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所面临的矛盾问题,要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能力,就必须科学拟订保障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经费保障能力,加强经费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矛盾;对策
随着我国安全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部队和平时期的常态化职能。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问题,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斗力和保障力,是加强新时期财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所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经费保障情况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多。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突然发生,行动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参考性和对照性,各类预想外事件、瞬间特情和联系中断等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大,财务保障既无相关理论知识,又无实际经验借鉴,估测特殊经费需求难度大,特情处置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较弱,资金运行效率亟待增强。
(二)经费总体消耗巨大,资金供应总量短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作战对象,不仅仅是人的因素,更多情况下可能表现为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像“98抗洪”、5.12“抗击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则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直接对抗对象,这种特殊的对抗活动非常激烈;另外,部队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时,各类临时场所搭建、物资器材配备、临时办公设施购置以及各类物资器材的配备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经费,很容易出现资金供应不足及物资短缺的问题。
(三)保障技术手段落后,经费运行效率不高。当前许多部隊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依然延续传统的保障模式和工作方法,需要使用经费时,经审批以借据形式借出,行动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限内统一到财务部门报销还款。技术手段依然停留在机械化时代的手工形式,距离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财务保障手续复杂和信息化设施不配套、不齐全直接制约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质量和效率,财务保障如需进一步提高保障质量,务必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主要对策
(一)科学拟订保障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完备的财务保障预案,是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预案应当立足部队建设现状,根据本单位人员实力、装备水平和规模程度,坚持宏观调控、定性设计、量化供应的原则,力争将保障效能发挥到最大。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难点在于在客观形势的不确定性与主观能力的有限性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用合适的财力保障完成预定任务。但是行动的紧迫性又决定了一旦发生事件,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检验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所以制订财务保障方案必须细致,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方案细分,找到行动与保障之间的结合点,拉近有什么条件与打什么“仗”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二)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加强应急保障教育。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应急教育,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部队随时可能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要做好应急资金保障准备。二是开展应急资金保障演练。依据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预案,结合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适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应急保障演练。通过实践,使财务人员熟悉应急保障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部队一旦行动,能够按照预案迅速开展财务保障。三是编制上特别要注重“轻型简便”。财务保障人员要适应应急保障机动性强、保障及时的特点,也就是一方面在人员编制上强调轻,通常应编配2人,既符合会计、出纳分管原则,又便于到达机动点后,对经费管理与开支两环节实现专人分管。同时,政治部门要以任命文件的形式,预任负责人,明确赋予相应权限,增强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在携行物资上强调适当,通常以“后续补给能力”为依据,所保障的规模应能独立伴随保障2—3天的需要。四是注重身体素质锻炼。部队财务人员平时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体能训练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反恐维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遂行财务保障任务的基础,只有平时注重锻炼,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去。
(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经费保障能力。一是预案保障与随机保障相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保障任务急、规模不定,财务保障往往出现“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情况。若一味地只强调预案,很可能会出现“供不及时、供不到位、供过于求”的被动局面。因此。要及时保障部队经费需求,就需要我们将预案保障与随机保障相结合,灵活处置。二是全面保障与重点保障相结合。在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在资金投向上,原则上要坚持以任务急需和官兵基本生活为重点,以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和自我保障困难的单位为重点,以解决一线部队特殊问题为重点。三是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结合。针对突发事件形式变化快、部队任务转换频繁、经费消耗巨大、单独执行任务部(分)队多的特点,充分协调地方财政金融单位,建立部队与地方联为一体的财务保障体系,突出应急财务保障“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特点,积极探索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按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自身保障与委托保障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四是经费保障与实物保障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执行任务地区的生产和正常的生活秩序都已遭到严重破坏,就地筹措物资的难度较大,绝大多数物资需要从后方筹措前送。因此,除必要的经费保障外,对物资和人员的生活消耗品,应实施统一筹措、统一供应并以实物保障为主。
(四)加强经费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财务部门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不仅仅提供经费供应保障,还应发挥对经费供应全过程实施监督的职能。一是要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应急采购的物资器材、药品装备和地方捐赠物资的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资产收发登记,严格交接手续对大项物资采购要落实资产挂账核算制度,防止出现资产流失。对地方捐赠的物资和现金,要及时登记入账,不得出现收不入库和坐收坐支的情况。二是要加强经费预算管理。要根据任务区分、持续时间、投入兵力、装备状况、上级确定的经费额度以及现有的物资储量等因素统筹考虑,认真编报经费预算,并按建制上报上级财务部门,杜绝盲目预算和超规模拨款。三是要严格经费审查监督。要明确各级领导的经费审批权限,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结算报销,各项经费的开支也都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四是清理结算及时。各项债权、债务和往来款项都要认真清理,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向友邻部队、地方政府和个人的借款及采购物资器材、主副食欠款,要做到不漏项目,不留悬案。同时,还要做到票据完整,账目记载清楚,资金安全,以有利于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经费供给。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矛盾;对策
随着我国安全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部队和平时期的常态化职能。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问题,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斗力和保障力,是加强新时期财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所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经费保障情况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多。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突然发生,行动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参考性和对照性,各类预想外事件、瞬间特情和联系中断等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大,财务保障既无相关理论知识,又无实际经验借鉴,估测特殊经费需求难度大,特情处置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较弱,资金运行效率亟待增强。
(二)经费总体消耗巨大,资金供应总量短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作战对象,不仅仅是人的因素,更多情况下可能表现为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像“98抗洪”、5.12“抗击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则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直接对抗对象,这种特殊的对抗活动非常激烈;另外,部队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时,各类临时场所搭建、物资器材配备、临时办公设施购置以及各类物资器材的配备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经费,很容易出现资金供应不足及物资短缺的问题。
(三)保障技术手段落后,经费运行效率不高。当前许多部隊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依然延续传统的保障模式和工作方法,需要使用经费时,经审批以借据形式借出,行动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限内统一到财务部门报销还款。技术手段依然停留在机械化时代的手工形式,距离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财务保障手续复杂和信息化设施不配套、不齐全直接制约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质量和效率,财务保障如需进一步提高保障质量,务必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主要对策
(一)科学拟订保障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完备的财务保障预案,是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预案应当立足部队建设现状,根据本单位人员实力、装备水平和规模程度,坚持宏观调控、定性设计、量化供应的原则,力争将保障效能发挥到最大。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难点在于在客观形势的不确定性与主观能力的有限性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用合适的财力保障完成预定任务。但是行动的紧迫性又决定了一旦发生事件,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检验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所以制订财务保障方案必须细致,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方案细分,找到行动与保障之间的结合点,拉近有什么条件与打什么“仗”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
(二)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加强应急保障教育。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应急教育,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部队随时可能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要做好应急资金保障准备。二是开展应急资金保障演练。依据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预案,结合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适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应急保障演练。通过实践,使财务人员熟悉应急保障程序、方法和要求,确保部队一旦行动,能够按照预案迅速开展财务保障。三是编制上特别要注重“轻型简便”。财务保障人员要适应应急保障机动性强、保障及时的特点,也就是一方面在人员编制上强调轻,通常应编配2人,既符合会计、出纳分管原则,又便于到达机动点后,对经费管理与开支两环节实现专人分管。同时,政治部门要以任命文件的形式,预任负责人,明确赋予相应权限,增强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在携行物资上强调适当,通常以“后续补给能力”为依据,所保障的规模应能独立伴随保障2—3天的需要。四是注重身体素质锻炼。部队财务人员平时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体能训练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反恐维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遂行财务保障任务的基础,只有平时注重锻炼,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去。
(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经费保障能力。一是预案保障与随机保障相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保障任务急、规模不定,财务保障往往出现“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情况。若一味地只强调预案,很可能会出现“供不及时、供不到位、供过于求”的被动局面。因此。要及时保障部队经费需求,就需要我们将预案保障与随机保障相结合,灵活处置。二是全面保障与重点保障相结合。在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在资金投向上,原则上要坚持以任务急需和官兵基本生活为重点,以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和自我保障困难的单位为重点,以解决一线部队特殊问题为重点。三是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结合。针对突发事件形式变化快、部队任务转换频繁、经费消耗巨大、单独执行任务部(分)队多的特点,充分协调地方财政金融单位,建立部队与地方联为一体的财务保障体系,突出应急财务保障“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特点,积极探索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按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自身保障与委托保障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四是经费保障与实物保障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执行任务地区的生产和正常的生活秩序都已遭到严重破坏,就地筹措物资的难度较大,绝大多数物资需要从后方筹措前送。因此,除必要的经费保障外,对物资和人员的生活消耗品,应实施统一筹措、统一供应并以实物保障为主。
(四)加强经费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财务部门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不仅仅提供经费供应保障,还应发挥对经费供应全过程实施监督的职能。一是要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应急采购的物资器材、药品装备和地方捐赠物资的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资产收发登记,严格交接手续对大项物资采购要落实资产挂账核算制度,防止出现资产流失。对地方捐赠的物资和现金,要及时登记入账,不得出现收不入库和坐收坐支的情况。二是要加强经费预算管理。要根据任务区分、持续时间、投入兵力、装备状况、上级确定的经费额度以及现有的物资储量等因素统筹考虑,认真编报经费预算,并按建制上报上级财务部门,杜绝盲目预算和超规模拨款。三是要严格经费审查监督。要明确各级领导的经费审批权限,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结算报销,各项经费的开支也都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执行。四是清理结算及时。各项债权、债务和往来款项都要认真清理,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向友邻部队、地方政府和个人的借款及采购物资器材、主副食欠款,要做到不漏项目,不留悬案。同时,还要做到票据完整,账目记载清楚,资金安全,以有利于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经费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