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梭在匆忙的脚步声中,在挤出地铁的那一刹那,瞥见一位卖栀子花的老奶奶。一种无以言表的亲切感袭来,我不由得走了过去。
栀子花的香味如风铃声般清幽飘渺,弥散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十元三串,老奶奶替我将花环戴在手上。耳边仿佛飘来一个声音,从记忆深处。
“栀子花来——白兰花——”,在春夏之交,街头巷角总会有一位身穿蓝印花布衣裳的姑娘,挽着竹篮,细气柔声地叫卖着。幽幽的花香随着卖花声飘荡,令人心醉。每当此时,祖母便帮我买上一串,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跑哪里,都一身香味。
那是记忆中的叫卖声,那时候,听到门外一声吆喝,就有一种直觉,某一个季节已经来临。
夏日,卖西瓜、卖绿豆汤的声音此起彼伏,偶尔混着京腔吆喝声:“凉皮儿——凉粉儿——”。但最受大家欢迎的还是清凉爽口的甜酒。“甜白酒——甜白酒”那声音中仿佛混着米酒的醇香,又融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般悦心的温度,也有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般满怀的信心。甜白酒几乎是所有常州人的记忆,这吆喝声让双桂坊的甜白酒家喻户晓。一声吆喝,巷口便倏地挤满人,端着自家的大青花碗,盛过甜酒,蹲在路边就美美地喝起来。
一声“卖——野菱——”悄悄地将人们拉进夏秋之交。常州有句俗话,八月半,吃熟菱,看桂花。听到这一声叫声,我们就知道,离中秋不远了。
深冬的寒风吹淡了些叫卖声,在临近冬日之时,村里还是会响起“叮咚叮咚”有节奏的小铁锤敲打铁板的声音,清脆悦耳。一听这声音,我们就知道,一定是“麦芽糖”大叔来了。“麦芽糖”是个中年汉子,他家的麦芽糖比集市上要好,甜而不腻,滑而富有弹性,口感非常好。白净净的一大块,上面黏着一层白白的粉末,静静地躺在箩筐上的竹匾中。
“麦芽糖”手里的那块长条形的铁板,上面窄窄的、厚厚的,下面宽宽的、薄薄的,刀锋上还白亮亮的。把铁板直立放在糖块上,用小锤轻轻敲打铁板,糖块就会裂开,放入秤盘内,秤砣翘得高高的,就被“麦芽糖”大叔麻利地收起放入袋中交与买家。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春夏秋冬,街头巷尾,那熟悉的叫卖声总与我们相伴。
如今,叫卖声越来越少,在城市的喧囂中,乡村的叫卖声正渐渐淡出,趋向寂静。哪怕是再别一串栀子花,抑或是品一口酒酿、尝一只菱角,又或者再堆一次雪人,都会使我们重温已逝的童年乐趣。
戴着从老奶奶手中买来的栀子花,在淡淡的花香中,我走出了地铁站。
栀子花的香味如风铃声般清幽飘渺,弥散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十元三串,老奶奶替我将花环戴在手上。耳边仿佛飘来一个声音,从记忆深处。
“栀子花来——白兰花——”,在春夏之交,街头巷角总会有一位身穿蓝印花布衣裳的姑娘,挽着竹篮,细气柔声地叫卖着。幽幽的花香随着卖花声飘荡,令人心醉。每当此时,祖母便帮我买上一串,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跑哪里,都一身香味。
那是记忆中的叫卖声,那时候,听到门外一声吆喝,就有一种直觉,某一个季节已经来临。
夏日,卖西瓜、卖绿豆汤的声音此起彼伏,偶尔混着京腔吆喝声:“凉皮儿——凉粉儿——”。但最受大家欢迎的还是清凉爽口的甜酒。“甜白酒——甜白酒”那声音中仿佛混着米酒的醇香,又融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般悦心的温度,也有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般满怀的信心。甜白酒几乎是所有常州人的记忆,这吆喝声让双桂坊的甜白酒家喻户晓。一声吆喝,巷口便倏地挤满人,端着自家的大青花碗,盛过甜酒,蹲在路边就美美地喝起来。
一声“卖——野菱——”悄悄地将人们拉进夏秋之交。常州有句俗话,八月半,吃熟菱,看桂花。听到这一声叫声,我们就知道,离中秋不远了。
深冬的寒风吹淡了些叫卖声,在临近冬日之时,村里还是会响起“叮咚叮咚”有节奏的小铁锤敲打铁板的声音,清脆悦耳。一听这声音,我们就知道,一定是“麦芽糖”大叔来了。“麦芽糖”是个中年汉子,他家的麦芽糖比集市上要好,甜而不腻,滑而富有弹性,口感非常好。白净净的一大块,上面黏着一层白白的粉末,静静地躺在箩筐上的竹匾中。
“麦芽糖”手里的那块长条形的铁板,上面窄窄的、厚厚的,下面宽宽的、薄薄的,刀锋上还白亮亮的。把铁板直立放在糖块上,用小锤轻轻敲打铁板,糖块就会裂开,放入秤盘内,秤砣翘得高高的,就被“麦芽糖”大叔麻利地收起放入袋中交与买家。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春夏秋冬,街头巷尾,那熟悉的叫卖声总与我们相伴。
如今,叫卖声越来越少,在城市的喧囂中,乡村的叫卖声正渐渐淡出,趋向寂静。哪怕是再别一串栀子花,抑或是品一口酒酿、尝一只菱角,又或者再堆一次雪人,都会使我们重温已逝的童年乐趣。
戴着从老奶奶手中买来的栀子花,在淡淡的花香中,我走出了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