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论学业成绩,不能与一二类本科毕业生比;讲技术,不能与职业院校比,初入职场,四顾茫茫而长叹,天下之大尽无一席之地,就业难,成了独立学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就艺术设计类学生试做分析,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实际情况,对认识就业能力,如何提高就业能力谈了自己的感想,提出了一些针对就业能力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能力;艺术设计
一、就业问题摆在眼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与其他普通本专科及高职类院校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甚至还存在不少问题。提高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关乎独立学院发展的大事。当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一职难求”,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很难招到合适的人,这种“两难”境况的出现,有人才结构、高校教育质量、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从就业主体——大学毕业生来看,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二、就业能力构成及分析
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元素可分为:个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汪怿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分为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和团队工作技能等三个部分。研究者邹齐清、乔向东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实际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这些研究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独立学院学生又有其独特的一面,尤其是设计类学生。就独立学院设计类学生而言,他们的素质和一本、二本的学生不一样,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在高中阶段不被看好,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专业特长只是上了美术联考最低线,潜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发挥,许多学生是由于高考分数不高而不得已来到独立学院就读,他们很多人比较自卑,比较盲目,心理上或多或少遭受压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理想,不喜欢学习,自控能力差,迟到,早退,逃课经常发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部分学生素描,色彩,速写能力较强,专业达到美术学院录取线,因为文化差而到了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校比较,独立学院招生普遍在三本分数段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平均比母体学校总分要低100分左右,而且学生偏科现象严重。且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学业成绩、智能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差距较大,参差不齐,使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意愿等方面的差异更加突出。因而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机动灵活,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及实践。另外,国外学者们对就业能力的构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英国教育和就业部(D F E 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认为可转化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是就业的核心,包括:关键技能、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荷兰心理学家Hejide认为就业能力是通过胜任力不断实现、获得或创造工作,包括五个维度:职业专门知识、期望和最优化、个人的灵活性( 适应性)、联合的意义、平衡。Fuguate 的研究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个人特性的心理社会建构。这种心理社会建构包括四个维度:职业生涯识别、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奥佛顿( C.Overtoon)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 CBC,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 qualities)和能力(competencies);哈韦( 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这些技能应该是让雇佣者相信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有效工作的行为特征。
从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理解分析,以及多年的讨论和摸索,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涵还在进一步争论,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单就业能力问题已基本取得共识,即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指向及培养模式问题,目前仍在探索。
就独立院校而言,设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表现在专业能力方面,功底欠扎实,技能不精通。高校现有专业招生培养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出现“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的倾向,导致大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高校缺乏“市场导向”的理念,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脱离生产实际,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精甚至不通。在基础能力方面,整体有提升,部分呈弱化。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部分能力因网络的普及、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等原因而呈现弱化态势,其中尤以“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为甚。不能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职业定位;不能用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面试环节就可能被淘汰。高校在努力建立健全就业教育体系,只是重视相关知识传授而对实际能力的训练不足。学生只重视求职技巧等的学习,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就业目标定位等能力的提升,不能准确认清自我,不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确。
三、解决办法
独立学院以自有资金办学,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权,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其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加大实践课经费投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放性实验等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实用性更强,以适应迅速更新的知识需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徒手画,创意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艺、创作热情、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增强就业能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共同探讨和认识独立学院设计类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就设计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室内创意设计,广告创意等课程探讨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创作热情和毅力的培养。钱钟书曾说过:“创作热情的消失就等于创作才能的消失。”作为一个搞艺术设计的人来讲,首先要具有的就是热情洋溢的生命力,不是用理性能控制和调动的热情,热情源自内心,哪怕这种热情显得多么片面、幼稚都不要紧,只要长时间拥有对于某方面的热情,他就会将自己的智力和精力投入其中,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公司实习及课外小组,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注重知识的积累,技巧的积累,思想的积累。设计家或者艺术家,首先应是思想家。要走进图书馆,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
(3)学生在学习中,除了从教师那里吸收营养,更应面对经典去学习传统,亲近自然.去掌握绘画规律和设计规律,贴近创造原理,从而使自己具有实质上的能力。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真正利用好网络。
(4)其实,从事绘画创作和艺术设计是要求一个艺术家必须永远去创新,永远去探索,永远保持一个赤子之心,一双纯真的眼睛。如果,他停止了追求和探索,那么他的艺术生命就终结了。也就是说对一个艺术家来讲,他的一生就应该是勤劳与警醒的。只有他勇于拓展自己,勇于涅磐。那么,他的作品才能永远有生命力。
2.对学生要有合理的能力评价机制
(1)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勤奋好学、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由于这些因子共同反映一个人对工作所持有的态度与行为倾向。
(2)工作能力评价: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表达、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领导力及学习能力。这几项因子共同反映的是一个人担任一个职位的一组标准化的要求,用来判断是否称职。它们是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且主要是通过工作而获得。
(3)社会能力评价:包括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判断与决策力、毅力与抗压力。这些因子共同反映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技能。
(4)个人品质评价:包括诚信正直、责任心。它们共同反映一个人的个人素养与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黎晓娜.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9(15).
[2]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
[3]杨芝.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效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岳宝华,张良苗.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5]熊书银,黄登婕.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6]王雁飞.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能力;艺术设计
一、就业问题摆在眼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与其他普通本专科及高职类院校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甚至还存在不少问题。提高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关乎独立学院发展的大事。当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一职难求”,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很难招到合适的人,这种“两难”境况的出现,有人才结构、高校教育质量、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从就业主体——大学毕业生来看,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二、就业能力构成及分析
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元素可分为:个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汪怿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分为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和团队工作技能等三个部分。研究者邹齐清、乔向东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实际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这些研究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独立学院学生又有其独特的一面,尤其是设计类学生。就独立学院设计类学生而言,他们的素质和一本、二本的学生不一样,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在高中阶段不被看好,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专业特长只是上了美术联考最低线,潜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发挥,许多学生是由于高考分数不高而不得已来到独立学院就读,他们很多人比较自卑,比较盲目,心理上或多或少遭受压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理想,不喜欢学习,自控能力差,迟到,早退,逃课经常发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部分学生素描,色彩,速写能力较强,专业达到美术学院录取线,因为文化差而到了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学校比较,独立学院招生普遍在三本分数段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平均比母体学校总分要低100分左右,而且学生偏科现象严重。且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学业成绩、智能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差距较大,参差不齐,使学生在基础、能力、兴趣、意愿等方面的差异更加突出。因而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机动灵活,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及实践。另外,国外学者们对就业能力的构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英国教育和就业部(D F E 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认为可转化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是就业的核心,包括:关键技能、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荷兰心理学家Hejide认为就业能力是通过胜任力不断实现、获得或创造工作,包括五个维度:职业专门知识、期望和最优化、个人的灵活性( 适应性)、联合的意义、平衡。Fuguate 的研究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个人特性的心理社会建构。这种心理社会建构包括四个维度:职业生涯识别、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奥佛顿( C.Overtoon)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 CBC,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 qualities)和能力(competencies);哈韦( 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这些技能应该是让雇佣者相信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有效工作的行为特征。
从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理解分析,以及多年的讨论和摸索,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涵还在进一步争论,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单就业能力问题已基本取得共识,即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指向及培养模式问题,目前仍在探索。
就独立院校而言,设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表现在专业能力方面,功底欠扎实,技能不精通。高校现有专业招生培养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出现“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的倾向,导致大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高校缺乏“市场导向”的理念,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脱离生产实际,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精甚至不通。在基础能力方面,整体有提升,部分呈弱化。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部分能力因网络的普及、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等原因而呈现弱化态势,其中尤以“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为甚。不能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职业定位;不能用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面试环节就可能被淘汰。高校在努力建立健全就业教育体系,只是重视相关知识传授而对实际能力的训练不足。学生只重视求职技巧等的学习,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就业目标定位等能力的提升,不能准确认清自我,不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确。
三、解决办法
独立学院以自有资金办学,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权,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其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加大实践课经费投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放性实验等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实用性更强,以适应迅速更新的知识需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徒手画,创意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艺、创作热情、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增强就业能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共同探讨和认识独立学院设计类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就设计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室内创意设计,广告创意等课程探讨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创作热情和毅力的培养。钱钟书曾说过:“创作热情的消失就等于创作才能的消失。”作为一个搞艺术设计的人来讲,首先要具有的就是热情洋溢的生命力,不是用理性能控制和调动的热情,热情源自内心,哪怕这种热情显得多么片面、幼稚都不要紧,只要长时间拥有对于某方面的热情,他就会将自己的智力和精力投入其中,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公司实习及课外小组,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注重知识的积累,技巧的积累,思想的积累。设计家或者艺术家,首先应是思想家。要走进图书馆,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
(3)学生在学习中,除了从教师那里吸收营养,更应面对经典去学习传统,亲近自然.去掌握绘画规律和设计规律,贴近创造原理,从而使自己具有实质上的能力。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真正利用好网络。
(4)其实,从事绘画创作和艺术设计是要求一个艺术家必须永远去创新,永远去探索,永远保持一个赤子之心,一双纯真的眼睛。如果,他停止了追求和探索,那么他的艺术生命就终结了。也就是说对一个艺术家来讲,他的一生就应该是勤劳与警醒的。只有他勇于拓展自己,勇于涅磐。那么,他的作品才能永远有生命力。
2.对学生要有合理的能力评价机制
(1)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勤奋好学、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由于这些因子共同反映一个人对工作所持有的态度与行为倾向。
(2)工作能力评价: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表达、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领导力及学习能力。这几项因子共同反映的是一个人担任一个职位的一组标准化的要求,用来判断是否称职。它们是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且主要是通过工作而获得。
(3)社会能力评价:包括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判断与决策力、毅力与抗压力。这些因子共同反映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技能。
(4)个人品质评价:包括诚信正直、责任心。它们共同反映一个人的个人素养与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黎晓娜.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9(15).
[2]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
[3]杨芝.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效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岳宝华,张良苗.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5]熊书银,黄登婕.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6]王雁飞.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