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前,我刚接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不久,开班会时,一位男生说,班里的同学们把足球踢坏了,想用班费再买一个。当时,我正为班里的男生不学习、只讲玩儿发愁。见我不同意,一个学生说:“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就给买,比你好!”我一听,还抬出原来的班主任来压我,越发气愤,结果对立起来,使原本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里影响很不好,学生们认为我这个班主任专制,工作很难开展。
事后,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不爱学习有很多原因,不仅仅因为踢足球,于是我与同学商量,他们自己出一半钱,从班费出一半钱,买个新足球,同时我让学生保证认真学习。让我惊异的是,新足球买来之后,男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因踢足球下降,反而大有进步。
现在回想起来,足球事件虽没造成重大后果,但如果当时冷静处理,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工作也避免走弯路。因此班主任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一、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的问题
1、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不敬”事件发生时,不生气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要以理智战胜情感,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2、在事件发生后,宜静不宜动。一些班主任在学生“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感到不安,有的学生会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等着老师处理。如果这时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影响。因此,这时最好不要找家长或学校,尽量自己解决。
3、处理“不敬”事件,宜浅不宜深。学生们并不是不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一般情况下,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深处的隐情。
4、处理“不敬”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该把握尺度。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标准。
我曾经教过一位叫刘亚杰的学生,母亲在她9岁时去世,留下她与一个小妹妹。她的父亲很快找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同居。此事在她的心灵上流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她家的“战争”接连不断,而刘亚杰的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有一天,我上课时,发现她走神,就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她说:“谁叫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事后回想她的一贯表现,意识到她的“不敬”只是表象,背后定有隐情。当天放学后我俩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她的“不敬”,而是希望为她分忧,于是,她把心中痛苦和盘托出。这一段谈话我完全是一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她好象通过这次谈话卸掉了一个大包袱,人清爽了,学习进步了。新年还给我写了一封信:“老师,对不起!那天上课,我不该顶撞你。请您原谅!”
二、避免“不敬”事件发生的策略
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
2、做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短处,而是为了对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更合理的、更容易接受的思想教育。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的学生“不敬”。
3、树立良好的班风。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有很大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性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建健康、和谐、良好的班级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不敬”行为。
4、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有尺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是“小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要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再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使他容易接受,以便达到最佳的批评效果。再次,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班主任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绝不处罚。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为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的手段。
在此后我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很少发生学生的不敬事件。我想,如果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把握好,那么,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尊敬,“不敬”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不会发生了。
事后,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不爱学习有很多原因,不仅仅因为踢足球,于是我与同学商量,他们自己出一半钱,从班费出一半钱,买个新足球,同时我让学生保证认真学习。让我惊异的是,新足球买来之后,男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因踢足球下降,反而大有进步。
现在回想起来,足球事件虽没造成重大后果,但如果当时冷静处理,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工作也避免走弯路。因此班主任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一、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的问题
1、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不敬”事件发生时,不生气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要以理智战胜情感,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2、在事件发生后,宜静不宜动。一些班主任在学生“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感到不安,有的学生会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等着老师处理。如果这时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影响。因此,这时最好不要找家长或学校,尽量自己解决。
3、处理“不敬”事件,宜浅不宜深。学生们并不是不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一般情况下,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深处的隐情。
4、处理“不敬”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该把握尺度。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标准。
我曾经教过一位叫刘亚杰的学生,母亲在她9岁时去世,留下她与一个小妹妹。她的父亲很快找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同居。此事在她的心灵上流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她家的“战争”接连不断,而刘亚杰的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有一天,我上课时,发现她走神,就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她说:“谁叫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事后回想她的一贯表现,意识到她的“不敬”只是表象,背后定有隐情。当天放学后我俩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她的“不敬”,而是希望为她分忧,于是,她把心中痛苦和盘托出。这一段谈话我完全是一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她好象通过这次谈话卸掉了一个大包袱,人清爽了,学习进步了。新年还给我写了一封信:“老师,对不起!那天上课,我不该顶撞你。请您原谅!”
二、避免“不敬”事件发生的策略
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
2、做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短处,而是为了对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更合理的、更容易接受的思想教育。这样就避免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的学生“不敬”。
3、树立良好的班风。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有很大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性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建健康、和谐、良好的班级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不敬”行为。
4、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有尺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是“小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要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再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使他容易接受,以便达到最佳的批评效果。再次,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班主任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绝不处罚。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为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的手段。
在此后我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很少发生学生的不敬事件。我想,如果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把握好,那么,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尊敬,“不敬”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