市场发挥作用,为经济主体的决策配置提供更好的条件,目前规划可能过多关注基础设施各种项目的建设,对产业选择的标准是地区整体的形象、地位,而忽视了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比如说金融的支持,信用体系的建立,政府服务效率的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我觉得区域振兴规划里硬件建设方面比较充实,软环境建设稍有欠缺。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继续选择部分重点地区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将是今年国家关于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区域經济规划需要着眼中国经济新布局,注重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统一区域要素市场,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区域发展已成共识
两会期间,进一步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为此,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表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是江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生态和经济有效统一的契机,也是支持江西省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可以说,2009年我国审批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数量之多、时间之集中、影响范围之广泛前所未有。而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家级区域振兴规划仍有望陆续出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近日表示,继续选择部分重点地区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将是2010年国家对地区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告诉记者,相信2010年国家仍将推出若干个区域规划,不过应该会有所选择,并不会遍地开花,而是突出重点,因为区域规划的制定最终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战略与比较优势有机结合
“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在制定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是国家战略决策的细化与实化;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地方的实际需要,注重发挥相关地区的比较优势。”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
专家认为,无论是从经济环境,还是从投融资、财税、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来看,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更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将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效果显著,从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建议,国家应当继续加大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支持力度,天水市也会抓住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在天水市布局大型机床、电器、电子、飞机零部件、钢铜铝材深加工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强与中材集团、西电集团、酒钢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力争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重大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广州分行原行长马经提交了关于支持横琴新区建立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试验区的提案。他认为,横琴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将横琴新区作为建立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的试验区,有利于发挥横琴新区作为“一国两制”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旨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纵观已出台的区域规划,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均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为主线,重视发掘各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不同类型的区域开发规划都建立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集约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告诉记者,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沿海受到较大冲击,相关规划旨在促进东南沿海的产业升级、促进空间布局的优化,而其他出台规划的地区则希望规划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准自身的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升级转型。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的方式存在着土地粗放利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从长远考虑,需要加强对区域发展的规划和指导。中央需要在全局上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向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迈进。
区域规划密集出台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即不断缩小国内的区域差距,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这不仅仅是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即使是在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其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
据范恒山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能够顺应国内外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会,促进适宜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既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提升产业结构,又能够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走向更高层次。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直接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保护和优化环境的,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将其落实到产业的发展、布局和优化提升中,结果既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又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有机结合。
■观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区域规划
2009年国家一连出台十多个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将陆续出台。在此背景下,区域振兴作为一个热点,仍有望受到资本市场持续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认为,去年一年推出十几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规划,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其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国家的整体区域发展战略已经确定,地方性的区域规划是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实施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第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为了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我国连续推出多个地方区域规划的重要原因。第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各个区域都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也需要有更明确的功能定位,同时更注意区域间的协调和合理分工。
那么,从实施区域振兴的效果来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陈秀山表示,国家总体战略是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中部崛起,总体来说这些战略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一个重要的论据是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省份,这一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位居前列,有些省份甚至连续几年位居前列,比如内蒙古。还有原来比较落后的省份比如贵州,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一举跃居前列。
区域振兴规划确实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区域规划出台可以提振人们的决心和信心,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向这些地区流动。例如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一推出,投资蜂拥而至,其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旅游基础设施各方面随之兴起。而且其影响是持续性的,一些国际资本、国内资本陆续都会进入。
陈秀山认为,地方性区域规划的出台其实是一个信号,由过去单纯由国家从上而下地推进规划,转向由地方自主提出规划交由国家批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企业等经济主体能够参与进来发挥作用,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区域规划。
此外,作为地方企业,对本地出台一些战略性、超前性的区域规划还是很期待的。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规划最终是为市场发挥作用,为经济主体的决策配置提供更好的条件,目前规划可能过多关注基础设施各种项目的建设,对产业选择的标准是地区整体的形象、地位,而忽视了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比如说金融的支持,信用体系的建立,政府服务效率的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我觉得区域振兴规划里硬件建设方面比较充实,软环境建设稍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