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炮兵作为一个技术兵种,内部分工极为精细,下辖大小专业岗位近百个。每一发炮弹的射击流程,都包含了捕捉目标、计算诸元、口令传输、装定瞄准、弹药装填、拉闩射击、命中评估等多个步骤操作。对每一个目标的精确打击,都是各专业岗位密切协作的结果。下面,我们从介绍传统牵引炮连的四个专业岗位入手,管中窥豹,一睹风采。
鹰眼无敌:侦察兵
说侦察兵是火炮的眼睛,一点都不为过。除了目标较近的直瞄射击,火炮射击的大多时候,目标区通常距离炮阵地10公里以上。目标看不见、打不准的问题,正是侦察兵的用武之地。
操作要点:
1.测算数据
射击前,侦察兵在距离目标三四公里开外的制高点设立前沿观察所,先利用三脚架、方向盘、望远镜观测目标,确立目标水平高度、方向分划、经纬坐标,再根据目标区、观察所、炮阵地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夹角大小、距离长短,应用数学几何公式,计算出火炮射击身管的左右方向、上下表尺。没有这些数据,大炮就成了睁眼瞎,根本不知道往哪里打。射击时,侦察兵用望远镜实时捕捉炸点,观测炸点与目标的距离,计算射弹偏差,评估毁伤效果,不断提供数据给炮阵地修正射击误差,确保炮弹一发比一发打得准。
2.夜间捕捉目标
为了提高综合能力,夜间捕捉目标成为炮兵侦察兵的必修课。漆黑的夜里,侦察兵爬上山头,用夜视器材,观测五六公里外升起的信号弹。筷头大小的信号弹从升空到落下不过6秒,眨眼工夫,侦察兵不但要看到目标,还要算出它的方位数据,紧张程度不言而喻。一次两小时的夜间训练,侦察兵要捕捉目标近百个,计算数据上千个。正是这样严格过硬的训练,才练成了他们敏锐、迅捷、精准的“火眼金睛”。
铁臂如来:炮手
炮手是炮连的“工蚁”,人最多、活最多。齐装满员时,一个牵引式榴弹炮班有炮手7名,抬炮挂车、构工伪装、设置阵地、准备弹药、装填上膛都归炮手管。
操作要点:
1.健康身体
当个好炮手,全靠一副好身板。力大臂圆膀子宽,是炮手干好分内活的重要保证。你瞧,五六个壮小伙子沉腰抬臂一声吼,六七吨重的火炮大架就被抬了起来挂上牵引卡车。那阵势,真有点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之风。
2.设置驻锄抵消后坐力
设置驻锄抵消后坐力,是炮手射击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架好比火炮的两条腿,驻锄就是末端的两只脚,挖坑把“脚”埋进土里死死抵紧,火炮才能“趴”得稳打得准。一时间,只见阵地上锹镐翻飞,四五分钟,每门炮下就挖出了两个深1米长1米的驻锄坑。但如果碰上了石头、杂土,一镐下去,震得手心发麻。去年的炮手专业比武中,该师一名入伍刚半年的列兵仅用3分钟、68镐就完成了一个驻锄坑,人称“旋风六十八镐”,可牛大发了。
3.“粗细”结合
当然,炮手干的也不全是粗活。比如准备弹药要根据射击距离确定炮弹药筒的火药装量,药饼多装一块或少装一块,都会影响射击效果。装定时更是来不得丝毫马虎。炮手用两腿将弹药箱上的弹丸夹稳,平心静气,两手掌心相向将引信缓缓旋入弹头螺槽、拧紧,直到用扳手将引信旋钮扭到所需位置,才能松上一口气。装弹上膛更要小心翼翼,30多斤的弹丸抱在怀里,就像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儿。炮手得用两根手指护住引信前端,对准炮膛口轻轻推入。整个流程,引信不能受到任何大力的撞击。否则,引信引爆,玉石俱焚。
妙手神算:瞄准手
要当炮班长,先当瞄准手。可见瞄准手在火炮射击中的重要地位。炮连训练水平高不高,就看炮打得准不准,而炮打得准不准,最终就靠瞄准手完成的最后一击。火炮打多远多高,往哪个方向打,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操作要点:
1.眼观耳听心算手摇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前方侦察兵的观测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至炮阵地,瞄准手要随时应对,对火炮的表尺高低、左右方向等做出调整。眼观(看瞄准镜)、耳听(接收口令)、心算(加减诸元)、手摇(打方向机、高低机),全神贯注,把身体器官的协调联动发挥到极致,一点差错也不能出。否则,火炮装定数据误差一个表尺,炮弹就会偏离目标11米以上。
2.“四个一”连环训练
每天二十组“四个一”连环训练,就是瞄准手过硬素质的有力保障:绕炮库冲一圈(400米),做一组俯卧撑(20个),算一组数据(20次连加连减)同时装一组诸元(表尺分划、方向射角等)。在气喘吁吁却刻不容缓的考验冲击中,锤炼瞄准手的体力、毅力和心理素质。“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堪称瞄准手训练的生动写照。
3.守在火炮旁
火炮击发时,炮手撤至炮后十米的掩体,炮班长在炮后外侧两米处,只有瞄准手掌握击发机手柄贴炮而立。令旗一挥,手柄一拉,炮弹呼啸而出,火光冲天,震耳欲聋,尘土蔽日,瞄准手自始至终不会离开半步。一轮炮击下来,瞄准手“满面尘灰烟火色”,耳朵要嗡嗡地响上一天。每次炮班在炮后合影,都会让瞄准手站在中间最显眼的位置。最辛苦、最危险、最荣光,是对他们最贴切的评价。
神行太保:有线兵
观察所距炮阵地近十公里,无线电台通信易受电磁干扰,不利隐蔽。于是通常情况下,一根细细的钢芯电话线,就承载了数据传输、口令下达等通信指挥使命。布设这条生命线的,就是有线兵。
操作要点:
1.铁脚板一双
炮兵连有个约定俗成的惯例,每年新兵下连分业定岗时,有线兵从来都是从五公里越野拔尖的苗子中挑选。没有一双铁脚板,当不好有线兵。有线兵分业训练期间,有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双十课目”:早晚各跑一次10公里越野,背负重10公斤的通信线至少两捆,一点折都不能打。训练量大,鞋子磨损快,每次发服装时,有线兵都要比别的专业多发一双作训鞋。然而尽管这样,他们的鞋还是不够穿,训练辛苦可见一斑。
2.会爬杆
除了能跑,爬杆是有线兵的另一绝技。架设通信线路时,爬杆上树是家常便饭,为此,上杆架线绑定成为有线兵400米收放线综合作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米高的电线杆光溜溜的,有线兵不需任何工具,嘴上咬着线,手攀脚蹬,在巴掌拍杆的“叭叭”声中次第而上,三下两下就上了杆顶,左右旋转拉动将线绑定,然后一滑落地,身手敏捷潇洒,不亚于长臂灵猿。修炼这项绝技也会带来些小苦恼,爬杆多了,裤子裆部、腿脚内侧坏得快。在炮连,你要是看到穿着“开裆裤”的,猜都不用猜,十有八九是有线兵。
3.复诵传递口令
复诵传递口令也是有线兵的常用训练课目,训练中,部分阿拉伯数字按照其字形设有特定的发音,不明就里的人听起来有些怪。一些口音重的有线兵,更容易闹出笑话,时常被战友“调戏”:“洞拐洞拐(0707),全连杀鸡(全连射击)。”
鹰眼无敌:侦察兵
说侦察兵是火炮的眼睛,一点都不为过。除了目标较近的直瞄射击,火炮射击的大多时候,目标区通常距离炮阵地10公里以上。目标看不见、打不准的问题,正是侦察兵的用武之地。
操作要点:
1.测算数据
射击前,侦察兵在距离目标三四公里开外的制高点设立前沿观察所,先利用三脚架、方向盘、望远镜观测目标,确立目标水平高度、方向分划、经纬坐标,再根据目标区、观察所、炮阵地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夹角大小、距离长短,应用数学几何公式,计算出火炮射击身管的左右方向、上下表尺。没有这些数据,大炮就成了睁眼瞎,根本不知道往哪里打。射击时,侦察兵用望远镜实时捕捉炸点,观测炸点与目标的距离,计算射弹偏差,评估毁伤效果,不断提供数据给炮阵地修正射击误差,确保炮弹一发比一发打得准。
2.夜间捕捉目标
为了提高综合能力,夜间捕捉目标成为炮兵侦察兵的必修课。漆黑的夜里,侦察兵爬上山头,用夜视器材,观测五六公里外升起的信号弹。筷头大小的信号弹从升空到落下不过6秒,眨眼工夫,侦察兵不但要看到目标,还要算出它的方位数据,紧张程度不言而喻。一次两小时的夜间训练,侦察兵要捕捉目标近百个,计算数据上千个。正是这样严格过硬的训练,才练成了他们敏锐、迅捷、精准的“火眼金睛”。
铁臂如来:炮手
炮手是炮连的“工蚁”,人最多、活最多。齐装满员时,一个牵引式榴弹炮班有炮手7名,抬炮挂车、构工伪装、设置阵地、准备弹药、装填上膛都归炮手管。
操作要点:
1.健康身体
当个好炮手,全靠一副好身板。力大臂圆膀子宽,是炮手干好分内活的重要保证。你瞧,五六个壮小伙子沉腰抬臂一声吼,六七吨重的火炮大架就被抬了起来挂上牵引卡车。那阵势,真有点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之风。
2.设置驻锄抵消后坐力
设置驻锄抵消后坐力,是炮手射击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架好比火炮的两条腿,驻锄就是末端的两只脚,挖坑把“脚”埋进土里死死抵紧,火炮才能“趴”得稳打得准。一时间,只见阵地上锹镐翻飞,四五分钟,每门炮下就挖出了两个深1米长1米的驻锄坑。但如果碰上了石头、杂土,一镐下去,震得手心发麻。去年的炮手专业比武中,该师一名入伍刚半年的列兵仅用3分钟、68镐就完成了一个驻锄坑,人称“旋风六十八镐”,可牛大发了。
3.“粗细”结合
当然,炮手干的也不全是粗活。比如准备弹药要根据射击距离确定炮弹药筒的火药装量,药饼多装一块或少装一块,都会影响射击效果。装定时更是来不得丝毫马虎。炮手用两腿将弹药箱上的弹丸夹稳,平心静气,两手掌心相向将引信缓缓旋入弹头螺槽、拧紧,直到用扳手将引信旋钮扭到所需位置,才能松上一口气。装弹上膛更要小心翼翼,30多斤的弹丸抱在怀里,就像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儿。炮手得用两根手指护住引信前端,对准炮膛口轻轻推入。整个流程,引信不能受到任何大力的撞击。否则,引信引爆,玉石俱焚。
妙手神算:瞄准手
要当炮班长,先当瞄准手。可见瞄准手在火炮射击中的重要地位。炮连训练水平高不高,就看炮打得准不准,而炮打得准不准,最终就靠瞄准手完成的最后一击。火炮打多远多高,往哪个方向打,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操作要点:
1.眼观耳听心算手摇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前方侦察兵的观测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至炮阵地,瞄准手要随时应对,对火炮的表尺高低、左右方向等做出调整。眼观(看瞄准镜)、耳听(接收口令)、心算(加减诸元)、手摇(打方向机、高低机),全神贯注,把身体器官的协调联动发挥到极致,一点差错也不能出。否则,火炮装定数据误差一个表尺,炮弹就会偏离目标11米以上。
2.“四个一”连环训练
每天二十组“四个一”连环训练,就是瞄准手过硬素质的有力保障:绕炮库冲一圈(400米),做一组俯卧撑(20个),算一组数据(20次连加连减)同时装一组诸元(表尺分划、方向射角等)。在气喘吁吁却刻不容缓的考验冲击中,锤炼瞄准手的体力、毅力和心理素质。“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堪称瞄准手训练的生动写照。
3.守在火炮旁
火炮击发时,炮手撤至炮后十米的掩体,炮班长在炮后外侧两米处,只有瞄准手掌握击发机手柄贴炮而立。令旗一挥,手柄一拉,炮弹呼啸而出,火光冲天,震耳欲聋,尘土蔽日,瞄准手自始至终不会离开半步。一轮炮击下来,瞄准手“满面尘灰烟火色”,耳朵要嗡嗡地响上一天。每次炮班在炮后合影,都会让瞄准手站在中间最显眼的位置。最辛苦、最危险、最荣光,是对他们最贴切的评价。
神行太保:有线兵
观察所距炮阵地近十公里,无线电台通信易受电磁干扰,不利隐蔽。于是通常情况下,一根细细的钢芯电话线,就承载了数据传输、口令下达等通信指挥使命。布设这条生命线的,就是有线兵。
操作要点:
1.铁脚板一双
炮兵连有个约定俗成的惯例,每年新兵下连分业定岗时,有线兵从来都是从五公里越野拔尖的苗子中挑选。没有一双铁脚板,当不好有线兵。有线兵分业训练期间,有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双十课目”:早晚各跑一次10公里越野,背负重10公斤的通信线至少两捆,一点折都不能打。训练量大,鞋子磨损快,每次发服装时,有线兵都要比别的专业多发一双作训鞋。然而尽管这样,他们的鞋还是不够穿,训练辛苦可见一斑。
2.会爬杆
除了能跑,爬杆是有线兵的另一绝技。架设通信线路时,爬杆上树是家常便饭,为此,上杆架线绑定成为有线兵400米收放线综合作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米高的电线杆光溜溜的,有线兵不需任何工具,嘴上咬着线,手攀脚蹬,在巴掌拍杆的“叭叭”声中次第而上,三下两下就上了杆顶,左右旋转拉动将线绑定,然后一滑落地,身手敏捷潇洒,不亚于长臂灵猿。修炼这项绝技也会带来些小苦恼,爬杆多了,裤子裆部、腿脚内侧坏得快。在炮连,你要是看到穿着“开裆裤”的,猜都不用猜,十有八九是有线兵。
3.复诵传递口令
复诵传递口令也是有线兵的常用训练课目,训练中,部分阿拉伯数字按照其字形设有特定的发音,不明就里的人听起来有些怪。一些口音重的有线兵,更容易闹出笑话,时常被战友“调戏”:“洞拐洞拐(0707),全连杀鸡(全连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