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应用型学科,新闻学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新闻学教学依然是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新闻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虽然各学校新闻专业都有实习期,但实习的思路和深度大为不同,所取得的收获也迥然不同。而且大学生毕业时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弱使他们在求职时处于劣势,尤其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求职时面临的压力更大。如何增强新闻学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一条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媒介实践的途径,成为新升本科院校急需思考和解决的瓶颈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突出实践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我们高度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较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与法规,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輯、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设置,博采众家之长,在研究各大新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通识教育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及集中性实践教学平台。
不仅设置有集中性实践教学平台,我们还加大了专业课模块中课程的实践课时。专业基础课方面,以学生广播电视新闻学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为培养目标。学生在掌握一定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新闻实践中较典型、较系统、具有一定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新闻素质。
新闻采写编教学理念的革新
研究高校新闻教育的学者常说:新闻教育的意义不仅要培养出色的记者、编辑、主持人,更要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面对艰苦工作的勇气及客观精神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新升本科院校新闻教育要达到上述目标,特别需要高校教师在新闻采写编教学时将这种意识注入教育理念中,要求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交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中充满激情,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曾说,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激情,最好的记者一天要有写一百条新闻的冲动。
新闻采写编教学实践的途径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报纸编辑学》,这三门课是新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何教学方法和环节,都应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为了解决学生实践需求强烈和实践能力培养困难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报纸采写编能力上,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激励引导,开设“模拟情景课堂”。具体操作是:提前将实习、实践、实际新闻工作技能引进课堂,结合最近的新闻事件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在集中精力学习理论知识外,热烈讨论案例,动手采访、写作、编辑新闻,把自己融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情景中去。
在开设《新闻采访》课程时,我们会针对本学期的事件如两会、植树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等,要求学生确定角色,设计采访提纲,演练采访技巧,进行模拟采访。在开设《新闻写作》课程时,同样是针对相关事件要求学生进行采访、写作,进行课堂讲评,这样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巩固了采访技巧。而且我们要求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新闻稿件讲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评,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
我们在开设《新闻采访》或《新闻写作》课程时,会将《报纸编辑学》的知识先行介入。我们会要求学生分组创办报纸,每名学生都要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岗位上体验,进行轮岗。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召开选题会,由各组自选组长布置采写任务,利用课内时间或业余时间采访、写作。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各司其职,当然,也可以做附加工作,以期分析自己和其他同学作品的优劣。第二步召开编辑会议,讨论编辑稿件、设计版面,并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进行版面编辑,再出样报。第三步召开讲评会议,先由教师和学生投票评选该期报纸中的好稿、好导语、好标题、好版面等,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讲评。
案例教学。结合新闻案例,进行模拟教学。案例必须是实效性强、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给予了四川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爱,现场营救、捐资、捐物、出人出力等。确定报道现场营救这一主题后,老师组织学生模拟再现当时的新闻现场。学生作为新闻记者,要报道这一事件。其中,学生对新闻报道的立意、角度的确定,标题、结构的安排独立完成。举办模拟记者招待会是模拟教学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在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学生可以作为记者提问,然后完成新闻报道稿件。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稿件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现场提问能力及快速写作能力,又能针对性很强地发现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学生还能在模拟的环境中亲身感受新闻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氛围,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难,而不会被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记者身上的那些亮丽的光环所误导。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新闻学副教授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的前言中指出,“没有一个学新闻的人能够在教室里成长为行家,因为教室不提供实景。为报刊撰稿会有所帮助,一些学校或新闻系提供的实习活动也会有所裨益”。
目前,我国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杂志。庞大的媒体规模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新升本科院校学生除了要适应媒体竞争环境外,还要迎接来自各高校尤其是名牌新闻院校学生的挑战,因此,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就熟练掌握新闻采、写、编的各种技巧,而这些能力的提高,是与开展频繁的新闻专业实践活动分不开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辅助与补充:(1)兼职校内外媒体。从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鼓励学生兼职校内外媒体。学校院报和广播电台每年都会从各年级学生中招新,而且“招新”程序制度化,分有自我介绍、笔试、面试三个步骤,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业务基础知识。整个过程既体现了用人的公平公正,又为报刊和电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同时,我们也会推荐学生到校外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兼职,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新闻记者的酸甜苦辣。此外,每年寒暑假,我们都鼓励学生回家后到当地媒体实习,使假期不荒废虚度。新学期一开学,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实习成果和实习心得上交,以供学生们内部交流,共同进步。这些实践活动既不耽误学生读书学习,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2)大四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了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其他教学环节和主要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时间长、规模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专业实习既能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和能力,又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搭建了平台,在新闻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抓好这个环节,我们与相关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如衡水市电视台、衡水日报社等。我们实行“指派教师与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相互配合”的“双导师”辅导制度。各实习小组在实习期间要求撰写《专业实习日志》,与老师及时沟通信息,指导实习。
虽然我们对新闻专业学生采写编能力培养的探索只是迈出了一步,但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增添一份筹码,同时也能为社会、特别为新闻界输送更多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这才是我们实践教学的归属。(本文为衡水学院教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sxyjg2008005)
参考文献:
1.田中阳:《对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新闻战线》,2006(11)。
2.周秦玉、庞万红、吴朝香:《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新闻知识》,2008(2)。
3.王慧:《关于高校新闻采写教学改革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4.张弢:《整合课程适应教学与实践的双重需要——新闻专业〈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与思考》,《新闻战线》,2006(6)。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编校:郑 艳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突出实践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我们高度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较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与法规,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輯、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设置,博采众家之长,在研究各大新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通识教育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及集中性实践教学平台。
不仅设置有集中性实践教学平台,我们还加大了专业课模块中课程的实践课时。专业基础课方面,以学生广播电视新闻学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为培养目标。学生在掌握一定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新闻实践中较典型、较系统、具有一定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新闻素质。
新闻采写编教学理念的革新
研究高校新闻教育的学者常说:新闻教育的意义不仅要培养出色的记者、编辑、主持人,更要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面对艰苦工作的勇气及客观精神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新升本科院校新闻教育要达到上述目标,特别需要高校教师在新闻采写编教学时将这种意识注入教育理念中,要求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交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中充满激情,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曾说,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激情,最好的记者一天要有写一百条新闻的冲动。
新闻采写编教学实践的途径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报纸编辑学》,这三门课是新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何教学方法和环节,都应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为了解决学生实践需求强烈和实践能力培养困难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报纸采写编能力上,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激励引导,开设“模拟情景课堂”。具体操作是:提前将实习、实践、实际新闻工作技能引进课堂,结合最近的新闻事件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在集中精力学习理论知识外,热烈讨论案例,动手采访、写作、编辑新闻,把自己融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情景中去。
在开设《新闻采访》课程时,我们会针对本学期的事件如两会、植树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等,要求学生确定角色,设计采访提纲,演练采访技巧,进行模拟采访。在开设《新闻写作》课程时,同样是针对相关事件要求学生进行采访、写作,进行课堂讲评,这样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巩固了采访技巧。而且我们要求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新闻稿件讲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评,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
我们在开设《新闻采访》或《新闻写作》课程时,会将《报纸编辑学》的知识先行介入。我们会要求学生分组创办报纸,每名学生都要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岗位上体验,进行轮岗。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召开选题会,由各组自选组长布置采写任务,利用课内时间或业余时间采访、写作。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各司其职,当然,也可以做附加工作,以期分析自己和其他同学作品的优劣。第二步召开编辑会议,讨论编辑稿件、设计版面,并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进行版面编辑,再出样报。第三步召开讲评会议,先由教师和学生投票评选该期报纸中的好稿、好导语、好标题、好版面等,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讲评。
案例教学。结合新闻案例,进行模拟教学。案例必须是实效性强、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给予了四川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爱,现场营救、捐资、捐物、出人出力等。确定报道现场营救这一主题后,老师组织学生模拟再现当时的新闻现场。学生作为新闻记者,要报道这一事件。其中,学生对新闻报道的立意、角度的确定,标题、结构的安排独立完成。举办模拟记者招待会是模拟教学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在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学生可以作为记者提问,然后完成新闻报道稿件。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稿件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现场提问能力及快速写作能力,又能针对性很强地发现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学生还能在模拟的环境中亲身感受新闻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氛围,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难,而不会被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记者身上的那些亮丽的光环所误导。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新闻学副教授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的前言中指出,“没有一个学新闻的人能够在教室里成长为行家,因为教室不提供实景。为报刊撰稿会有所帮助,一些学校或新闻系提供的实习活动也会有所裨益”。
目前,我国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杂志。庞大的媒体规模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新升本科院校学生除了要适应媒体竞争环境外,还要迎接来自各高校尤其是名牌新闻院校学生的挑战,因此,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就熟练掌握新闻采、写、编的各种技巧,而这些能力的提高,是与开展频繁的新闻专业实践活动分不开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辅助与补充:(1)兼职校内外媒体。从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鼓励学生兼职校内外媒体。学校院报和广播电台每年都会从各年级学生中招新,而且“招新”程序制度化,分有自我介绍、笔试、面试三个步骤,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业务基础知识。整个过程既体现了用人的公平公正,又为报刊和电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同时,我们也会推荐学生到校外报社、电视台、电台等兼职,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新闻记者的酸甜苦辣。此外,每年寒暑假,我们都鼓励学生回家后到当地媒体实习,使假期不荒废虚度。新学期一开学,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实习成果和实习心得上交,以供学生们内部交流,共同进步。这些实践活动既不耽误学生读书学习,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2)大四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了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其他教学环节和主要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时间长、规模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专业实习既能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和能力,又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搭建了平台,在新闻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抓好这个环节,我们与相关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如衡水市电视台、衡水日报社等。我们实行“指派教师与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相互配合”的“双导师”辅导制度。各实习小组在实习期间要求撰写《专业实习日志》,与老师及时沟通信息,指导实习。
虽然我们对新闻专业学生采写编能力培养的探索只是迈出了一步,但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增添一份筹码,同时也能为社会、特别为新闻界输送更多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这才是我们实践教学的归属。(本文为衡水学院教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sxyjg2008005)
参考文献:
1.田中阳:《对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新闻战线》,2006(11)。
2.周秦玉、庞万红、吴朝香:《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新闻知识》,2008(2)。
3.王慧:《关于高校新闻采写教学改革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4.张弢:《整合课程适应教学与实践的双重需要——新闻专业〈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与思考》,《新闻战线》,2006(6)。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