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时,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光是个书画名家,还在山东的范县、潍县当过县官。这一日,他乘船去省城办事回来,行至昌乐城郊,看看天色已晚,便吩咐停船过夜。他到岸上的酒家要了几碟菜、一壶酒,提回船上。一个人坐在灯下边独斟自饮,边推敲诗文。
正在他兴致渐浓之时,忽然听见外面的船家高呼“有人投水”。他不由得一惊,丢下酒杯,挑起舱帘,吩咐船家:“快去救人!”好在这一带停泊的渡船很多,船夫们个个是游泳的好手。不一会儿,随着一片水声,那人已被救上了船。
郑板桥让船家把落水者唤到舱内盘问。只见那人浑身是水,哀叹一声,说:“我的冤情是弄不明白了!回去又无法交代,还不如一死了之。”
郑板桥听罢,感到奇怪,便叫他细细说来。那人道:“小的叫张旺,是淄博昌泰绸布庄的伙计,奉掌柜之命,来这里收账款。哪知昨晚投宿于昌乐升平客栈,寄存在账房里的一袋银两被调了包。回到店里,老板绝不会相信我的话,非要我赔偿不可。我家里穷,怎么赔得起这么大一笔钱啊?”
郑板桥问:“那你为什么不向官府告状呢?”
张旺说:“我到昌乐县衙去告了状。唉!也怪我自己不好。因为旅店人多嘴杂,我怕让人知道我带着这么多银子,会招来歹人盗抢。所以我在寄存包裹的时候,只说是一袋铜钱,店主人开给我的也是一袋铜钱的票据。县太爷问了当时店里住着的其他客人,他们也只知道我寄存的是一袋铜钱。现在既无人证,也无物证,我真是有口难辩呀。”
郑板桥听完后,便对张旺说:“你先换件衣服,去后舱好好地睡一觉,明天我带你去昌乐县,再由我来审理一番。”
第二天,郑板桥到了昌乐县衙,向县令说明了情况。县令立即传令差役,把客栈的店主和那些旅客都带到堂上来。不久,差役回禀:“除客栈的老板娘留在店里看家外,其余的人都已带到。”于是,郑板桥坐上大堂,一拍惊堂木,厉声对店主喝道:“你是如何以铜钱调换银两的,赶快从实招来!”
店主立刻大声呼冤:“他存的明明是铜钱,现在却管我要银两,分明是他在敲诈我。大老爷您可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啊!”旅客们也纷纷跪下,替店主申辩。
郑板桥笑笑,说:“我自小学过法术,自有办法来验证你们说的谁是谁非。”他叫店主把手伸过来,提起毛笔,在店主手心上写了个“银”字,随即命店主跪到大堂后面的院子里,在太阳底下张开巴掌,把墨迹晒干。
他说:“注意看好,如果你手上的这个‘银’字没了,就证明你偷了银子,要重重罚你。”店主心中感到奇怪,但也不敢反驳,只能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盯着手心里的“银”字,生怕把它晒没了。
郑板桥再命差役,去客栈把老板娘悄悄传来。他轻声对老板娘说:“你丈夫已招认了偷换张旺银两的事情,我看你也招了吧!”
老板娘当然矢口否认:“哪有这回事?”郑板桥说:“那你听我来问他。”他提高嗓门,向后面喊着问店主:“喂!‘银’字还在不在?”店主爽朗地回答:“还在!”
郑板桥勃然变色,对老板娘道:“你丈夫已经供认,难道你还要执迷不悟、拒不交代吗?”这时,老板娘才无可奈何,招认了夫妻俩见财起意,用铜板偷换银两的事情。郑板桥再把店主唤到堂上,店主见自己妻子已经招了,只得供认不讳。
郑板桥命差役押着他们,和张旺一起回店,取回了被掉包的银两。张旺对郑板桥当然是千恩万谢。郑板桥的声名也在山东一带越传越响了。
正在他兴致渐浓之时,忽然听见外面的船家高呼“有人投水”。他不由得一惊,丢下酒杯,挑起舱帘,吩咐船家:“快去救人!”好在这一带停泊的渡船很多,船夫们个个是游泳的好手。不一会儿,随着一片水声,那人已被救上了船。
郑板桥让船家把落水者唤到舱内盘问。只见那人浑身是水,哀叹一声,说:“我的冤情是弄不明白了!回去又无法交代,还不如一死了之。”
郑板桥听罢,感到奇怪,便叫他细细说来。那人道:“小的叫张旺,是淄博昌泰绸布庄的伙计,奉掌柜之命,来这里收账款。哪知昨晚投宿于昌乐升平客栈,寄存在账房里的一袋银两被调了包。回到店里,老板绝不会相信我的话,非要我赔偿不可。我家里穷,怎么赔得起这么大一笔钱啊?”
郑板桥问:“那你为什么不向官府告状呢?”
张旺说:“我到昌乐县衙去告了状。唉!也怪我自己不好。因为旅店人多嘴杂,我怕让人知道我带着这么多银子,会招来歹人盗抢。所以我在寄存包裹的时候,只说是一袋铜钱,店主人开给我的也是一袋铜钱的票据。县太爷问了当时店里住着的其他客人,他们也只知道我寄存的是一袋铜钱。现在既无人证,也无物证,我真是有口难辩呀。”
郑板桥听完后,便对张旺说:“你先换件衣服,去后舱好好地睡一觉,明天我带你去昌乐县,再由我来审理一番。”
第二天,郑板桥到了昌乐县衙,向县令说明了情况。县令立即传令差役,把客栈的店主和那些旅客都带到堂上来。不久,差役回禀:“除客栈的老板娘留在店里看家外,其余的人都已带到。”于是,郑板桥坐上大堂,一拍惊堂木,厉声对店主喝道:“你是如何以铜钱调换银两的,赶快从实招来!”
店主立刻大声呼冤:“他存的明明是铜钱,现在却管我要银两,分明是他在敲诈我。大老爷您可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啊!”旅客们也纷纷跪下,替店主申辩。
郑板桥笑笑,说:“我自小学过法术,自有办法来验证你们说的谁是谁非。”他叫店主把手伸过来,提起毛笔,在店主手心上写了个“银”字,随即命店主跪到大堂后面的院子里,在太阳底下张开巴掌,把墨迹晒干。
他说:“注意看好,如果你手上的这个‘银’字没了,就证明你偷了银子,要重重罚你。”店主心中感到奇怪,但也不敢反驳,只能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盯着手心里的“银”字,生怕把它晒没了。
郑板桥再命差役,去客栈把老板娘悄悄传来。他轻声对老板娘说:“你丈夫已招认了偷换张旺银两的事情,我看你也招了吧!”
老板娘当然矢口否认:“哪有这回事?”郑板桥说:“那你听我来问他。”他提高嗓门,向后面喊着问店主:“喂!‘银’字还在不在?”店主爽朗地回答:“还在!”
郑板桥勃然变色,对老板娘道:“你丈夫已经供认,难道你还要执迷不悟、拒不交代吗?”这时,老板娘才无可奈何,招认了夫妻俩见财起意,用铜板偷换银两的事情。郑板桥再把店主唤到堂上,店主见自己妻子已经招了,只得供认不讳。
郑板桥命差役押着他们,和张旺一起回店,取回了被掉包的银两。张旺对郑板桥当然是千恩万谢。郑板桥的声名也在山东一带越传越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