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明清鼎革之后,嘉峪关长城的军事功能并未即刻消失,反而随着漠西蒙古的崛起,其军事防御功能有所凸显。综观整个清代,嘉峪关长城的非军事功能是居主要地位的,嘉峪关长城越来越成为融合内地和边疆的纽带,嘉峪关以东和以西地区在行政体制上的日益均质化。同时,嘉峪关在清朝西北地区交通地位重要,是边疆台站系统和内地驿站系统的连接处,成为清朝管理藩部及外国朝贡贸易的依托。清代嘉峪关的多元功能反映了随着清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直省边缘地区日益成为融合直省与藩部的纽带。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史研究”(项目编号:17ZDA1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鼎革之后,嘉峪关长城的军事功能并未即刻消失,反而随着漠西蒙古的崛起,其军事防御功能有所凸显。综观整个清代,嘉峪关长城的非军事功能是居主要地位的,嘉峪关长城越来越成为融合内地和边疆的纽带,嘉峪关以东和以西地区在行政体制上的日益均质化。同时,嘉峪关在清朝西北地区交通地位重要,是边疆台站系统和内地驿站系统的连接处,成为清朝管理藩部及外国朝贡贸易的依托。清代嘉峪关的多元功能反映了随着清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直省边缘地区日益成为融合直省与藩部的纽带。
其他文献
音乐欣赏教学在情感塑造和艺术素养提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教师必须要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动静交替”模式。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凸显。学界对美好生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美好生活的内涵辨析、美好生活的逻辑基点、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等方面。今后关于美好生活的研究,既要加强共性研究,又要强化个性研究;既要追溯历史机理,又要把握时代脉搏;既要夯实理论基础,又要强化实践研究;既要扎根国内现实,又要注重放眼全球。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不仅要符合课程要求的内容,还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事实上,初中诗歌比较阅读的研究和发展,就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沉淀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帮助。
藏北达木蒙古因特殊地缘和民族特性,对清朝治藏意义重大。在清朝前期扼准安藏战争中,达木蒙古很快成为蒙、藏和汉军军事驻防要地。乾隆十五年,达木蒙古成为驻藏大臣直辖属地,在卫藏战争、日常扬兵等军事活动中长期被委以重任,同时在监察三十九族、维护川青藏往来和藏北安稳等方面,也承担了重要职责。有清一代,达木蒙古享有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也向清廷表现出“极为安静”的国家认同。研究达木蒙古,有利于深入解读清朝在西藏不同区域的治理特色,也有利于进一步窥探多民族共融的边疆社会内部关系。
烟草原产于南美,明末传入中国,清代西宁已有种植烟草的记载。民国时期,青海东部农业区的西宁、乐都、贵德、共和等地皆有种烟,西宁、乐都等地亦有一定规模的烟草加工业。青海所产烟草,主要供应省内需求。青海省所产烟草数量有限,民国时期需外部供应。兹就传统烟草制品而言,主要来自甘肃及四川,亦有转销至西藏。纸烟一方面由内地输入,另一方面,亦有来自英属印度,经西藏转运到青海。烟草被认为有药用价值,并作为重要的嗜好品,给青海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消费者外族中心主义在中国当下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一些消费者眼中,“进口货”已然成为高社会地位、卓越品质、现代、时尚的代名词,咖啡只喝星巴克,手机只用苹果,此情此景屡见不鲜。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媚外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提出消费者外族中心主义理论模型,并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面子意识是消费者外部层面的引致因素,来源国效应、好奇心是消费者内部层面的引致因素;外族中心主义的后效作用主要体现在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两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传播学
文化生态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环境内,长期以来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人文观念以及各种文化表现形式间不断积淀、融合而形成的一个较为稳定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维系其存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政治、经济、民族、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构成文化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是长期以来被人们认同并确立,不断延续下来的不同文化类型及其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文化生态系统绵延存续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既保护传承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也通过非遗
李霖灿于1939-1943年间,在中国丽江、中甸、永宁、木里等纳西族聚居地从事长达4年之久的民俗文化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纳西族语言、文字、口头传统、民间信仰等领域。他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整体把握民俗与各社会文化体系之间的关联性,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来理解民俗的本质,体现出多民族民俗文化的整体研究理念,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大量学术成果和文化遗产。梳理李霖灿的治学历程,了解他所强调的文献资料与民俗生活互渗互证研究路径,以及民俗多元共生的文化结构谱系,为充分挖掘和建构多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等方
河湟谷地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汉族、土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交融共生,孕育了各民族既个性鲜明又多元共生的河湟文化。宗教文化的交融是河湟文化的重要组成,以道教女神“娘娘”为例,她是河湟地区十分活跃的神祇之一,在各地村庙中供奉较多,被视为地方保护神。而互助土族地区的“娘娘”信仰又别具特色,她被土族信众赋予了新的名号——“佛爷”,以及本土的祭祀仪式和土族的侍神人员,从而她不再只属于汉族的文化体系与传承,神祇与本质教义的分离,就是道教在土族地区传播的特征,也是多元文化交融和整合的结果。
严格按照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构拟出来的原始语,在历史语言学内部无法获知其时间深度。本文梳理了历史上曾经深度影响了纳西语的汉语、藏语、白语等语言的相关材料,认为纳西语kha31“皇帝”并非来自这几种语言,而是在元代从蒙古语中借入的。这一结论得到纳西族、普米族的历史以及纳西语、普米语词汇“玉米”等材料的支撑,可以为我们推断有关纳西语原始语的时间深度等研究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