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教育无疑很难适应新时期的现代教学的需要。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是当代教师的首要任务,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情感牵引者。
[关键词]课堂教学 感染艺术 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上课诙谐幽默,就如同绘声绘色的相声,使学生敬佩;有的老师上课语言精练,教学思路清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还有的老师善于用激情饱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效益,以上种种,探其魅力来源,应是教师教学语言情感的感染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汪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这样的课,无疑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中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优美的词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魅力,那么这样的课堂,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何为语文教学语言的感染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
这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必须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言简意赅,把所表达的概念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不准确的语言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一个准确的概念,更重要的事使学生的思维严重混乱,读错字音,或讲错意思,就会误导学生,不清楚的概念,拿不准的读音要查资料,找根据,逐一落实,养成认真求实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2.生动性,形象性。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会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就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多年的教学积累,受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老师,他的教学语言一定是生动形象的,也一定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听这样的老师讲课,学生一定会有乐此不彼的感觉,学习这门功课时学生也一定会手不释卷,教师的语言应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存。
3.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学顺序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符合文体知识的逻辑性,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坚决摈弃。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来调节自己的语言节奏和朗读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语文课堂是传递情感的场所、老师以情动人、以诚感人、相互之间交汇成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懂得感恩。教学中,我反对“一言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不以情感为教学的纽带,不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即使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难以“增益其所不能”。
二、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于一体
“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对话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导、点拨、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并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语言力求抑扬顿挫,有音乐的旋律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节奏生动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抑扬顿挫,即语言中的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交替变化,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力度、速度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无波无澜,平铺直叙,没有变化的语调,容易使学生淡而无味,产生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而语调的高低起伏,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的快慢间歇,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给人以错落有致的节奏感。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语言节奏同时语言节奏应该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四、教学语言力求充满情感,激发情感的共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把真、善、美的种子播到学生的心田。
五、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请,通情达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學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创新教育,从而把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做到文质兼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讲究了语言的情感艺术,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整个课堂就会充满了情感。只有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的知识中提炼出形象的成分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会,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文其声,如见其人,如发其情,从而融进作品的情境或人物的心灵中去,只有这样,也才能对内容有深透的理解,这就是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不是像艺术家那样把人的美`人的诚实及崇高的品质表现在色彩,文字,音乐形式之中,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灵美去塑造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论。
[2]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国雄、崔峦,《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
(作者单位:云南省马关县八寨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课堂教学 感染艺术 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上课诙谐幽默,就如同绘声绘色的相声,使学生敬佩;有的老师上课语言精练,教学思路清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还有的老师善于用激情饱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效益,以上种种,探其魅力来源,应是教师教学语言情感的感染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汪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这样的课,无疑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中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优美的词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魅力,那么这样的课堂,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何为语文教学语言的感染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
这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必须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言简意赅,把所表达的概念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不准确的语言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一个准确的概念,更重要的事使学生的思维严重混乱,读错字音,或讲错意思,就会误导学生,不清楚的概念,拿不准的读音要查资料,找根据,逐一落实,养成认真求实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2.生动性,形象性。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会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就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多年的教学积累,受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老师,他的教学语言一定是生动形象的,也一定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听这样的老师讲课,学生一定会有乐此不彼的感觉,学习这门功课时学生也一定会手不释卷,教师的语言应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存。
3.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学顺序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符合文体知识的逻辑性,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坚决摈弃。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来调节自己的语言节奏和朗读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语文课堂是传递情感的场所、老师以情动人、以诚感人、相互之间交汇成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懂得感恩。教学中,我反对“一言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不以情感为教学的纽带,不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即使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难以“增益其所不能”。
二、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于一体
“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对话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导、点拨、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并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语言力求抑扬顿挫,有音乐的旋律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节奏生动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抑扬顿挫,即语言中的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交替变化,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力度、速度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无波无澜,平铺直叙,没有变化的语调,容易使学生淡而无味,产生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而语调的高低起伏,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的快慢间歇,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给人以错落有致的节奏感。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语言节奏同时语言节奏应该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四、教学语言力求充满情感,激发情感的共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把真、善、美的种子播到学生的心田。
五、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请,通情达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學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创新教育,从而把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做到文质兼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讲究了语言的情感艺术,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整个课堂就会充满了情感。只有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的知识中提炼出形象的成分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会,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文其声,如见其人,如发其情,从而融进作品的情境或人物的心灵中去,只有这样,也才能对内容有深透的理解,这就是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不是像艺术家那样把人的美`人的诚实及崇高的品质表现在色彩,文字,音乐形式之中,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灵美去塑造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论。
[2]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国雄、崔峦,《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集萃》,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 。
(作者单位:云南省马关县八寨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