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经验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ECASS-Ⅱ)西班牙亚组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时分别采用卒中病房和卒中治疗小组两种医护模式,结果这两种模式同样安全有效。rtPA溶栓可用于其中任何一种模式。

其他文献
ATP敏感钾通道是一类受细胞内ATP浓度调节的通道,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关闭状态,而在缺氧缺血或代谢抑制时则开放.研究证实,ATP敏感钾通道的开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影响能量代谢、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轻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和扩张脑血管有关.
囊性脑动脉瘤病理发生机制有多种理论:先天性或中膜缺陷理论、退行性变和内弹力层缺陷理论、动脉硬化理论、高血压理论等。近些年来,各理论均有发展,总的认为脑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炎性反应和蛋白酶表达的改变、调节动脉壁的降解和合成代谢失衡有密切关系。其分子水平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经颅多普勒(TCD)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日趋广泛.文章介绍了自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TCD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表现和临床应用等,并提出了新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中,兴奋毒性和梗死周围去极化均与谷氨酸(glutamate,Glu)大量释放、重摄取受阻和突触后膜Glu受体过度激活有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对抗脑缺血后谷氨酸毒性的方法和药物。
白细胞介素-1(IL-1)是单个核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发挥免疫和炎症作用.脑缺血时,IL-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炎症反应明显;抗IL-l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抑制黏附分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