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阅读课的文本分析方法与实践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分析文本和进行教学实践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文本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开始和出发点,分析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教学的内容与效果,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功底。实际教学中,有三种现象,一是教师以知识为中心,重视单词和句法的学习,导致文本意义被分解和碎化;二是教师对文本进行了分析,但不全面,导致教学设计无趣,学生输出为零,教学效果不佳;三是教师对文本的意义过度解读,忽略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和达成,所以,尽管教学设计有很多亮点,但学生语言学习和输出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针对这些现象,文本分析应该遵循一定的理念和框架,才不会在教学中顾此失彼、有头无尾,在框架分析的基础上达到输入与输出的一致和平衡。
  一、文本分析的五个维度
  阅读文本的分析即语篇分析,语篇可以是一句话或一段话,一篇文章或一本小说。教材中的语篇为连续段落的文章。一个连贯的语篇在语言教学中至少有三个维度:主题与意义、体裁与结构、语言与逻辑。文本分析的核心也正是这三个方面,但文本分析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两个维度:一是活动与方法,即基于活动如何促进语言输入的效果,二是功能与输出,即基于体裁如何迁移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用。
  第一个维度是主题与意义,教师对文本的分析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字面上的理解“read the lines”, 教师对文本大意的把握;第二个层次则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即“read between the lines”,是评判层次的理解,需要教师对文本的内在进行评价式的理解; 第三个层次是文本主旨和意义的挖掘和延伸,即“read beyond the lines”,教师从文本中发现其深刻的人文意义,并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这些与教师的文本阅读经验、知识面和阅历都有很大关系,并且每个教师对三个层次的解读各不相同,如果教师能集体备课和讨论,从中揭示文本的主题和多元意义,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师对主题与意义层面的分析。
  第二个维度是体裁与结构,这个维度是对文本的构成机制进行分析,不同的体裁就会有不同的结构。例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展开故事,并且有正叙、插叙和倒叙等多种组合方式;说明文可以按顺序、方位、步骤等来说明事物的特点;议论文则需要观点与例证,文章的结构大致有两种:先比较观点再进行论述,或提出观点,给出论证。关于文章的体裁,汉语和英语的篇章结构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不同的是语言的表达和衔接,英语更能体现词句连贯的特点,并且主题句较为突出。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本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母语的正迁移,并利用思维导图引领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体裁特征。
  第三个维度是语言与逻辑。这个维度关系到语言教学,也就是文本中哪些语言点是要关注和学习的,文本呈现出怎样的逻辑,文本意义中如何提炼这些语言点,通过问答互动等环节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些语言点的学习。这个部分考验教师是否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语境意义、是否掌握语言教学的各种方法,最后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这些语言。换而言之,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单词和语言点有哪些?如何呈现,呈现的顺序是什么?呈现之后如何复现,以进一步贯穿所有的语言点,强化语言学习的效果。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起点,而且还要考虑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使新旧语言点有机结合。
  第四个维度是活动与方法。这个维度是设计教学活动,使以上文本的核心内容能在教学中得以实施和达成。例如,阅读课通常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文本的主题与意义是在这三个阶段中,随着问题的展开逐步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换而言之,理解文本的主题与意义,设计问题是关键,教师应注意思维的层次逻辑,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本。分析体裁与结构时,通常有两种做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做法,即教师自己解释文本的意义和结构;或者以学生为主导的做法,即学生自己分析文本,画出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导过多,应该逐步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小组讨论语篇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各种体裁的英语文章的特点。
  第五个维度是功能与应用。文本的学习是输入过程,但语言习得需要语言的输出来促成。因此,在读后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输出就特别关键,离开了读后输出,其一,语言学习看不到效果,无法通过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二,文本具有交际功能,一定的体裁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功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所以,我们要把阅读文本转化成实际生活的应用,首先要设定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尽量使用文本中的词句,或者过去学过的词句来完成与文本体裁类似的写作任务。读写联动结合,使文本分析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图1为文本分析的五个维度。
  二、 文本分析的案例实践
  1.主题与意义
  新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教材”)Unit 1 What’s the matter?的Section B讲述了断臂英雄Aron的故事。课文中,Aron喜爱爬山运动,但有一次掉下了山崖,手臂被压在岩石下,坚持了五天,最后,只好用刀切断手臂、逃生自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在解读主题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时,可以通过视频再现,先让学生对Aron遇到的困难感同身受,以奠定接下来讲故事和分析故事意义的情感基础。然后,再让学生读第一段,即故事的开端:Aron热爱登山,遇到过很多危险,有一次他在犹他州登山时再次遇险。教师提出一个问题:“How is Aron’s hobby like?”学生简要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What other dangers might be like?”有的学生可能有登山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一说,调动他们对阅读主题的情感,然后,再让他们阅读第二段。
  第二段是Aron的故事,是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这段,学生了解了英语记叙文的结构和用词特征。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并画出故事的发展路线,同时链接每一个节点的关键词。例如,was caught under——free his arm——stayed for five days——water ran out——save his own life——knife to cut off——bandaged himself——climbed down the mountain。 課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并画出关键词,然后画出故事的线索图,并在同桌之间进行新闻故事报道,以达到练习语言的目的。   接下来的一段是事故发生后,Aron写了一本书“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学生读完之后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记者,一个扮演Aron, 采访Aron写了什么书,书的主题是什么,自从事故发生后,他是否还坚持登山等。这个环节,教师把通常的课堂提问变为学生读懂继而提问的活动,并配以情境进行对话。学生会反复读课文,然后开始扮演角色,这个活动比起教师自己提问更加丰富有趣。
  最后一段是升华主题的段落,文本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同样艰难的选择,有的是生与死的选择,每个同学读完之后都可以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遇过的艰难抉择,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场景的迁移,讨论如果自己是Aron,是否会做出同样的决策,并说明理由。教师尽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观点,这样课堂分享就会更加激烈和活跃。例如,在课堂中,有的学生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认为自己不能痛失手臂;而有的学生说自己不能做到用刀切断手臂,因为很怕见到鲜血;有的则认为应该继续大声呼救等等,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自救者天助之。”这部分将文章的主题升华为本节课的课眼,营造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是关键,到了这一步,文章的主题与意义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重新给课文拟定标题,帮助他们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有的同学提议“A Brave Man”, 有的提议 “Never give up”,有的同学说课文的标题太长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但能吸引读者的眼球等。这些关于标题的讨论能进一步提升学生“read between the lines” 和 “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比赛哪个组拟定的标题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2. 体裁与结构
  这篇文章共有四段,第一段介绍了人物Aron,第二段再現了Aron发生的事故,第三段讲述了Aron发生事故之后出书,第四段点明Aron的精神可嘉。第二段和第三段是记叙文的主体,第一段和第四段则是故事的开端和结尾。教师引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习课文语篇,促使他们理解了记叙文的主要结构,便于阅读后进行写作迁移,如图2。
  3. 语言与逻辑
  教师分析文本的第三个环节是研究本课的生词与短语,如climber, be used to, risk, take risks, accident等,教师首先在文本中做好标志,然后思考每个单词在教学中的呈现和强化方式,不一定每个单词都用相同的时间来强化,而是重点强调某几个单词,在问答和复述故事时,再强化一些生词。例如,climber, 教师举例说:“XXX is a climber.”这样,教师不断更换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生词climber。 再比如,教师可以用一组图片来解释如何使用“risk”,risk one’s life to do something, 或者 take risks等。每节课教师选择五六个单词,通过图文并茂、举例,帮助学生强化对这些单词的学习。其余单词可以在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和观点讨论中,逐一学习。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呈现这些单词,以便于学生回忆单词,这样,在故事情境中学习单词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4. 活动与方法
  本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为分段阅读,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记叙文体裁的三段结构意识,第一段Aron’s climbing,通常是故事的开端,主要介绍人物,所以,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助于把学生带入故事中,视频和图片等可以伴随第一段的阅读而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和思维。第二段Aron’s accident和Aron’s book,重点要让学生梳理故事的脉络,画思维导图或者复述故事,但有时复述故事显得有点枯燥,所以,要创设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事故后的Aron,或者作为“人物”栏目的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或者杂志的编辑介绍登山英雄Aron,有了情境,复述活动就更加有趣了。第三段Aron’s Spirit,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观点,有时会出现同学们的观点趋同,教师还可以采用“异化”的策略,鼓励学生说出困境中人们不同的做法,观点的流动会让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为下一步写作输出奠定情感和认知的准备。
  5. 功能与应用
  每一个文本都有其交际功能,记叙文是记录事件的,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有意义,教会学生写自己的故事和提炼主题意义是该文本的功能。教师吃透了文本的功能后,应设计相应的活动促进语言输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实践“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通常一节课较难完成完整的读写,但在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观点,例如,本课除了讨论文章的主旨,教师还可以提问:“如果你是Aron,会怎样处理这个危险事件?”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文本分析不能就止于此,而是要进行文本迁移和应用的推进。根据学生的情况,有两个路径可以达成:一是让学生讨论本文的主旨,小组呈现一个微写作文本;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经历过的一次事故,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让全班同学一半写主旨,一半写故事。只要学生能使用所学单词,链接自己过去所学的词句,灵活地应用语言,就能较完整地实现本节阅读课的目标。
  三、结语
  中学英语阅读课的文本分析是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关键,集中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性质。换而言之,文本的学习既要满足语言能力的培养(工具性),即对文本的体裁特征、语言应用进行学习,教学中基于主题语境的创设、文本的理解、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到内化和迁移;又要满足文本意义的挖掘和深入(人文性),以提升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道德观念和文化意识。本文介绍了文本分析的五个维度,其功能实际上是可以使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得以落实。教师在备课时应遵循这五个维度的框架,设计有效课堂,不仅能使阅读课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课堂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我们要改变整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愿意回到教室去。”今年初,马云在参加第四届乡村教师奖年度颁奖典礼后,与120位乡村教师、校长一起“重返课堂”听课并发出感叹。有过从教经历的马云,跨界创业功成名就,仍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过去4年,他捐资设立马云公益基金,实施乡村教师计划、乡村校长计划、乡村师范生计划和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就表达了他反哺教育的殷殷情结。  
期刊
在离宾川县城5公里的东山之麓,有一所迅速崛起且备受全县人民赞誉的学校,那就是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云南省省级体育特色学校(排球)”的宾川县第四完全中学。李树彬就是这所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  李树彬,男,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7月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
期刊
从2020年起,部分地区要实施“新课程老高考”,与原来设计的“新课程新高考”不同,会遇到一些新挑战,从而影响实施新课程的成效。应该从认识实施新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培训、考试、重点工作和监测、评价与反馈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降低实施老高考形成的负面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秋,云南省乃至全国一些省(市)将进入“新课程老高考”时代,即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開始,将使用《普通高中课程
期刊
第三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大理大学的高思远同学借《涉江采芙蓉》微课教学设计顺利通过选拔,晋级决赛。  她大体是以“思”为课眼,以潜隐的三个矛盾(“不知欲遗谁,何必涉江采?”“环顾而凝望,真的是单方面?”“明知漫浩浩,何不早还乡?”)为课脉来经纬教学的。  对这首诗的教学目标,她定位如下:  1. 感悟诗歌核心意象,多角度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2. 了解
期刊
在我的求学经历中并不喜欢语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写作能力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剛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一所环境幽静的村小。初为人师,有幸遇见您啊,使我如获至宝!从此与《云南教育》相伴,细读慢品,勤于练笔,慢慢冲开一条属于我的路,教学生涯更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竟然美丽了我的人生。27年教学工作经历的感悟,作为教师,要选好一本教学刊物作为自己坚守的思想源泉,在这种前瞻性强的刊物指引下,认认真真完
期刊
《中国小说欣赏》是高二的选修教材,里面选编的小说不再是必修教材中的短篇或长篇片段,转而关注作为整体的中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但仅仅是“大致模样”。例如,第一单元主题是“历史与英雄”,里面选编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编者选择的理由是《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正文里分别选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和《水浒传》里的“李逵负荆”,单元后还加入了思考提示及一些专
期刊
一、教学媒体误用现象:从一个案例说起  教学媒体,泛指师生双方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传递、交流信息的一切载体,包括语言、文字、实物、图片、视频、音乐、网络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教学媒体划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如口头语言、板书、肢体动作等)和现代媒体(如视频、图片、音乐、网页等)。本质上来讲,教学媒体自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其是否能够被恰当使用,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和
期刊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所写的一封骈体书信,也是借景抒写情意的经典小品文,入选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同时入选本单元的篇目还有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以及《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五首唐诗。   我们先来看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中学卢思颖老师对《与朱元思书》的片段教学设计案例:  “奇”字切入,感受退隐的高洁志趣 
期刊
走进峨山县小街中学,你会经常看到一个随时身挂校卡、满校园忙碌走动,时而与老师交流、时而和学生谈谈的人,他就是峨山县小街中学校长张子宁,高级教师,中共党员。  1997年7月毕业于玉溪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张子宁,分配到峨山县甸中中学担任男生宿舍管理员,同时承担两个毕业班的体育教学。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他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我不甘于只做一名学生宿舍管理员。”从此,他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
期刊
“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多年前讀到魏书生老师这一真言时,我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于是,我对我的那个广阔的世界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然而,当我注目于我的世界时,我才惊异地发现,那里竟是混沌不开,几米之外就是浓密的雾……我又有些迷茫惆怅了。  但心灵深处却总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向我发来召唤:来吧!来吧!到彼岸来吧!这里花红柳绿蜂忙蝶乱,这里晴川历历芳草萋萋,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依稀仿佛看到了宛若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