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的杏仁核潜在蛋白筛选

来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疼痛大鼠的杏仁核进行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对蛋白质表达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电针影响慢性疼痛的杏仁核潜在机制.方法 将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和电针组(EA组),每组9只.左后足跖掌面皮下注射100μL CFA以诱发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共14 d.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杏仁核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可提高伤害性刺激所致炎性痛的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杏仁核中共有6319种蛋白质被定量.在这些蛋白质中,模型组相对于对照组鉴定出58种差异有显著性的蛋白质,电针组相对于对照组鉴定出37种差异有显著性的蛋白质.共有3种蛋白质在模型组和电针组的大鼠杏仁核中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电针干预慢性痛的杏仁核可能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近期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T2DM)等代谢性疾病有关,相关机制研究多以啮齿类动物为模型,而在更适合研究人类疾病的猪模型上却鲜有报道.方法 为了探究小型猪T2DM模型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本研究以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动物模型,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诱导T2DM,建模成功后采集T2DM发病组(T2DM组)和普通饮食饲喂的对照组(CN组)个体的新鲜粪便样品,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微生物组成与结构的比较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T2DM组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发生了明显下降;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叠加人类工程活动下的大型滑坡灾害是青藏高原工程建设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针对在澜沧江流域察雅县城南侧斜坡新发现的9处大型—特大型滑坡,采取野外调查、试验测试和数值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特征、成因和现状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察雅县城滑坡具有规模大、切割深、地形阻止系数大等特征,滑坡堆积体现状具有多期蠕滑变形,表现为牵引式滑移的变形破坏特点,再次活动主要与降雨、河流侵蚀、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②综合滑坡的发育特征、运动特征、物质结构与组成、断层与历史地震4个方面,初步判断察雅县城滑坡的诱发因素为
为研究江西省赣州市主要耕作区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含量及人体健康风险,系统采集了赣州市主要耕作区水稻及根系土样品954组,分析了水稻籽实和根系土中Cd、Cr、Hg和Pb的含量及根系土pH值,利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表明:随着土壤pH值升高,水稻籽实中各重金属元素超标率逐渐降低,其中Cd是土壤和水稻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Cd的迁移能力和土壤pH值是决定水稻籽实重金属是否超标的主要因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总非致癌风险指数HI<
目的 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和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比研究临床症状、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和结肠菌群构成.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和TNBS组.造模期7 d.每日监测临床症状,包括体重和粪便隐血,造模结束时取结肠做组织病理诊断,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结肠内容物的菌群组成.结果 临床显示,DSS组从第3天开始排软便,第5天粪便隐血阳性,体重下降;TNBS组第2天体重下降,造模前4 d排软便和稀便,且粪便隐血阳性.剖检显示,两
目的 蓝藻水华引起的微囊藻毒素污染是世界性关注话题之一,微囊藻毒素LR(MC-LR)具有强特异性肝毒性,但其引起肝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细胞分子层面探讨MC-LR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小鼠原代肝细胞,加入梯度剂量的MC-LR(2.5~10 nmol/L)作用48 h,以未加毒素处理组为对照,检测MC-LR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包括ATP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DNA损伤(包括彗星试验和8-OHdG水平检测),并分析p53抑制剂pft-α作用下线粒体功能
隧道作为铁路穿越青藏高原中东部水热活动区的重要工程形式,探讨其遭受水热灾害的影响因素在隧道热害研究方面是有必要的.隧道热害预测手段是综合性的,其中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因易实施、性价比高而被广泛应用.热储温度是水热系统研究的重要参数,热储温度的推算因体系的复杂性很难全面考虑其地球化学作用过程而发生偏差.热储温度的Mg2+校正受热水作用的岩石类型、运移速率和热储构造条件的影响,因此采用Mg2+校正可以辅助分析多类型水热循环机制,据此可对隧道穿越水热体系遭遇的热害特征进行辨识.利用温标平衡理论,构建富Mg体系平衡判
目的 对6种常用品系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集3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150只SPF级小鼠和大鼠的210份粪便或肠道内容物样本,依据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通用引物对样本进行PCR扩增,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基于动物来源、品种品系、性别、年龄和肠道分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等因素,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来源相同的实验小鼠或大鼠的肠道菌群间相似性最高,而实验
造山系的演变与洋板块的形成、演化、消亡及洋/陆转换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大兴安岭弧盆系蕴含有丰富的铜金等多金属矿产,是研究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区域,但是关于大兴安岭弧盆系内古亚洲洋的演化历史与闭合时限、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贴的时空关系等问题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扎兰屯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图1-A、B) ,是大兴安岭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育大量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浅变质岩.早期的研究者认为,这些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或新元古代,代表兴安地块古老的结晶基底,并将其称为“扎兰屯地块”;之后有
中国的山区和高原发育的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的大江大河沿岸发育一系列严重和频繁的地质灾害.基于前期InSAR遥感解译的工作,通过现场的野外详细调查,最终确定了澜沧江昌都段的75处滑坡地质灾害,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砂泥岩软弱地层区滑坡、断裂控制型滑坡、堆积层滑坡共6类典型滑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澜沧江干流岸坡的滑坡中,堆积层的土质蠕滑滑坡最发育,河流切坡是临江土质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临江高位滑坡往往表现出高位但不远程的特征;②岩质滑坡中最发育的两类斜坡结构分别
碱性岩通常出现在后造山、裂谷或板内构造环境,可提供碰撞后或者板内拉张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壳-幔相互作用与岩浆演化过程、大陆地壳演化等重要信息.碱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富碱及稀土元素,其矿物组成通常以含有似长石或碱性铁镁矿物(如霞石、霓石、碱性闪石等)为特征,主要起源于富碱和稀土元素的上地幔[1] ,可能与碰撞造山作用、下地壳拆沉减薄作用、壳-幔相互作用等深部过程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在浅部地壳的历史记录和直接表现.因此,通过碱性岩的研究探索地球深部奥秘是一个重要的途径[2].霞石正长岩是碱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