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底气和信心十足的今天,东方大国将重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刻,越来越多的“蓝眼睛”和“黄皮肤”乐意来到中国交流、学习或是工作。其中,为数不少的外籍教师走进中学任教,英语外教居多。不可否认,总体上来说,外教的加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了学生听说水平,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和人文素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不少中学在引入外教的主要目的、对外教的审核及作用、中教和外教如何有效合作等诸多问题上,很多学校并不能做到正确、客观和理智。下面,笔者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1. 客观面对引入外教的现状
1.1引入外教的目的差异较大
引入外籍教师的中学中,所有学校都希望通过外教的加入,能够达到提升自己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促进学校外语教学水平等目的。但是,个别学校仍然目标单一,不是通过严格加强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而是幻想通过外籍教师的加入,来达到改善学校外语教学质量、提升本校办学层次、扩大招生规模和人数等目的。
1.2引入学校的区域差异较大
调查显示,相比之下,城镇中学比乡村学校占比大得多,主要原因仍然是我国目前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学校之间对比显示,很多的外国语学校引入外教,外教的加入更能满足这些学校学生外语学习方面的需要,为数不多的普通中学存在外教,而相当一部分中学没有外籍教师。
1.3引入外教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辦学规模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不同,引入外教的渠道、目的、审核等方面迥异,造成引入的外教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外籍教师本国名牌大学毕业,有的已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有的是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更有甚者极个别外教没有上过大学,连本国教师资格证还没有取得。
2. 正确认识外籍教师的作用
2.1切忌过分夸大外教的作用
中学乃至大学引入外教的做法由来已久,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激发本校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中外教师的交流和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是在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决不能过分夸大外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事实上,尤其是中学教学,目前以及以后仍然必须以中教为主,外教为辅。
2.2理性认识外教的积极作用
毋庸置疑,外籍教师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讲话方式诙谐幽默、授课方式启发较多、问题答案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真正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自觉形成跨文化意识,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外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外教的加入,方便了中籍教师和外教进行零距离切磋和交流,使得外籍教师能够充分了解、体会和学习优美的汉语,进一步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3有效避免外教的负面影响
外籍教师引入学校,这种做法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避免外教的负面影响,将会背离初衷,适得其反。一些中籍教师盲目模仿外教教学方法,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授课方式;有些学生喜欢外教上课,轻视中籍教师讲授内容,结果成绩下降;更有个别学校过分宣传外教入校,以此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进而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反而轻视了学校管理,造成学校整体水平下滑的结果。
3. 外籍教师引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正确选择引入渠道
由于外籍教师引入手续相对复杂,外教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明显,一旦引入,外教将在引入学校工作一段时间,所以要尽可能通过国家外专局等官方渠道推荐。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校教师、留学生的海外关系引荐、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推荐等常规渠道引入外籍教师。
3.2严格把握引入质量
正确的外籍教师引入渠道相对可以保证外教的素质和质量,但是,仍然需要学校认真核对外籍教师的基本信息,严格考查引入对象的教师资格、语言能力、教学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真正引进符合本校实际需要、工作认真负责、综合素养较高的外籍教师人才。
3.3创建有效教学模式
中籍教师授课为主、外教为辅的授课方式仍然是目前和今后要长期实施的教学模式。引入外籍教师授课,是对中籍教师教学有益和必要的补充,正确合理的外教授课规划,在教学效果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建立中籍教师和外教合作教学的模式,来共同完成日常教学任务,逐步提高学生整体外语水平,进而提高学校外语教学核心竞争力。
3.4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笔者发现在外籍教师独自授课的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授课缺乏系统性、课堂组织松散、操练不到位等等,致使外籍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学校非常有必要建立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引入外籍教师的过程中,一旦确定好合适人选,要与对方签订中英文对照合同,建立起合法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外教的工作热情,提高外籍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得外籍教师的引入起到促进中外友好关系的作用,真正成为中外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
[1] 林渊. 浅谈英语教育领域的外教管理[J]. 唯实:现代管理,2015(10).
[2] 何蕾.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外教问题[J]. 南北桥,2017(14).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1. 客观面对引入外教的现状
1.1引入外教的目的差异较大
引入外籍教师的中学中,所有学校都希望通过外教的加入,能够达到提升自己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促进学校外语教学水平等目的。但是,个别学校仍然目标单一,不是通过严格加强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而是幻想通过外籍教师的加入,来达到改善学校外语教学质量、提升本校办学层次、扩大招生规模和人数等目的。
1.2引入学校的区域差异较大
调查显示,相比之下,城镇中学比乡村学校占比大得多,主要原因仍然是我国目前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学校之间对比显示,很多的外国语学校引入外教,外教的加入更能满足这些学校学生外语学习方面的需要,为数不多的普通中学存在外教,而相当一部分中学没有外籍教师。
1.3引入外教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辦学规模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不同,引入外教的渠道、目的、审核等方面迥异,造成引入的外教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外籍教师本国名牌大学毕业,有的已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有的是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更有甚者极个别外教没有上过大学,连本国教师资格证还没有取得。
2. 正确认识外籍教师的作用
2.1切忌过分夸大外教的作用
中学乃至大学引入外教的做法由来已久,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激发本校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中外教师的交流和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是在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决不能过分夸大外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事实上,尤其是中学教学,目前以及以后仍然必须以中教为主,外教为辅。
2.2理性认识外教的积极作用
毋庸置疑,外籍教师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讲话方式诙谐幽默、授课方式启发较多、问题答案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真正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自觉形成跨文化意识,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外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外教的加入,方便了中籍教师和外教进行零距离切磋和交流,使得外籍教师能够充分了解、体会和学习优美的汉语,进一步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3有效避免外教的负面影响
外籍教师引入学校,这种做法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避免外教的负面影响,将会背离初衷,适得其反。一些中籍教师盲目模仿外教教学方法,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授课方式;有些学生喜欢外教上课,轻视中籍教师讲授内容,结果成绩下降;更有个别学校过分宣传外教入校,以此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进而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反而轻视了学校管理,造成学校整体水平下滑的结果。
3. 外籍教师引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正确选择引入渠道
由于外籍教师引入手续相对复杂,外教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明显,一旦引入,外教将在引入学校工作一段时间,所以要尽可能通过国家外专局等官方渠道推荐。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校教师、留学生的海外关系引荐、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推荐等常规渠道引入外籍教师。
3.2严格把握引入质量
正确的外籍教师引入渠道相对可以保证外教的素质和质量,但是,仍然需要学校认真核对外籍教师的基本信息,严格考查引入对象的教师资格、语言能力、教学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真正引进符合本校实际需要、工作认真负责、综合素养较高的外籍教师人才。
3.3创建有效教学模式
中籍教师授课为主、外教为辅的授课方式仍然是目前和今后要长期实施的教学模式。引入外籍教师授课,是对中籍教师教学有益和必要的补充,正确合理的外教授课规划,在教学效果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建立中籍教师和外教合作教学的模式,来共同完成日常教学任务,逐步提高学生整体外语水平,进而提高学校外语教学核心竞争力。
3.4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笔者发现在外籍教师独自授课的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授课缺乏系统性、课堂组织松散、操练不到位等等,致使外籍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学校非常有必要建立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引入外籍教师的过程中,一旦确定好合适人选,要与对方签订中英文对照合同,建立起合法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外教的工作热情,提高外籍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得外籍教师的引入起到促进中外友好关系的作用,真正成为中外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
[1] 林渊. 浅谈英语教育领域的外教管理[J]. 唯实:现代管理,2015(10).
[2] 何蕾.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外教问题[J]. 南北桥,2017(14).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