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夜深了,他们还没睡!”吉林长春,公交“夜宵线”的司机师傅习惯了在工作中迎来黎明;云南昆明,夜班交警在桥头路口检牌照、查酒驾、处理事故;江苏淮安,被称为城市“听漏人”的管道檢漏工手持长长的传音筒,通过聆听地下水管的细微声响来分辨是否漏水……夜幕开启,下班的人如倦鸟归巢,随着一盏盏灯火逐渐熄灭,城市慢慢进入梦乡。然而,对有的人而言,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对此,某广播电视台开通了一档《致敬夜行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深了,他们还没睡!”吉林长春,公交“夜宵线”的司机师傅习惯了在工作中迎来黎明;云南昆明,夜班交警在桥头路口检牌照、查酒驾、处理事故;江苏淮安,被称为城市“听漏人”的管道檢漏工手持长长的传音筒,通过聆听地下水管的细微声响来分辨是否漏水……夜幕开启,下班的人如倦鸟归巢,随着一盏盏灯火逐渐熄灭,城市慢慢进入梦乡。然而,对有的人而言,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对此,某广播电视台开通了一档《致敬夜行人》栏目,希望在漫漫长夜中给这些“夜行人”传递温暖。栏目中有接听热线电话的环节,假如你是电话线一头的热心听众,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微言论
@赵亮东方:城市夜行人,你们用日夜颠倒,换来更多人夜间生活美好。你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坚毅守护万家灯火。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因为你们这些“夜行人”的存在,城市才能“24小时不打烊”,在每时每刻给人以温暖。谢谢你们!
@马原:城市夜行人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保障城市系统运转流畅。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勉工作,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徐一凡:对城市夜行人这些幕后英雄,全社会应该多一些尊重与理解,多一些关注与关怀。让他们生活有甜头、梦想有盼头,我们的城市就能流动起更为斑斓的夜色,让生活更加美好。
@王娜:城市“夜行人”,有时也是幕后的“隐身人”。对于检漏工这样的职业,我以前闻所未闻。事实上,安全的治安环境、可靠的水电供应、随叫随到的订餐外卖……我们常常用之而不觉,如果不是亲身遭遇问题,就不会去关注。其实,夜间的城市功能,正是靠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来保障。疏导堵点、治理难点,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促进精细化治理,他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践行者。
其他文献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比如风,它来的时候也是有路数的。如果站在田野的高处,哪怕一个小小的坟包也行,就不难发现远处的那些亭亭玉立的玉米、高粱,开始悠悠地摇曳起来,一起一伏的,形似一个水波的巨弧,慢慢地推过来,推过来,经过身边时,“嗖”的一声,就蹿过去了。节气也是如此。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
妹妹今年4岁,上幼儿园小班。她有一颗圆圆的小脑袋,细细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下面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非常讨人喜欢。她非常黏爸爸,爸爸去哪儿她都要跟着。她喜欢笑,每次都逗我们开心,是我们家的“开心果”。 有一次,我买了一盒彩笔,妹妹喜欢得不得了。当天下午,我要用彩笔时,发现彩笔不见了。这时,从妹妹房间里传来妹妹的声音:“好漂亮啊,再涂涂这里。”我跑到她房门口一看,妹妹正拿着我的
先生姓杨,名家树。乃维扬乡下农人子弟。先生发硬,平头,白发如繁星。先生不过四十有六。先生戴眼镜,镜片上不下十个圈,像是漫画人物。吾辈看书离一尺,先生看书离一寸,基本就紧贴书本。先生害近视害得苦。 先生清贫,常年穿师娘的粗布工作服。工作服上斑斑点点,是洗不掉的红墨水。先生嗜酒,竟日渐酡颜,喜凑人前说话,是一种难闻的老白干味道。先生嗜烟,抽八分钱一包的“经济”。先生嗜茶,喝粗枝大叶的苦茶。
文题速递 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1.搜集整理资料。为保证给家人写的小传真实、全面,在写作前先要搜集、整理与人物相关的丰富翔实的资料。比如制作一张简历表,让家人认真填写;比如采访家人及其身边人,记录家人的爱好、经历等;比如让家人写一段自我介绍等,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与搜集到的信息综合到一起,再动笔。
“醒牛”是我的同学。“醒”是形容一个人幽默风趣。“牛”是她的姓氏。为避免损害其名誉,真实姓名就暂时保密。 “醒牛”五官长得有些特别,不过拼凑在一起也还有个人样,而且无论什么时候脸上都堆着笑。她身材的比例有些失调,丰满得没有了腰。“醒牛”有一头发亮的短发,据她最亲密的朋友说,用手一捏能挤出油来,不过我没试过。 “醒牛”特爱玩电游,找不到她时可以去电游室找找。她玩电游的样子极为恐怖,特别暴力。她一
節气之美,美在实用。节气中有反映季节的,如立春、立秋、夏至、冬至等;有反映气候特征的,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有反映物候现象的,如惊蛰、谷雨、小满、芒种等;有反映降水情况的,如雨水、小雪、大雪等。千百年来,老百姓依季候特点,据以安排农事、调理衣食等。从小我们就听到长辈们念叨“未到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等。相伴而
长白山秋色 一入山门,便感到飕飕的凉意,同行的人有的已穿上了租来的羽绒服。此时尚值九月中旬,在江南,似乎还能听见叶子们在暑气中的喘息声。但斯时的长白山,绿色已经收敛。高纬度的秋风,在茂密的森林中吹奏出动听的箫鼓声。 虽然,儿时我就知道长白山、天池、白桦、金达莱等圣洁的词汇,它们同长白山一起嵌入我的记忆。但希望亲近它,朝拜它,在它的苔原上徜徉,在它的温泉中濯足,却是近两年的冲动。 一次偶
1981年9月7日,麻院沟一户农家的小屋里,一个中年孕妇躺在炕上,她身旁坐着一个头发蓬松,脸上还有些许泥垢的汉子。但汉子并不在意这些,此时的他,正像摸宝贝一样慢慢抚摸着老婆的肚子,嘴里头还嘟囔着:“我的孩儿呀,咋就这个时分来,这马上要秋收了……”几个小时后,安静的夜晚被一声啼哭打破,我的父亲出生了。 时间一晃到了1990年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爷爷一家五口每人扛一把锄头在田间劳作,他们顶着太
名家引路 一 每天天剛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
去年暑假的一天,快到中午时分,我听到楼下鞭炮聲此起彼伏,走到阳台上,看见楼下人头攒动,探出头去,原来是小区有人举行结婚仪式。我们县上近年来婚丧嫁娶的仪式比过去简单了许多,不过一些环节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怀着凑热闹的心理,我也跑到楼下去看结婚典礼。 院子正中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贴着一张硕大的红纸,红纸上正对着的两个大字让我有些疑惑——一个正写的“雁”和一个反写的“雁”。随着司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