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ie87071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努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及培养方案,提出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共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策略。以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48-02
   一、引言
   2014年和2015年,由于高校毕业生规模分别达到727万和749万人,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称号;而765万高校毕业生的2016年,更是被定性为“史上最最难就业季”,2017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加上海外留学回国以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已超过800万人同时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可想而知。2019年数据显示,毕业生达到834万人,2020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性文件,计划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需要以人才引领为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中。高校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课堂、实训场所传授给大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帮助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双创”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已成为构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现有的主流教育体系中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支持,学校的资源配比,并不向创新创业教育倾斜,所涉及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教育计划不满足实际需要。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扩大就业,促进收入分配结构性调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因此,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更要发扬光大,引领时代教育潮流,做出积极回应。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主,引导学生关注各行业和社会需求,将学科知识与行业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造就创新创业人才。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手段单一
   纵观国内众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绝大多数是作为选修课程,尚未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未形成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机制;创新创业课程多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课程;课程教材不规范、不统一。与此同时,老师授课方式枯燥、单一,也亟需改观。授课老师自身创业实践不足、分享經验较少,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高职院校缺少专业师资配比,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仅仅是响应政府号召,没有主动深入思考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授课教师多以辅导员和学校行政老师为主,内容多为理论指导,实践经验的传授相对缺乏,没有实际项目让学生训练,与专业关联度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力。考评中仅仅注重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对质量要求不高,难以跟进项目后续的持续发展和实效性,在指导帮扶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导致学生做项目常常虎头蛇尾。
   (三)创新创业实操平台搭建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创业园、项目基地等实操平台,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第一,创业园等平台主要是一种体验式、模拟式训练,与专业课程缺乏深度融合,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在校学生实践经验少、知识面窄、操作技能不完善,难以将创新创业原创成果转化。第三,学生在校的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企业怕影响正常生产通常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坚持培育创新精神这个导向,不断优化教育理念。以教学质量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社会发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业教育的同时结合创新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岗位创业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兼顾学生的思考、合作、自我认知、社交等各个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依托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創业的基础平台课程。首先为学生普及相关创业知识,激发创业思维,树立职业规划。学生的创新创业接受程度大都取决于教学方式是否有创新点,是否与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相融合,是否有鲜活的实践教学案例资源。其次,通过各院系各学科专业内容与创新创业类课程有机融合,设立创新创业模块课程,让具有一定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掌握创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素质。最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实践训练能否落地的关键。扩充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室,支持学生运用实验室创新成果进行创业孵化。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扩充创新竞赛类实践基地,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指导,并为项目提供适当资助。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保障服务体系分为软硬件保障,多数高校在硬件上也就是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投入上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在软件的投入也就是管理制度、国家政策、校园文化中缺乏认知。第一,应依靠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或创业指导委员会,为学生创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市场动态、国家的利好政策以及相关的改革重点等,部分高校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给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场地支持,同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第二,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应用型、技术型师资队伍培养;另一方面邀请校友、企业家走进校园,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创业经历指导学生。第三,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充分借用政府主导,逐步建立政府、校企、校地等多主体、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学校可以邀请非政府组织、企业及社会机构来学校开设创业基金项目,通过不同形式的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创业目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就业率的重要途径,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高校主导、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本文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健全教育保障体系等驱动模式,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学生“双创”能力,达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贵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5-7.
   [2]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3]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4]蒋德平.影响高职学生诚信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85-88.
   [5]邓欢,严敏.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4-96.
   [6]周群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6-78.
   [7]赵娣.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J].智库时代,2020(13):192-193.
其他文献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各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得发展,使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民币作为一种结算和定价工具,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
[摘要] 信仰作为人类最深沉的一种精神追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当前,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网络社会中,自媒体技术发展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提供渠道,当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因素。通过自媒体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非常迫切。高
[摘 要] 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以个体生命成长为线索,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阵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阐述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联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生命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策略。  [关键词]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  [中图分类号] G711
[摘要] 当下,教育部要求高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简述“课程思政”和“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概念;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关系,得出可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服务观、职业观方面进行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中职学生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冲动、易怒,且认知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自控和情绪管理能力较弱,规则意识淡薄,因此中职学生参与校园欺凌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持续反复发生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校园秩序,还会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中职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得到规范化预防和处理。为此,研究调查贵州黔南地区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现状,为制定预防校园欺凌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
[摘要] 为了能够加强我国人才的储备,提高人才质量,需要对现阶段各大高校对于劳动教育认知不足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能够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就劳动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分析劳动教育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的具体内涵和内容,总结得出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确保高校学生能够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障我国人才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劳动教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28-02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提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构建三个制度体系,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其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包装生产的整个业务流程,改变了包装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催生出新的业态,也对包装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通过典型包装企业调研,分析当前人工智能背景下包装岗位需求以及包装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包装专业转型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包装专业;人才培养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摘要] 为了明确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能够依托于继续教育模式进行长足发展,因此在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的策略。通过解析农业继续教育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发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存在教育支持力度后劲不足、培训流程过时且单一的问题,因此提出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精确定位培育对象,明晰职业培育原则;完善培育机制,构建良好的培育政策环境;提高教育支持力度,优化
[摘要] 劳动教育已重新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了系统部署和顶层设计,要求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学和家庭社会各层面各阶段。高职院校是面向服务、管理、生产一线职业岗位,培养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也是输送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渠道[1]。因此,聚焦并探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特点及内容,是构建更高水平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