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笑傲江湖》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最近,世界羽联的境况就很适合这句话。世界羽坛进入赛事密集期后,关于赛程、抽签、判罚等的争议和抱怨不断出现,也频频被吐槽。看起来,羽毛球这个江湖里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矛头都指向了最高管理机构——世界羽联。
每年从9月起,世界羽坛进入赛事密集期,大量的国际赛事充斥着这三个月。从9月初的中国台北公开赛开始,一直到在12月初结束的印度国际挑战赛,这其中连续的13周里被安排了13站世界羽联巡回赛,其中包括了6站高级别公开赛。
近年,世界羽联一边呼吁赛事精品化,却一边安排了大量的赛事。从前的超级系列赛体系在2018年被改名为世界巡回赛体系,每一个自然年有1站总决赛、3站超级1000赛、5站超级750赛、7站超级500赛、11站超级300赛和11站超级100赛。
一方面,世界羽联规定单打世界排名前15与双打世界排名前10的球员必须参加所有的1000与750赛,并至少参加4站500赛;另一方面,奥运积分在某种程度上“强迫”球员参赛。因为,在“不进则退”的排名竞争中,你只有参赛才能改变积分和排名。
结果是什么?赛事没有精品化,反而让球员和观众都产生审美疲劳,让球员在比赛和旅途中产生身体疲劳。中国队的两对新组合张楠/欧烜屹和刘成/黄凯祥,为了积攒奥运积分,他们从9月中旬的越南公开赛起一直打到最后的印度赛,连续12站。与此同时,在近期的每一次高级别公开赛中都有不少种子球员在比赛开始前退赛,有球员在比赛中弃权,在场上受伤的球员也不少。
在福州,世界羽联副主席、来自泰国的帕塔玛亮相,并为球员颁奖。在采访中,她特别表达了一句话:“球员的健康是世界羽联决策的第一考虑因素。”希望这句话能早日在赛程上实现。
赛程是近年一直被球员“吐槽”的一个点,抽签却是近期最热门的话题。福州公开赛上,谌龙、林丹、陆光祖、黄宇翔这四名中国队男单竟然被分在同一个1/8区,用谌龙的原话来形容就是:“我打了10年的比赛,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签,这是怎么抽出来的?”据粗略计算,在报名情况既定的情况下,发生这种事情的几率约为1/2024。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那就是韩呈恺/周昊东在连续三站比赛的首轮遇到同一对手——鲍伊/彼得森。中国组合是前8号种子,丹麦组合是非种子,所以二者在一次比赛中首轮相遇的概率为1/24,在连续三站中首轮相遇的概率为1/24的立方,也就是1/13824。这种概率的事件尚不能被称之为不可能事件,但也可以理解为几乎不会出现。
不仅是中国队,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台北等队也没少遭遇类似情况。最近的公开赛中,数次出现首轮比赛多内战的情景。以前,世界羽联采取同协会球员在首轮回避的“country separation”制度,但如今在公开赛不采用这项规则,只在世界大赛上采用。因此,首轮是否碰队友,纯粹由抽签决定。
福州公開赛期间,世界羽联官员回应相关情况称,抽签是随机的,以保证公平。他们表示,公开赛抽签是在电脑系统上独立自动完成的,不同于世界大赛会召开特别抽签仪式,在媒体见证下进行现场抽签。
如果对普通的公开赛抽签进行直播,那相当于是“录屏”,或以镜头对着一个电脑屏幕,是有点无趣。再者,自动抽签是根据系统程序进行的,直播能实现的是监督或发现错误。但在争议四起的环境下,世界羽联更应该做点什么。引入人工公开抽签,或是对抽签系统的公开或介绍,这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如果说赛程和抽签都是场外因素,那么裁判员就是最影响比赛的场内因素。
在中国香港公开赛首轮,鲁恺/陈露与英格兰的爱德考克/加布里交手。中国组合赢下了首局,次局以23比22领先。接下来这一分,英格兰组合在回球中双击,但主裁没有立即判罚,这一回合继续并最后以陈露的击球出界结束。这时,主裁在与发裁确认后,宣布英格兰组合双击,鲁恺/陈露以24比22赢下整场比赛。
然而,对方不满意主裁判罚,向进入场地的裁判长申诉。在了解情况后,裁判长竟然把中国队的这一分撤销,判对方得分。随后,受到影响的中国组合连续丢分,以23比25和16比21输掉后两局。以这样委屈的方式输掉今年的收官之战,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主裁的判罚和裁判长的改判似乎各有根据,都能从现如今世界羽联对此类案例判罚原则、程序及指导思想中找到支撑点。但就整体而言,世界羽联范畴下的规则不明确,甚至说是在内部具有分歧,如何让球员甚至观众信服?
在巴塞尔世锦赛上,陈清晨/贾一凡被主裁少记录一分,裁判长进场后却没有把这一分给中国队加回来。此前亦有几次类似的情况,主裁在判罚后,裁判长因球员申诉而入场调解,但最后都没有改变判罚。为何这一次,在欧洲的裁判长处理下,在中国队对英格兰队的比赛中,就改判得如此直接?尤其还是在中国组合已经获胜的情况下改判的。
以上三个方面没有直接关联,却都是世界羽联在赛事中引起争议的举动。作为世界性的专业组织,世界羽联是否应该以更积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以上事件,以切实行动修改漏洞或者自证清白?否则,牺牲的是队员的健康和利益,而影响的是管理者的声誉和公信力。
赛程:从审美疲劳到身体疲劳
每年从9月起,世界羽坛进入赛事密集期,大量的国际赛事充斥着这三个月。从9月初的中国台北公开赛开始,一直到在12月初结束的印度国际挑战赛,这其中连续的13周里被安排了13站世界羽联巡回赛,其中包括了6站高级别公开赛。
近年,世界羽联一边呼吁赛事精品化,却一边安排了大量的赛事。从前的超级系列赛体系在2018年被改名为世界巡回赛体系,每一个自然年有1站总决赛、3站超级1000赛、5站超级750赛、7站超级500赛、11站超级300赛和11站超级100赛。
一方面,世界羽联规定单打世界排名前15与双打世界排名前10的球员必须参加所有的1000与750赛,并至少参加4站500赛;另一方面,奥运积分在某种程度上“强迫”球员参赛。因为,在“不进则退”的排名竞争中,你只有参赛才能改变积分和排名。
结果是什么?赛事没有精品化,反而让球员和观众都产生审美疲劳,让球员在比赛和旅途中产生身体疲劳。中国队的两对新组合张楠/欧烜屹和刘成/黄凯祥,为了积攒奥运积分,他们从9月中旬的越南公开赛起一直打到最后的印度赛,连续12站。与此同时,在近期的每一次高级别公开赛中都有不少种子球员在比赛开始前退赛,有球员在比赛中弃权,在场上受伤的球员也不少。
在福州,世界羽联副主席、来自泰国的帕塔玛亮相,并为球员颁奖。在采访中,她特别表达了一句话:“球员的健康是世界羽联决策的第一考虑因素。”希望这句话能早日在赛程上实现。
抽签:概率学的高度极端
赛程是近年一直被球员“吐槽”的一个点,抽签却是近期最热门的话题。福州公开赛上,谌龙、林丹、陆光祖、黄宇翔这四名中国队男单竟然被分在同一个1/8区,用谌龙的原话来形容就是:“我打了10年的比赛,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签,这是怎么抽出来的?”据粗略计算,在报名情况既定的情况下,发生这种事情的几率约为1/2024。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那就是韩呈恺/周昊东在连续三站比赛的首轮遇到同一对手——鲍伊/彼得森。中国组合是前8号种子,丹麦组合是非种子,所以二者在一次比赛中首轮相遇的概率为1/24,在连续三站中首轮相遇的概率为1/24的立方,也就是1/13824。这种概率的事件尚不能被称之为不可能事件,但也可以理解为几乎不会出现。
不仅是中国队,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台北等队也没少遭遇类似情况。最近的公开赛中,数次出现首轮比赛多内战的情景。以前,世界羽联采取同协会球员在首轮回避的“country separation”制度,但如今在公开赛不采用这项规则,只在世界大赛上采用。因此,首轮是否碰队友,纯粹由抽签决定。
福州公開赛期间,世界羽联官员回应相关情况称,抽签是随机的,以保证公平。他们表示,公开赛抽签是在电脑系统上独立自动完成的,不同于世界大赛会召开特别抽签仪式,在媒体见证下进行现场抽签。
如果对普通的公开赛抽签进行直播,那相当于是“录屏”,或以镜头对着一个电脑屏幕,是有点无趣。再者,自动抽签是根据系统程序进行的,直播能实现的是监督或发现错误。但在争议四起的环境下,世界羽联更应该做点什么。引入人工公开抽签,或是对抽签系统的公开或介绍,这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判罚:给队员一个公平环境
如果说赛程和抽签都是场外因素,那么裁判员就是最影响比赛的场内因素。
在中国香港公开赛首轮,鲁恺/陈露与英格兰的爱德考克/加布里交手。中国组合赢下了首局,次局以23比22领先。接下来这一分,英格兰组合在回球中双击,但主裁没有立即判罚,这一回合继续并最后以陈露的击球出界结束。这时,主裁在与发裁确认后,宣布英格兰组合双击,鲁恺/陈露以24比22赢下整场比赛。
然而,对方不满意主裁判罚,向进入场地的裁判长申诉。在了解情况后,裁判长竟然把中国队的这一分撤销,判对方得分。随后,受到影响的中国组合连续丢分,以23比25和16比21输掉后两局。以这样委屈的方式输掉今年的收官之战,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主裁的判罚和裁判长的改判似乎各有根据,都能从现如今世界羽联对此类案例判罚原则、程序及指导思想中找到支撑点。但就整体而言,世界羽联范畴下的规则不明确,甚至说是在内部具有分歧,如何让球员甚至观众信服?
在巴塞尔世锦赛上,陈清晨/贾一凡被主裁少记录一分,裁判长进场后却没有把这一分给中国队加回来。此前亦有几次类似的情况,主裁在判罚后,裁判长因球员申诉而入场调解,但最后都没有改变判罚。为何这一次,在欧洲的裁判长处理下,在中国队对英格兰队的比赛中,就改判得如此直接?尤其还是在中国组合已经获胜的情况下改判的。
以上三个方面没有直接关联,却都是世界羽联在赛事中引起争议的举动。作为世界性的专业组织,世界羽联是否应该以更积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以上事件,以切实行动修改漏洞或者自证清白?否则,牺牲的是队员的健康和利益,而影响的是管理者的声誉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