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杯水的启示
Q:我是一位新婚女性,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可是没多久就感到不痛快,原因是婆婆太不拘小节。她常常用我的东西却连招呼都不打;休息日我想睡个懒觉,可她清晨就大嗓门说话。这些小事我也不便对老公讲,可是看到婆婆我又烦,真不知如何是好!
A:生活中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没盖盖子,几天后,在杯子的底部能看到一些灰尘、杂质,但是,杯子上半部分的水依然是清澈的。一个人渴了,将上面的清水喝下,只要此人的身体抵抗力不是太差,是不会闹肚子的。然而,如果此人急需喝水,但看着杯底的灰尘又别扭,就用筷子捞灰尘,捞的过程中搅动了水,整杯水都变得浑浊了;搅动得越用力,水就越浑浊。当人不再与之较劲,把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水又变得清澈了。你可能会说:这很简单,我可以将水倒掉,再换一杯水。但是生活这杯水是不能轻易倒掉的。
生活就好比是这杯水,有我们喜欢的人和事——杯中清澈的水;有我们不喜欢的人和事——水中的灰尘和杂质。不喜欢的人和事不会因为你的态度而自动消失,但如果你能包容一些,允许其存在,不与他们较劲,他们对你的干扰远没有想像中那么大。但如果你总是盯着他们、不懈地与之战斗,只能把水越搅越浑,其结果无外乎是使自己更生气、更烦恼、更痛苦。如果小事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那就太划不来了。
为了摆脱烦恼,我给你提些具体的建议:(1)贵重物品自己收好,一般物品莫太计较。(2)找个信赖的朋友诉“苦”,最好找一个和婆婆相处比较融洽的人,说不定她有好经验介绍给你。(3)休息日拉着老公一起睡“懒觉“,婆婆心疼儿子,可能会注意点,或者是抽空再补补觉。(4)待经济实力允许,为自己买一所新居。前三点更具可操作性,乐意不妨一试。
释放心理压力
Q: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自认为对学业的紧张、人际的冲突、无情的竞争等等一些别人看来是莫大压力的事情还是看得开的。可是,最近与同事闹了点小别扭,对方属于胆小、内向的人,虽然他有错在先,但同事们没少埋怨我。我心里有些委屈,可并没往心里去。不知为何近来总感到疲劳,有时头疼,有时胃疼,但各种检查都做过了,没有问题。这让我很苦恼,我这是怎么了?
A: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心理问题躯体化”这样的说法,意思是人遇到心理压力而又否认或无法排解时,就会以躯体不适表现出来,但本人并不一定能意识到。其实,人只要活着,就无法避免各种各样的压力。作为一个人,无论他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无论职务高低,无论是否有钱,其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个限度。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好比是一个两端都有口的“球”,一端的开口不断地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挫折、压力、痛苦,另一个端口不断地将其释放,这样,人总能保持一定的承受能力去面对新的挫折。然而,如果释放压力的端口不通畅甚至被堵住了,而新的压力源源不断地进来,这个“球”总有一天会撑爆的,人也就崩溃了。至于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观的量,换句话说是以内心感受来衡量的,只要你感到内心不舒服,就说明你需要释放心理压力了。
既然释放心理压力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首先,倾诉是最好的方法。当人感到心里不舒服时,找一个你信赖的人(亲朋好友),把自己的苦闷、委屈说出来,并听从对方的劝解。记住:听劝非常重要。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和别人说了也没用。”这可能正是不听劝的结果。其次,转移注意力可以暂时离开让自己不愉快的环境,从而少想不愉快的事。再有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适当的锻炼和运动。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你就需要心理咨询了,专业人员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你是否曾为“哭”烦恼
Q:我大学毕业时经过一番奋斗,终于留在了一个大城市。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已经感到身心疲惫。面对陌生的环境,同行间的竞争与嫉妒,同事的不屑眼神,家庭把改变贫困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等等诸多的压力,我有时真的想哭。然而,作为一个男人,我不愿意被人看不起,于是只好强忍着泪水,但时常感到头疼。我该怎么办?
A: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流传多年的“经典名句”。这句话也许成就了不少男人,但也确实压抑了不少男人,甚至伤害了不少男人。有一则报道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中国男性胃溃疡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一些文明发达的国家,男女之间胃溃疡的发病率的差异则要低得多。专家们认为,这与中国男人对“哭”的看法有关,多数男人认为哭是脆弱的表现,强制自己在伤心时也不哭泣,如果他们能在悲伤时大哭一场,则可能避免身体患病。
这是因为,一个人在悲伤时流出的眼泪与笑出的泪水或风沙进到眼睛里时的泪水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对此,美国生物学家弗里作过相应的研究。根据弗里的理论,人在悲伤时不哭,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其实,哭只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与脆弱、懦弱不能画等号。哭是人的内心痛苦的外在流露,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一个人受到极大委屈时,当一个人听到亲友亡故的消息时,当一个人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悔恨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哭,而哭过之后心情就会畅快些,至少要比憋闷在心里好受得多。
由此可见,人在感到委屈、悲伤时,如能痛哭一场、表达出来,往往会起到积极的心理效应,可以防止当事人在痛苦中越陷越深而无法自拔。为了自己的健康需要,男人要摒弃“有泪不轻弹”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在极度悲伤时,男人一定要哭出来。如果实在抹不开,可以找个无人之处,或公园或山顶或在自己的房间,痛快地大哭一场,让委屈、悔恨、悲伤通通随泪水流逝而去。
面对“失落”
Q:我在高中时是班里的尖子生,老师喜欢,同学羡慕。可是进了大学,再也找不到那种优越感。由于自己说话有口音,我时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尽管不是恶意的)。可以说,大学的生活让我一点也不开心, 心里空空的。我真不知如何熬过漫长的大学生活!
A:在大学里想延续高中时的辉煌,这是多数新生的渴望,但实际上很难找到这样的感觉,巨大的落差使人产生了失落感。如果一个人把大学生活作为人生新的起点,不强求自己一定要辉煌,甚至允许自己在某一阶段里普普通通,他虽然不出色,但是他不会太痛苦;反过来,如果一 个人在班级里排名前10 位,但他只允许自己是第一,即使第二都被视为是失败的话,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就有可能痛苦得不能自拔。不是排名这一事件击垮了他,而是失落感击垮了他。
那么,如何对待失落呢?有句话说得恰到好处:“当达不到目的时,期望越高,失落越大。”因此,对待失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正我们内心的目标。目标越切合实际,就越有可能实现,就越少产生失落感。因此,无论做人做事,目标要实际可行;无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社会期望都要恰当。你试试看,不刻意找尖子生的感觉会怎样?相信你会快乐得多。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人生在世,挫折、不顺乃至不幸是不可避免的,而生活总要继续,愁眉苦脸也是过,快快乐乐也是过。如果把挫折和失落当做生活的主流,你就会感到天空是灰暗的,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做什么都是无聊的,心里空荡荡的。如果把挫折和失落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经历,当做生活的积累过程,当做成长的必然,你就会感到虽然天有时是灰蒙蒙的,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晴朗的。由此看来,要想生活得快乐,首先要快乐地对待生活。
与“老小孩”相处的技巧
Q:自父亲病故后,我们就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今年70 岁,身体不错,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管。刚开始,我们三个人相安无事,可没过多久,家里就不安宁了。原因是丈夫不善于干家务且不拘小节,而母亲爱干净、勤快,还爱“挑礼”。她常挑我丈夫的不是,甚至像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我刚辩解两句,母亲就不高兴,于是我只得批评丈夫,希望他能注意点。不料丈夫也是满肚子的委屈,觉得在家里处处受限制,想早点搬出去住。一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边是相亲相爱的丈夫,我感到左右为难。母亲老了不能不管,可想不到“老小孩”如此难相处,我该怎么办呢?
A:与“老小孩”相处的第一个技巧是不传话。即使说得有道理,也不能“照本宣科”。“好儿子两头瞒,坏儿子两头传”,这是流传多年的老话,意思是说儿子婚后与母亲一起生活,两头隐瞒婆媳间的不满,家中关系融洽;相反,假如两头传递婆媳间的不满,即使是好意,其结果也会加深矛盾与误会。由于你目前的位置很像老式家庭的“儿子”,因此把这句话送给你。
第二个技巧是“多听少说”。老人心里不满,自然要叨唠。此时明智的做法是“多听”,给老人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而“少说”指的是少作解释。此时此刻的解释容易让老人误会你不理解她,甚至是和她作对,这样会加深矛盾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个技巧是多陪伴、多关注。老人对女婿的不满与抱怨,很有可能是在寻求关注。人老了最怕孤独,老伴先走了,留下的老人就会寻求儿女的关注,以缓解由于孤独带来的恐惧。女婿的存在势必会减少女儿对自己的关注,于是老人的不满自然会发泄到女婿身上,会不自觉地挑女婿的毛病。知道了老人的心理和需求,你抽时间多陪陪老人,有可能减少她的抱怨情绪。
第四个技巧是鼓励母亲多与同龄人交往,把注意力转向家庭之外。这样,既可以让老人享受友情,你也可以有时间多陪伴老公,可谓一举两得。人总有老的时候,敬老、爱老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希望上述技巧有助于你与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