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前提下,每个关注健康的人都会思考“我如何防止毒从口入”?去年,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曾经在他的微博上公开分享了“我如何降低食物中毒概率”的9个做法:1)自己种菜,买有机农场菜,2)台湾、东南亚水果,3)多吃牛羊(因为它们吃草),少吃猪鸡鸭,4)欧洲三文鱼、鳕鱼,5)水过滤后,再用美国锅煮沸,6)新西兰奶粉、合资“万得妙”牛奶酸奶,6)乡下柴鸡蛋、柴鸡,7)台湾皮蛋、酱油,8)港台面条、罐头、零食,9)泰国米。一时间引起众多网友热议,支持的、质疑的、反对的都有。
以我个人的观点,这9条只是分享他自己的降低食物中毒概率的预防措施,不是强求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健康是一种责任,养生是一种态度。李开复的观点只是说明了他对健康、对安全的责任和态度。
“民以食为天”还是“食以安为先”
饮食的学问博大精深,既涉及精神、心理、道德、行为等方面,也关乎口味、营养、安全、健康、治病等方面,不能用一个尺度、一个标准来衡量。
例如,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战国时和汉末的著名医学家扁鹊和张仲景明确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的科学饮食观点,充分说明了食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是这句话换个场景就有问题了:杂粮馒头VS色素馒头;精瘦肉VS“瘦肉精”;两条腿的鸡VS“速成鸡”;没有腿的鱼VS畸形鱼、怪味鱼;鲜牛奶VS“皮革奶”、三聚氰胺奶……如此举不胜举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同样是食物,是否会让你在选择食物时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是否会让你不仅记得“民以食为天”,更会想起“食以安为先”的忠告?
的确,在食物的选择上,要考虑的不仅是饱腹、口味、价格,更重要的还有安全、健康、营养。当然在另外的一种极端处境下的选择又会不同:饥荒、战争的年代,地震、塌方的时刻,食物的匮乏已经威胁到生命,甚至连不是食物的皮带、皮鞋、尿液也成为延续生命的希望的时候,谁还会考虑好不好吃?安不安全?卫生不卫生?健康不健康?所以,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是应该有前提和背景的。
食品安全和食物营养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
食品安全和食物营养这两个词是眼下比较热门的词,容易混淆也容易误解。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食物营养指食物本身含有的营养素种类、数量、比例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个概念相关而不等同。
在李开复的9点做法中,针对的是食品安全,是他认为降低食物中毒概率的预防措施。而从有机蔬菜与用农药的蔬菜、柴鸡与“肉鸡”、台湾水果与大陆水果的食物营养差别相比,差异不显著的角度,并不能说明食物的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如同现在的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上等同或几近等同于天然食物,甚至还在抗病力、产量、成本等方面超越天然食物,但在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上远不如天然食物令人放心。
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应该首先考虑安全性,然后考虑营养问题,最后才是口味。
食品安全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所以一般人认为,有机食品代表纯天然,是健康食品,放心食品。
其实这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第一,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食品很难有,即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但是空气、土壤、水源及周边环境很难做到无污染,按最新报道,即使是地下水源由于有害废水的排放无污染的不到3%,何况是地上的河水、沟塘水、雨水?所以法国食品安全局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中的对比分析发现,有机食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通常会更低,但对重金属、二噁英、真菌毒素、微生物等危害物残留分析也发现无法判定哪一种体系的食品更安全。
第二,有机食品的真伪认证很难,尽管有标签、有证书,如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冒名顶替、滥竽充数,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不讲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也未必保证你花大价钱买到的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即使是外国进口的食品也存在各种问题,近期发生的欧洲“马肉风波”,“挂牛头卖马肉”,新西兰“奶粉风波”,“双氰胺”超标,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商业欺诈的问题国内外都有,不必盲目崇洋媚外。
第三,普通农产品在生长、加工过程中虽然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只要符合国家要求,未必危及健康。引起我们重视的应该是提倡讲行业道德、讲诚信,不违章,不欺诈,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赢得民心所向,才能让人买得放心,吃得放心。就不会出现现在社会的怪现象:养鸡的不吃鸡,养鱼的不吃鱼,做馒头的不吃馒头,做包子的不吃包子,搞水质研究的不喝自来水……
第四,食品安全讲究的是鲜活,环节少。一些进口食品无论是欧洲的深海鱼还是热带水果,在当地是鲜活的、无污染的,由于中间环节多、时间长,要保鲜是很难的,到我们手中营养丢失、有害成分的增加是必然的。而本地产的水果、水产鲜活没有问题,要把握的是不要买到“药袋苹果”、“怪味鱼”、畸形鱼。所以,食品安全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不仅在于吃什么?更在于吃多少?怎么吃?
其实我们讨论预防食物中毒把好入口关不仅在于吃什么?更在于吃多少和怎么吃?为什么这么说呢?最现实、通俗的例子就是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老人,他们既没有吃欧洲进口的深海鱼、东南亚的水果,也没有喝美国锅烧的水,一样活过百岁。健康更多的取决于环境、心态和生活方式,其中合理饮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设想一下,只有健康的原料,却用垃圾的吃法,能保证不损伤身体吗?买来了欧洲的三文鱼、鳕鱼,台湾、东南亚水果,港台面条、罐头、零食,柴鸡、柴鸡蛋等(姑且不说这些食品其中还有问题),如果因为好吃而一次吃多了,或者因为怕变质浪费而吃过量了,都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出现腹胀、腹泻等,同时还增加了心肝肾功能的负担,使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痛风、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几率增加;如煎炸三文鱼、鳕鱼,会因高温使脂肪变性而造成致癌物质增加。
所以,关注健康的人,不仅要关注食物原料的选择,还要关注科学的烹饪、合理的饮食,配合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心理,才能真正促进健康。
作者简介
李群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营养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江苏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学组组长。
以我个人的观点,这9条只是分享他自己的降低食物中毒概率的预防措施,不是强求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健康是一种责任,养生是一种态度。李开复的观点只是说明了他对健康、对安全的责任和态度。
“民以食为天”还是“食以安为先”
饮食的学问博大精深,既涉及精神、心理、道德、行为等方面,也关乎口味、营养、安全、健康、治病等方面,不能用一个尺度、一个标准来衡量。
例如,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战国时和汉末的著名医学家扁鹊和张仲景明确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的科学饮食观点,充分说明了食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是这句话换个场景就有问题了:杂粮馒头VS色素馒头;精瘦肉VS“瘦肉精”;两条腿的鸡VS“速成鸡”;没有腿的鱼VS畸形鱼、怪味鱼;鲜牛奶VS“皮革奶”、三聚氰胺奶……如此举不胜举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同样是食物,是否会让你在选择食物时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是否会让你不仅记得“民以食为天”,更会想起“食以安为先”的忠告?
的确,在食物的选择上,要考虑的不仅是饱腹、口味、价格,更重要的还有安全、健康、营养。当然在另外的一种极端处境下的选择又会不同:饥荒、战争的年代,地震、塌方的时刻,食物的匮乏已经威胁到生命,甚至连不是食物的皮带、皮鞋、尿液也成为延续生命的希望的时候,谁还会考虑好不好吃?安不安全?卫生不卫生?健康不健康?所以,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是应该有前提和背景的。
食品安全和食物营养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
食品安全和食物营养这两个词是眼下比较热门的词,容易混淆也容易误解。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食物营养指食物本身含有的营养素种类、数量、比例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个概念相关而不等同。
在李开复的9点做法中,针对的是食品安全,是他认为降低食物中毒概率的预防措施。而从有机蔬菜与用农药的蔬菜、柴鸡与“肉鸡”、台湾水果与大陆水果的食物营养差别相比,差异不显著的角度,并不能说明食物的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如同现在的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上等同或几近等同于天然食物,甚至还在抗病力、产量、成本等方面超越天然食物,但在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上远不如天然食物令人放心。
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应该首先考虑安全性,然后考虑营养问题,最后才是口味。
食品安全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所以一般人认为,有机食品代表纯天然,是健康食品,放心食品。
其实这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第一,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食品很难有,即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但是空气、土壤、水源及周边环境很难做到无污染,按最新报道,即使是地下水源由于有害废水的排放无污染的不到3%,何况是地上的河水、沟塘水、雨水?所以法国食品安全局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中的对比分析发现,有机食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通常会更低,但对重金属、二噁英、真菌毒素、微生物等危害物残留分析也发现无法判定哪一种体系的食品更安全。
第二,有机食品的真伪认证很难,尽管有标签、有证书,如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冒名顶替、滥竽充数,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不讲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也未必保证你花大价钱买到的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即使是外国进口的食品也存在各种问题,近期发生的欧洲“马肉风波”,“挂牛头卖马肉”,新西兰“奶粉风波”,“双氰胺”超标,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商业欺诈的问题国内外都有,不必盲目崇洋媚外。
第三,普通农产品在生长、加工过程中虽然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只要符合国家要求,未必危及健康。引起我们重视的应该是提倡讲行业道德、讲诚信,不违章,不欺诈,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赢得民心所向,才能让人买得放心,吃得放心。就不会出现现在社会的怪现象:养鸡的不吃鸡,养鱼的不吃鱼,做馒头的不吃馒头,做包子的不吃包子,搞水质研究的不喝自来水……
第四,食品安全讲究的是鲜活,环节少。一些进口食品无论是欧洲的深海鱼还是热带水果,在当地是鲜活的、无污染的,由于中间环节多、时间长,要保鲜是很难的,到我们手中营养丢失、有害成分的增加是必然的。而本地产的水果、水产鲜活没有问题,要把握的是不要买到“药袋苹果”、“怪味鱼”、畸形鱼。所以,食品安全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不仅在于吃什么?更在于吃多少?怎么吃?
其实我们讨论预防食物中毒把好入口关不仅在于吃什么?更在于吃多少和怎么吃?为什么这么说呢?最现实、通俗的例子就是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老人,他们既没有吃欧洲进口的深海鱼、东南亚的水果,也没有喝美国锅烧的水,一样活过百岁。健康更多的取决于环境、心态和生活方式,其中合理饮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设想一下,只有健康的原料,却用垃圾的吃法,能保证不损伤身体吗?买来了欧洲的三文鱼、鳕鱼,台湾、东南亚水果,港台面条、罐头、零食,柴鸡、柴鸡蛋等(姑且不说这些食品其中还有问题),如果因为好吃而一次吃多了,或者因为怕变质浪费而吃过量了,都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出现腹胀、腹泻等,同时还增加了心肝肾功能的负担,使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痛风、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几率增加;如煎炸三文鱼、鳕鱼,会因高温使脂肪变性而造成致癌物质增加。
所以,关注健康的人,不仅要关注食物原料的选择,还要关注科学的烹饪、合理的饮食,配合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心理,才能真正促进健康。
作者简介
李群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营养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江苏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学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