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已进入“应用网络时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利益表达的渠道和载体。当代职教生是社会新生力量,在政治参与中他们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关系到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是否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发挥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因素,削减其负面因素,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
[关 键 词] 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210-02
一、当代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与特点
(一)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本文对比一般政治参与的概念,强调网络政治参与更突出的是以网络为平台和媒介,将网络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政治参与而试图影响政府决策或相关活动的政治行为。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国家大事及政治热点的关注;二是对于涉及职业院校建设和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有关问题。
(二)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职教生是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高学历人群,在网络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目前来看,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广泛性、开放性、民主性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职教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不同家庭背景、身份的职教生对国家大事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这削弱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等级观念,增加了亲和力。职教生通过博客、播客、微博、MSN、QQ群、短信等网络新平台进行政治参与,表达政治诉求。职教生对一些敏感话题的讨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建设和管理、政府的计划和决策,网络的这种开放性也使职教生的政治参与带上民主色彩。
2.积极主动性
职教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其他年龄段的人更为强烈,他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被政府采用进而完善我们的政治生活。职教生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变得很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自觉将自身的命运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政府决策制定做贡献。
3.隐匿性和非理性
网络具有开放、匿名等特点,人们只需一个昵称代表自己,真实身份却不为人知。这样的参与方式在为职教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非理性因素的滋生提供了沃土,加上目前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网络传播媒介部分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使一些职教生的政治参与带上了非理性的色彩,他们认为利用网络的匿名身份,就可以不必承担自己非理性政治参与所带来的后果的责任,价值观偏离,情感偏激,行为跟风,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亦阻碍了我国民主化政治的进程。
二、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
1.网络政治参与激发了职教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减少了政治冷漠现象
网络政治参与的低成本、高效率,使职教生政治参与更加快捷、有效,这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政治参与兴趣。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而且也可以自己创制和发布信息,对有关国家大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职教生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油然而生,杜绝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政治冷漠现象。
2.职教生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职教生公民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意愿不断提升,不仅在现实中参加政治投票选举、集会结社,更是积极主动地参加网络政治投票、网络选举、网络监督。除此之外,在职教生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潮下,政府的姿态也更为亲和,“管理型政府”在逐步放低姿态,以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向“服务型政府”变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观念性转变,就是政府进一步走向开明和“服务于民”的实践保证和庄严承诺。
(二)当前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非制度化以及职教生非理性、非法的政治参与行为日益增多
职教生虽然大多已成年,但是心智尚不成熟的也不在少数,在这个低成本、高速度的网络时代,掌握着丰富知识的职教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并非难事,然而他们因为一时冲动或是盲目跟风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参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参与对象的不平衡性导致信息的失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显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性别比例不平衡。“目前中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2 ∶ 45.8,女性网民所占比例略低于全国人口中女性的比例,截至2009年12月底男性网民的规模占比小幅度上扬。这是全国范围内网民的一个性別差异,在性别结构上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同样在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中存在。性别的差异对职教生政治敏感性和参与政治的热情是有一定影响的。其次是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的原因,在电脑的数量和网络的质量上都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信息的失调与不平衡。“在对我国政治体制理解的调查中,准确率达41.75%,其中,文史类学生占比64.81%,艺体类占比11.11%,理工类占比24.07%。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文科学生由于其专业知识结构等特点,对基本政治常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科类学生。”所以职教生的政治参与情况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3.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相脱节
并非所有的网络政治参与都有明确的目标,有许多职教生参与网络政治实际上不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就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行为相脱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要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实际上有很多职教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三、引导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的途径
互联网的应用扩大了职教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丰富了政治参与的形式,激发了政治参与的意愿,对政治民主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样的政治参与形式也有一定的负面性,对有序的政治秩序是一种冲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来引导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制度保障是关键。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引导依法参与网络政治
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其实是关于互联网的经营管理办法、关于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办法、关于互联网的信息上网管理办法、关于互联网上的专线管理办法和关于协调互联网上网资费的管理办法等诸多“办法”的集成,但是很明显,这些“办法”和“条例”都不能作为规范互联网行为的正式法。同时现在仍然没有专门强调和对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进行规范的法律,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立法出台后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问题会逐渐被提出议案。
2.健全政务信息公开与社情民意反应制度
在网民已过5亿的今天,在信息量大、传播快的网络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人民群众的想法,特别是掌握着较多知识、思想新潮的职教生的智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而首先要做的是以网络为平台,拓宽职教生了解政务信息的渠道。在政务信息公开的项目和真实度上,仍有许多加以改进的地方,不能把开通微博作为政府的一种工作任务流于形式,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要真正体现网络的社会效应和作用。信息的“出”搞好之后,也不能忽视有效信息的“入”。对于职教生的真实想法、有效意见应积极采纳,政府应定期搜集网络信息,建立与职教生的交流版块,采纳意见并及时反馈。
(二)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大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村职教生在计算机知识的储备和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上相对于城市职教生来说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硬件基础,加快完善农村的信息网络,通过为农村职教生提供政治参与的硬件配备和场所、大力普及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丰富网络知识等方式努力消除城乡差距,减少利益表达不平衡的现象。其次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创新是创造和谐网络政治环境的迫切要求。
(三)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对职教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加强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形成良好政治参与的社会风气。必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推行主流价值观,形成良好风气,崇尚公平、诚信、正义的网络参与理念,我们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出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网络道德体系。此外,要加强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吸收中國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中国传统道德的积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其次要加强对职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参与的能力。第一,必须加强对职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采用适合网络时代特点的教育观念,打破陈旧迂腐的条条框框,满足青年职教生的好奇心,又能在提高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的前提下抵制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第二,重视知行统一。提高职教生参与政治的能力,不是通过课堂口头叙述就可以达到效果的,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政治参与的机会,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6.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瞬,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8.
[3]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1(3):11.
[4]杨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策略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0):86-87.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葛富有(1970—),汉族,江苏盐城人,盐城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关 键 词] 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210-02
一、当代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与特点
(一)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本文对比一般政治参与的概念,强调网络政治参与更突出的是以网络为平台和媒介,将网络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政治参与而试图影响政府决策或相关活动的政治行为。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国家大事及政治热点的关注;二是对于涉及职业院校建设和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有关问题。
(二)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职教生是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高学历人群,在网络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目前来看,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广泛性、开放性、民主性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职教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不同家庭背景、身份的职教生对国家大事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这削弱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等级观念,增加了亲和力。职教生通过博客、播客、微博、MSN、QQ群、短信等网络新平台进行政治参与,表达政治诉求。职教生对一些敏感话题的讨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建设和管理、政府的计划和决策,网络的这种开放性也使职教生的政治参与带上民主色彩。
2.积极主动性
职教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其他年龄段的人更为强烈,他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被政府采用进而完善我们的政治生活。职教生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变得很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自觉将自身的命运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政府决策制定做贡献。
3.隐匿性和非理性
网络具有开放、匿名等特点,人们只需一个昵称代表自己,真实身份却不为人知。这样的参与方式在为职教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非理性因素的滋生提供了沃土,加上目前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网络传播媒介部分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使一些职教生的政治参与带上了非理性的色彩,他们认为利用网络的匿名身份,就可以不必承担自己非理性政治参与所带来的后果的责任,价值观偏离,情感偏激,行为跟风,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亦阻碍了我国民主化政治的进程。
二、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
1.网络政治参与激发了职教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减少了政治冷漠现象
网络政治参与的低成本、高效率,使职教生政治参与更加快捷、有效,这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政治参与兴趣。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而且也可以自己创制和发布信息,对有关国家大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职教生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油然而生,杜绝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政治冷漠现象。
2.职教生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职教生公民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意愿不断提升,不仅在现实中参加政治投票选举、集会结社,更是积极主动地参加网络政治投票、网络选举、网络监督。除此之外,在职教生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潮下,政府的姿态也更为亲和,“管理型政府”在逐步放低姿态,以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向“服务型政府”变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观念性转变,就是政府进一步走向开明和“服务于民”的实践保证和庄严承诺。
(二)当前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非制度化以及职教生非理性、非法的政治参与行为日益增多
职教生虽然大多已成年,但是心智尚不成熟的也不在少数,在这个低成本、高速度的网络时代,掌握着丰富知识的职教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并非难事,然而他们因为一时冲动或是盲目跟风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参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参与对象的不平衡性导致信息的失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显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性别比例不平衡。“目前中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2 ∶ 45.8,女性网民所占比例略低于全国人口中女性的比例,截至2009年12月底男性网民的规模占比小幅度上扬。这是全国范围内网民的一个性別差异,在性别结构上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同样在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中存在。性别的差异对职教生政治敏感性和参与政治的热情是有一定影响的。其次是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的原因,在电脑的数量和网络的质量上都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信息的失调与不平衡。“在对我国政治体制理解的调查中,准确率达41.75%,其中,文史类学生占比64.81%,艺体类占比11.11%,理工类占比24.07%。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文科学生由于其专业知识结构等特点,对基本政治常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科类学生。”所以职教生的政治参与情况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3.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相脱节
并非所有的网络政治参与都有明确的目标,有许多职教生参与网络政治实际上不明确自己行为的目的,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就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行为相脱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要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实际上有很多职教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三、引导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的途径
互联网的应用扩大了职教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丰富了政治参与的形式,激发了政治参与的意愿,对政治民主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样的政治参与形式也有一定的负面性,对有序的政治秩序是一种冲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来引导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制度保障是关键。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引导依法参与网络政治
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其实是关于互联网的经营管理办法、关于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办法、关于互联网的信息上网管理办法、关于互联网上的专线管理办法和关于协调互联网上网资费的管理办法等诸多“办法”的集成,但是很明显,这些“办法”和“条例”都不能作为规范互联网行为的正式法。同时现在仍然没有专门强调和对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进行规范的法律,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立法出台后职教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问题会逐渐被提出议案。
2.健全政务信息公开与社情民意反应制度
在网民已过5亿的今天,在信息量大、传播快的网络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人民群众的想法,特别是掌握着较多知识、思想新潮的职教生的智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而首先要做的是以网络为平台,拓宽职教生了解政务信息的渠道。在政务信息公开的项目和真实度上,仍有许多加以改进的地方,不能把开通微博作为政府的一种工作任务流于形式,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要真正体现网络的社会效应和作用。信息的“出”搞好之后,也不能忽视有效信息的“入”。对于职教生的真实想法、有效意见应积极采纳,政府应定期搜集网络信息,建立与职教生的交流版块,采纳意见并及时反馈。
(二)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大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农村职教生在计算机知识的储备和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上相对于城市职教生来说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硬件基础,加快完善农村的信息网络,通过为农村职教生提供政治参与的硬件配备和场所、大力普及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丰富网络知识等方式努力消除城乡差距,减少利益表达不平衡的现象。其次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创新是创造和谐网络政治环境的迫切要求。
(三)加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对职教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加强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形成良好政治参与的社会风气。必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推行主流价值观,形成良好风气,崇尚公平、诚信、正义的网络参与理念,我们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出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网络道德体系。此外,要加强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吸收中國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中国传统道德的积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其次要加强对职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参与的能力。第一,必须加强对职教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采用适合网络时代特点的教育观念,打破陈旧迂腐的条条框框,满足青年职教生的好奇心,又能在提高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的前提下抵制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第二,重视知行统一。提高职教生参与政治的能力,不是通过课堂口头叙述就可以达到效果的,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政治参与的机会,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6.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瞬,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8.
[3]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1(3):11.
[4]杨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策略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0):86-87.
◎编辑 栗国花
作者简介:葛富有(1970—),汉族,江苏盐城人,盐城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