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极有可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从城市建设经验看,为建设和谐社会,需高度重视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对此,本文首先对城市突發事件以及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然后对提高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各项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本概念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政府机关必须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对城市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城市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脆弱性等特征,如果对突发事件管控不当,则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部分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管理工作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方式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一、城市突发事件以及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
城市突发事件指的是在政府的公共管理领域中,突发危害群众人身安全、公共财产安全以及公共环境的非常态事件。城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立即依据非常规程序,快速制定应对策略,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妥善应对突发事件。针对城市突发重大事故以及灾害,提出应急管理概念,要求政府以及各类公共机关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立即建立并应用反应机制,快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尽快以最低成本终止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危险状态,保证城市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不足
(一)宣传力度弱、公众参与度低。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需发挥领导作用,但是政府并不是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单一主体,政府应重视宣传工作,使得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城市突发应急事件管理中。
(二)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偏差。我国各级政府面对城市突发事件,往往重点关注救灾和救人,容易忽略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为了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应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
(三)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欠缺。很多城市已建成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但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工作具有不连续性特征,未重视对于城市突发事件的动态分析、预警以及预控。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一般紧急抽调工作人员,临时实施跨部门合作,无法保证应急管理的高效性。
(四)各职能部门之间应急联动协同不够。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不同部门之间需加强协调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部门往往过于强调部门利益,整体作战能力比较差,而应急能力一般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现如今,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部门有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军队、交通部门等,各部门根据自身突发事件特征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制定独立的应急救援体系,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各部门很难进行高效的跨领域合作。
(五)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很多城市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所需应用的基础设施依然没有达到防护标准,维护管理不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城市居民住宅区安全设施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另外,在城市公共区域规划建设中,没有满足安全设施设置需要,比如市政工程施工的时候未设置安全指示牌。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优化对策
(一)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在建立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政府有关部门、民间救助组织以及公众应加强配合。政府可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求,对群众积极宣传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民间救助组织以及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到突发事件管控工作中去,提高主人翁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创新多样化工作形式,灵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1]。
(二)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地方政府应积极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工作理念,救灾减灾并非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点,要求从根本上转变工作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各类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灾难的发生率。
(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新时期,各行各业均高速发展,在城市突发事件应对管理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妥善应对。在建立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时,应综合考虑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要求、方法以及善后工作要点。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确保能够快速行动,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制定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以及防范水平。通过将预警机制应用于城市突发事件管理中,可在对城市社会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突发状态以及无序状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将其传递至信息管理中心,提示城市突发事件管理机构予以高度重视,立即采取应对策略,避免对社会稳定运营状态造成不良影响。预警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大众媒体、志愿者积极参与等作用,应用检测系统针对城市突发事件发出预警[2]。
(四)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一般涉及很多部门的复杂因素。因此,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应对各类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和管理,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不同部门需加强协调配合,制定一体化以及系统性的综合管理制度,整合各类资源,对应急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应急管理所需资源。
(五)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现如今,我国各级政府均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并且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缺乏充足的财力以及物力,以至于影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如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则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力量薄弱,很难为群众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此,应加快促进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第一,对城市防灾防控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合理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避难以及疏散空间体系。第二,对城市防控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创新,改造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防控避难场所。第三,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公共场所、娱乐休闲场所以及避难设施进行有效结合,创建多功能基础设施,一旦城市发生突发事件,则可立即发挥功能性作用[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庞大。城市人口、产业和财富集中,并且经济文化活动频繁,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在城市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张辉,王维娜.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J].中国市场,2018(09):112-112.
[2]吴志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及其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7(05):143-145.
[3]吴丽慧,赵学彧,栾晓梅.旅游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8(19):115-117.
作者简介:
李颖(1980—),女,满族,辽宁凤城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关键词: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本概念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政府机关必须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对城市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城市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脆弱性等特征,如果对突发事件管控不当,则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部分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管理工作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方式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一、城市突发事件以及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
城市突发事件指的是在政府的公共管理领域中,突发危害群众人身安全、公共财产安全以及公共环境的非常态事件。城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立即依据非常规程序,快速制定应对策略,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妥善应对突发事件。针对城市突发重大事故以及灾害,提出应急管理概念,要求政府以及各类公共机关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立即建立并应用反应机制,快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尽快以最低成本终止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危险状态,保证城市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不足
(一)宣传力度弱、公众参与度低。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需发挥领导作用,但是政府并不是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单一主体,政府应重视宣传工作,使得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城市突发应急事件管理中。
(二)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偏差。我国各级政府面对城市突发事件,往往重点关注救灾和救人,容易忽略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为了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应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
(三)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欠缺。很多城市已建成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但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工作具有不连续性特征,未重视对于城市突发事件的动态分析、预警以及预控。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一般紧急抽调工作人员,临时实施跨部门合作,无法保证应急管理的高效性。
(四)各职能部门之间应急联动协同不够。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不同部门之间需加强协调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部门往往过于强调部门利益,整体作战能力比较差,而应急能力一般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现如今,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部门有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军队、交通部门等,各部门根据自身突发事件特征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制定独立的应急救援体系,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各部门很难进行高效的跨领域合作。
(五)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很多城市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所需应用的基础设施依然没有达到防护标准,维护管理不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城市居民住宅区安全设施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另外,在城市公共区域规划建设中,没有满足安全设施设置需要,比如市政工程施工的时候未设置安全指示牌。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优化对策
(一)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在建立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政府有关部门、民间救助组织以及公众应加强配合。政府可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求,对群众积极宣传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民间救助组织以及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到突发事件管控工作中去,提高主人翁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创新多样化工作形式,灵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1]。
(二)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地方政府应积极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工作理念,救灾减灾并非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点,要求从根本上转变工作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各类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灾难的发生率。
(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新时期,各行各业均高速发展,在城市突发事件应对管理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妥善应对。在建立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时,应综合考虑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要求、方法以及善后工作要点。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确保能够快速行动,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制定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以及防范水平。通过将预警机制应用于城市突发事件管理中,可在对城市社会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突发状态以及无序状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将其传递至信息管理中心,提示城市突发事件管理机构予以高度重视,立即采取应对策略,避免对社会稳定运营状态造成不良影响。预警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大众媒体、志愿者积极参与等作用,应用检测系统针对城市突发事件发出预警[2]。
(四)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一般涉及很多部门的复杂因素。因此,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应对各类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和管理,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不同部门需加强协调配合,制定一体化以及系统性的综合管理制度,整合各类资源,对应急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应急管理所需资源。
(五)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现如今,我国各级政府均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并且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缺乏充足的财力以及物力,以至于影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如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则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力量薄弱,很难为群众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此,应加快促进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第一,对城市防灾防控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合理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避难以及疏散空间体系。第二,对城市防控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创新,改造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防控避难场所。第三,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公共场所、娱乐休闲场所以及避难设施进行有效结合,创建多功能基础设施,一旦城市发生突发事件,则可立即发挥功能性作用[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庞大。城市人口、产业和财富集中,并且经济文化活动频繁,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在城市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张辉,王维娜.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J].中国市场,2018(09):112-112.
[2]吴志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及其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7(05):143-145.
[3]吴丽慧,赵学彧,栾晓梅.旅游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8(19):115-117.
作者简介:
李颖(1980—),女,满族,辽宁凤城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