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助“1”来解题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elyns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是一个很特殊的数,许多数学问题都与“1”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解题时如果让“1”或它的性质来参与,往往使问题简单化,现各举几例说明.
  1 巧借“1”例1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个老农民临终前,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有气无力地说:“我要见真主去了,这一生没有给你们留下更多的财产,只有19头牛,你们分了吧,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 说完就闭上眼睛,问老大、老二、老三各分得几头牛.
  解 从邻居借来1头牛,总数为19+1=20
  则老大应分得20×12=10
  老二应分得20×14=5
  老三应分得20×15=4
  剩下一头牛还给邻居,他们各自分得10、5、4头牛.
  2 巧加“1”例2
  设a、b、c均为正数,且ca+b  解 因为a、b、c均为正数,即a+b+c>0,
  所以a+bc>b+ca>c+ab,
  1+a+bc>1+b+ca>1+c+ab,
  a+b+cc>a+b+ca>a+b+cb,
  因为a+b+c>0,
  所以c  3 巧用“1”减例3
  若A=20002001-19992000,B=19992000-19981999,试比较A与B的大小.
  解 将A的两项分别用“1”减得
  A=(1-12001)-(1-12000)=12000-12001=12000×2001
  将B的两项分别用“1减得
  B=(1-12000)-(1-11999)=11999-12000=11999×2000
  因为12000×2001<11999×2000,
  所以A  4 巧减“1”例4
  解方程:xx-2+x-9x-7=x+1x-1+x-8x-6.
  解 方程中各项减去“1”得
  (xx-2-1)+(x-9x-7-1)=(x+1x-1-1)+(x-8x-6-1)
  2x-2-2x-7=2x-1-2x-6
  1x-2-1x-7=1x-1-1x-6
  解得x=4.
  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
  5 巧乘以“1”例5
  计算:(2+1)(22+1)(24+1)(28+1)(216+1).
  解 原式=1×(2+1)(22+1)(24+1)(28+1)(216+1)
   =(2-1)(2+1)(22+1)(24+1)(28+1)(216+1)
   =232-1.
  6 巧用12=1,1×a=a例6
  分解因式ab3-a3b+a2+b2+1.
  解 原式=1+(a2+b2)×1+(ab3-a3b)
   =12+(a2+b2)×1+(a2+ab)(b2-ab)
   =(1+a2+ab)(1+b2-ab).
  7 巧用a×1a=1(a≠0) 例7
  已知a是方程x2-3x+1=0的根,求2a2-5a-2+3a2+1的值.
  解 因为a是方程x2-3x+1=0的根,
  所以a2-3a+1=0,a2+1=3a,a≠0,
  因为a•1a=1,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是1a,
  则a+1a=3,
  2a2-5a-2+3a2+1
  =2(a2-3a+1)+a-4+33a
  =2×0+a+1a-4
  =3-4
  =-1.
其他文献
教材及内容:浙教版七下6.3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本节课是提取公因式法后公式法因式分解的第一课时,它是整式乘法中平方差公式的逆向运用.    1 做一做后追问公式逆用引入公式法    师:把一张如下图形状的卡纸剪开,拼成一张长方形卡纸,你认为该怎么剪?请动手剪一剪.  生1:如上图,沿着小正方形的下面或左面一边往左或往下剪,拼成的矩形即为.  师:卡纸剪拼前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那有不变的吗?
期刊
分类讨论问题是中考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很多学生谈“分类”色变.“分”与“不分”成为数学教学,特别是毕业班复习中教师关注的热点.下面我们不妨先分析几个题目.  例1 若x的相反数为3,|y|=5,则x+y的值为()  A.-8 B.2 C.8或-2 D.-8或2  解 由x的相反数为3得x=-3,再由|y|=5得y=±5.  当y=5时,x+y=2;  当y=-5时,x+y=-8,选D.  评注 由
期刊
复习是整合知识、提升认知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教师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把初中阶段所有的知识点分成若干个专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一般一两节课复习一个专题.从知识、技能、方法等多方面加以展开,纵向深入,既要使知识有一个“固着点”(基本图形),更应使知识有一个“生长点”(改变图形),对知识进行再归纳、再总结,深入理解知识间的关系,然后再过渡到专题的核心内容,在提出问题和解决
期刊
初中的概率是建立在等可能性基础上的古典概率,又是统计学中概率的理想结果.由于概率知识涉及到公平性,抛掷结果的偶然性及概率问题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较易受错误直觉的误导.虽然教材通过大量重复的实验,先获得频率稳定值,再概括概率定义,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活动,获得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但学生在处理概率问题的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概率问题为什么颇有争议,笔者结合自己在课堂内外或听课时,碰到对概率问题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数学活动经验是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这是我国首次在课程标准中将“基本活动经验”与传统“双基”并列提出,足见重视程度.日本也非常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
期刊
2008山东济宁中考数学试题第22题是这样的:  如图1,在Rt△ABC中,∠B=90°,BC>AB.  (1)在BC边上找一点P,使BP=BA,分别过点B、P作AC的垂线BD、PE,垂足分别为D、E;(2)在四条线段AD、BD、DE、PE中,某些线段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请你写出一个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等式中含有其中的2条或3条线段),并说明等式成立的理由.   本题是一道操作开放型题,第
期刊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9年第4期刊登的“让解题更自然一些”一文(以下简称原文),阅后颇为受益.原文作者在文中说:“……,如对于例1:已知a1-b2+b1-a2=1,求证:a2+b2=1.……,由1-b2、1-a2只能确定-1≤a≤1,-1≤b≤1,对a,b中有一个为负数的情况是无法通过构造圆的内接四边形来证明的.…….”笔者以为原文作者求出的字母a,b的取值范围是错误的,下面试
期刊
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我们于2007年秋季开始使用,已经五年了.目前,已进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根据本人五年来使用这套教科书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以及本校本地区教师使用该教科书之后的交流研讨,笔者觉得一方面这套教科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的感觉认为本套教科书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新《课标》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
期刊
2009年4月湖北省第二届初中新课程教学精英赛(数学)在湖北武汉举行. 笔者有幸参加了其中的说课比赛,《变量与函数》说课获得说课类一等奖,并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现将自己的说课稿整理出来,以期与广泛的同仁探讨、交流.   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的教学,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是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从第94页到98页. 武汉市第三寄宿中
期刊
2.4 内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科书中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做到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得到相应的训练,完成对《标准》提供的所有学习内容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照顾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出了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符合“不同的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