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Q2088棉花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栽植、苗蕾期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Q2088棉花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Q2088;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32-02
Q2088系安徽省全椒县棉花原种总场选育的双价杂交棉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是双价转基因强优势品种,具有抗虫性强、增产优势显著、品质优、商品性好等特点。为了充分发挥Q2088的生产潜力,获得皮棉1 800 kg/hm2的高产。根据近几年该品种的试验及高产示范,总结安徽棉花主产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Q2088的推广应用。
1 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苗高、真叶分别为10~15 cm、3~5片,白根盘满钵,叶片清秀没有病斑。
1.1 苗床准备
选择肥沃、疏松、无病田块,按1∶30预留苗床。苗床四周开挖深沟沥水。
1.2 配制营养土
苗床宽、长分别为1.3、10.0 m,施用过磷酸钙、45%三元复合肥、有机肥分别为4、3、4 kg(饼肥 草木灰),保证氮、磷、钾养分齐全。
1.3 制钵备播
要求提前制钵,以手紧握成团齐胸落地松散或手捏床土不沾、能成型为准,大钵育苗制钵器直径7~9 cm,做好后用农膜盖实,高温后熟待播[1]。
1.4 播种和盖种
播种期4月上旬至下旬。播种前苗床用药剂处理防止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苗床必须浇足水,达到钵间见明水。包衣种子每钵播1粒,播后覆盖细土1.0~1.5 cm,厚薄均匀一致,钵间用土壤平空隙。一般上午播种结束,能充分利用当天的光照资源,使膜内升温保湿,促进出苗快发。
1.5 苗床管理
一是催齐苗。齐苗前,为了促进幼苗生长,要求保持较高的温度(30~35 ℃)、湿度,以促使棉花快速齐苗。二是散湿散温保苗。当70%~80%的棉花出苗,适当降低床土温度和湿度,可在膜两侧每隔2.5 m揭小口通风,以25~30 ℃为佳。以睛天通风,晚上覆盖为宜[2-3]。三是炼苗与“蹲苗”。待真叶长出后,揭膜晒床2~3 d,直到晒白为止,并用药剂防病,不能浇水,之后日揭夜盖,逐步扩大通风口,移栽前1周揭膜炼苗。
2 合理密植
移栽密度应掌握肥田稀植瘦田密植的原则,一般肥力中等的田块密度为2.4万株/hm2左右。提高移栽质量,缩短缓苗期,促苗早发,实行“宽行窄株,双行移栽”的模式,平均行株距100 cm×40 cm,充分发挥Q2088的品种优势。
气温稳定在20 ℃以上,苗龄约30 d,3~4片真叶时移栽。 移栽前施足底肥,施农家肥12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尿素9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硼砂15 kg/hm2,或45%三元复合肥300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硼砂15 kg/hm2,加少量微肥,开沟埋施。移栽时大小苗分级移栽,浇足活棵水,埋钵深度适宜,钵体不露肩。
3 苗蕾期管理
3.1 提苗肥施用
为促进棉花生长,要轻施、早施提苗肥。苗期若出现干旱,用尿素、钾肥各45 kg/hm2离根10 cm浇泼1次,或雨后在行间撒施。
3.2 开好“三沟”
“三沟”配套可降低地下水位,开沟沥水,做到畦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雨停沟干。
3.3 中耕松土
移栽活棵后,及时中耕松土1~2次,同时结合培土壅根,逐步形成深沟高畦。
3.4 全程化控
Q2088在蕾期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安徽棉区蕾期正值梅雨季节,科学合理化调,争取蕾多、蕾大,增结伏前桃和伏桃;同时要稳搭丰产架子。具体做法是:在初花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第1次轻控,并单独使用。喷大苗不喷小苗,喷高苗不喷低苗,喷旺苗不喷弱苗。
3.5 及时整枝
为控制棉花营养生长,降低养分消耗,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转与分配,要及时进行整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后期烂铃等[4]。做到“去早、去小、去了”,以枝不过寸,芽不发时为适时,整枝是去掉主茎叶腋里的“芽眼”。徒长的田块和棉株,酌情将果枝始节下的部分主茎叶片去除,控制徒长。
3.6 排涝抗旱
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必须清理沟系,防止田间积水,长期干旱时,进行沟灌抗旱。
3.7 肥水调节
为获得高产,要根据棉田的土壤养分状况、墒情科学调控。蕾期要求棉株稳长,要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施肥以磷肥、钾肥、有机肥为主[5]。
3.8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盲蝽蟓、红蜘蛛、棉红铃虫、斜纹夜蛾等;病害主要有黄萎病、枯萎病、缺钾性生理性病害。病害以预防为主,增施钾肥、有机肥,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棉株抗逆性。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抓好病虫危害较为严重时期的防治。
4 中后期管理
4.1 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花铃肥要分2次施用
重施花铃肥,分2次使用,用量占总肥量的40%~50%,第1次初花期用量20%,在7月上旬施复合肥300 kg/hm2、钾肥300 kg/hm2,第2次花铃肥以氮肥为主,正常棉田在7月下旬单株成铃2~3个时,施尿素300 kg/hm2,花铃肥应在棉行中埋施,天旱时要对水浇施;8月上旬补施盖顶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15%,施尿素100 kg/hm2。高产棉田在8月下旬补施壮桃肥,为高产奠定基础[6]。花铃期后,根系吸收能力较弱,结合治虫叶面喷肥。可用美洲星和96%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 4.2 合理化控
花铃期后要进行二三次化调,第1次在初花期,用缩节胺15~20 g/hm2喷施,以塑造棉花理想株型,缓解个体之间的矛盾,建立高光效的合理群体;盛花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用缩节胺30~50 g/hm2喷施,以控制棉株横向伸展,改善棉株中下部透光率,推迟封行时间,打顶后5~7 d,用缩节胺30~50 g/hm2喷施[7-8]。以抑制晚蕾和赘芽的发生,代替人工摘边心,增加铃重、铃数、提高产量。但在化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用量应掌握在先轻后重的原则,应用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棉花长势旺、肥力足的应重控,反之则轻控或少控;②旱情重的年份要少控或不控;③喷药后1~2 h内遇雨应补喷。
4.3 适时打顶
为控制棉花的顶端优势,降低株高,减少无效花蕾和养分消耗,适时打顶,为中下部和内围的蕾铃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铃重、成铃率,增加霜前花产量。
4.4 吐絮期管理
4.4.1 化学催熟。对于迟熟棉田,为了促进早吐絮增加霜前花,提高品级,可于10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桃龄40 d,气温在20 ℃以上时,用乙烯利2 500~3 000 mL/hm2喷施棉株中上部。
4.4.2 抢摘烂铃、黄铃。 郁闭的棉田要及时采摘烂铃;外观铃壳发黄或枯焦、铃尖刚裂缝的黄铃,亦要及时抢摘。采摘后摊开晾晒,让其自然吐絮,可减少损失。
4.4.3 适时收花。棉铃正常开裂吐絮应适时采收,一般每隔7~10 d采收1次,切忌采收开口铃以免影响纤维品质,采收后应做到分收、分晒、分级、分存,确保丰产丰收。
5 参考文献
[1] 缪新龙,柳延涛,李军,等.北疆棉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S2):62-64.
[2] 张玉华,杨艳红,张国海,等.盐碱地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7(5):19-20.
[3] 李先发.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術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60-61.
[4] 李发军.棉花蕾期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2009(12):33.
[5] 张俊英.棉花蕾期管理措施[N].山东科技报,2009-06-05(2).
[6] 胡易冰,刘明芳.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77,82.
[7] 张学东,艾则孜.博乐市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57-58.
[8] 薄燕,祝振华,魏志顺,等.棉花蕾期的生育特点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7(4):55-56.
关键词 棉花;Q2088;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32-02
Q2088系安徽省全椒县棉花原种总场选育的双价杂交棉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是双价转基因强优势品种,具有抗虫性强、增产优势显著、品质优、商品性好等特点。为了充分发挥Q2088的生产潜力,获得皮棉1 800 kg/hm2的高产。根据近几年该品种的试验及高产示范,总结安徽棉花主产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Q2088的推广应用。
1 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苗高、真叶分别为10~15 cm、3~5片,白根盘满钵,叶片清秀没有病斑。
1.1 苗床准备
选择肥沃、疏松、无病田块,按1∶30预留苗床。苗床四周开挖深沟沥水。
1.2 配制营养土
苗床宽、长分别为1.3、10.0 m,施用过磷酸钙、45%三元复合肥、有机肥分别为4、3、4 kg(饼肥 草木灰),保证氮、磷、钾养分齐全。
1.3 制钵备播
要求提前制钵,以手紧握成团齐胸落地松散或手捏床土不沾、能成型为准,大钵育苗制钵器直径7~9 cm,做好后用农膜盖实,高温后熟待播[1]。
1.4 播种和盖种
播种期4月上旬至下旬。播种前苗床用药剂处理防止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苗床必须浇足水,达到钵间见明水。包衣种子每钵播1粒,播后覆盖细土1.0~1.5 cm,厚薄均匀一致,钵间用土壤平空隙。一般上午播种结束,能充分利用当天的光照资源,使膜内升温保湿,促进出苗快发。
1.5 苗床管理
一是催齐苗。齐苗前,为了促进幼苗生长,要求保持较高的温度(30~35 ℃)、湿度,以促使棉花快速齐苗。二是散湿散温保苗。当70%~80%的棉花出苗,适当降低床土温度和湿度,可在膜两侧每隔2.5 m揭小口通风,以25~30 ℃为佳。以睛天通风,晚上覆盖为宜[2-3]。三是炼苗与“蹲苗”。待真叶长出后,揭膜晒床2~3 d,直到晒白为止,并用药剂防病,不能浇水,之后日揭夜盖,逐步扩大通风口,移栽前1周揭膜炼苗。
2 合理密植
移栽密度应掌握肥田稀植瘦田密植的原则,一般肥力中等的田块密度为2.4万株/hm2左右。提高移栽质量,缩短缓苗期,促苗早发,实行“宽行窄株,双行移栽”的模式,平均行株距100 cm×40 cm,充分发挥Q2088的品种优势。
气温稳定在20 ℃以上,苗龄约30 d,3~4片真叶时移栽。 移栽前施足底肥,施农家肥12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尿素9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硼砂15 kg/hm2,或45%三元复合肥300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硼砂15 kg/hm2,加少量微肥,开沟埋施。移栽时大小苗分级移栽,浇足活棵水,埋钵深度适宜,钵体不露肩。
3 苗蕾期管理
3.1 提苗肥施用
为促进棉花生长,要轻施、早施提苗肥。苗期若出现干旱,用尿素、钾肥各45 kg/hm2离根10 cm浇泼1次,或雨后在行间撒施。
3.2 开好“三沟”
“三沟”配套可降低地下水位,开沟沥水,做到畦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雨停沟干。
3.3 中耕松土
移栽活棵后,及时中耕松土1~2次,同时结合培土壅根,逐步形成深沟高畦。
3.4 全程化控
Q2088在蕾期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安徽棉区蕾期正值梅雨季节,科学合理化调,争取蕾多、蕾大,增结伏前桃和伏桃;同时要稳搭丰产架子。具体做法是:在初花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第1次轻控,并单独使用。喷大苗不喷小苗,喷高苗不喷低苗,喷旺苗不喷弱苗。
3.5 及时整枝
为控制棉花营养生长,降低养分消耗,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转与分配,要及时进行整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后期烂铃等[4]。做到“去早、去小、去了”,以枝不过寸,芽不发时为适时,整枝是去掉主茎叶腋里的“芽眼”。徒长的田块和棉株,酌情将果枝始节下的部分主茎叶片去除,控制徒长。
3.6 排涝抗旱
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必须清理沟系,防止田间积水,长期干旱时,进行沟灌抗旱。
3.7 肥水调节
为获得高产,要根据棉田的土壤养分状况、墒情科学调控。蕾期要求棉株稳长,要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施肥以磷肥、钾肥、有机肥为主[5]。
3.8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盲蝽蟓、红蜘蛛、棉红铃虫、斜纹夜蛾等;病害主要有黄萎病、枯萎病、缺钾性生理性病害。病害以预防为主,增施钾肥、有机肥,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棉株抗逆性。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抓好病虫危害较为严重时期的防治。
4 中后期管理
4.1 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花铃肥要分2次施用
重施花铃肥,分2次使用,用量占总肥量的40%~50%,第1次初花期用量20%,在7月上旬施复合肥300 kg/hm2、钾肥300 kg/hm2,第2次花铃肥以氮肥为主,正常棉田在7月下旬单株成铃2~3个时,施尿素300 kg/hm2,花铃肥应在棉行中埋施,天旱时要对水浇施;8月上旬补施盖顶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15%,施尿素100 kg/hm2。高产棉田在8月下旬补施壮桃肥,为高产奠定基础[6]。花铃期后,根系吸收能力较弱,结合治虫叶面喷肥。可用美洲星和96%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 4.2 合理化控
花铃期后要进行二三次化调,第1次在初花期,用缩节胺15~20 g/hm2喷施,以塑造棉花理想株型,缓解个体之间的矛盾,建立高光效的合理群体;盛花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用缩节胺30~50 g/hm2喷施,以控制棉株横向伸展,改善棉株中下部透光率,推迟封行时间,打顶后5~7 d,用缩节胺30~50 g/hm2喷施[7-8]。以抑制晚蕾和赘芽的发生,代替人工摘边心,增加铃重、铃数、提高产量。但在化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用量应掌握在先轻后重的原则,应用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棉花长势旺、肥力足的应重控,反之则轻控或少控;②旱情重的年份要少控或不控;③喷药后1~2 h内遇雨应补喷。
4.3 适时打顶
为控制棉花的顶端优势,降低株高,减少无效花蕾和养分消耗,适时打顶,为中下部和内围的蕾铃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铃重、成铃率,增加霜前花产量。
4.4 吐絮期管理
4.4.1 化学催熟。对于迟熟棉田,为了促进早吐絮增加霜前花,提高品级,可于10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桃龄40 d,气温在20 ℃以上时,用乙烯利2 500~3 000 mL/hm2喷施棉株中上部。
4.4.2 抢摘烂铃、黄铃。 郁闭的棉田要及时采摘烂铃;外观铃壳发黄或枯焦、铃尖刚裂缝的黄铃,亦要及时抢摘。采摘后摊开晾晒,让其自然吐絮,可减少损失。
4.4.3 适时收花。棉铃正常开裂吐絮应适时采收,一般每隔7~10 d采收1次,切忌采收开口铃以免影响纤维品质,采收后应做到分收、分晒、分级、分存,确保丰产丰收。
5 参考文献
[1] 缪新龙,柳延涛,李军,等.北疆棉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S2):62-64.
[2] 张玉华,杨艳红,张国海,等.盐碱地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7(5):19-20.
[3] 李先发.棉花稀植高产栽培技術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60-61.
[4] 李发军.棉花蕾期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2009(12):33.
[5] 张俊英.棉花蕾期管理措施[N].山东科技报,2009-06-05(2).
[6] 胡易冰,刘明芳.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77,82.
[7] 张学东,艾则孜.博乐市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57-58.
[8] 薄燕,祝振华,魏志顺,等.棉花蕾期的生育特点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7(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