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挑食、厌食是幼儿期常见的一种饮食现象,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幼儿饮食习惯、教养方式、幼儿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幼儿厌食的因素,以期为教师和家长纠正幼儿厌食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厌食;饮食习惯;教养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健康饮食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其中幼儿厌食表现得尤为突出。厌食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完善,进而降低幼儿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智力甚至会影响幼儿生命。很多老师、家长也都抱怨幼儿挑食厌食的情况,但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使幼儿克服厌食这一常见现象,我们必须先分析导致幼儿厌食的因素,才能采取有针对地性的措施。笔者以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同同(化名)为例,进行观察分析,以期揭示导致幼儿厌食的典型因素。幼儿厌食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外,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结构、环境和教养方式等也是导致幼儿挑食厌食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1.不规律的饮食以及零食的增加,促使幼儿厌食
如今生活节奏变快,使得人们的饮食不规律。很多父母早上起不来,尤其是周末,于是连带着幼儿也不吃早餐,而是吃些零食或中午多吃,这在城市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不定时、不定点、不定量的进食也是幼儿不愿吃饭的重要因素。
同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爷爷奶奶对他们很疼爱,经常要什么吃的,爷爷奶奶都会满足,在饮食方面也不例外,就是因为这样家中各式各样的零食从不断。周末时,经常玩累了就回家找零食,结果到正餐时就开始不吃饭,久而久之对饭的兴趣降低。从上小班下学期开始,同同开始在幼儿园也不吃饭,下午回到家,爷爷怕他饿,就会给他喝牛奶,吃面包、巧克力、果冻、饼干等,晚上又不吃饭。
从同同的案例中可以分析得出,同同在三岁前会吃饭,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零食的摄入增多影响幼儿正餐的摄入时间和食量,最终也就会降低幼儿对主食的兴趣,从而导致厌食。其实我们家长要知道小孩一两餐不吃不会怎么样,控制他的零食,安排有规律的饮食,适当的“饿”能有效地预防幼儿的厌食。
2.长期的偏食、挑食,导致幼儿厌食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独生子的比例增大,因此每个幼儿在家都是宝,想吃什么基本上都可以实现。选择越多越会挑剔,饮食也是如此。笔者在信丰贵源幼儿园走访时发现,一中班34人中大概20人左右都会挑食,要么不吃蒜,要么不吃辣,有多人厌食,每次吃饭对他们来说都是煎熬。这也颇让教师和家长着急。
同同是家中长孙,爷爷奶奶对其溺爱。3岁前同同不挑食,可是3岁半左右同同开始喜欢荤菜不爱吃蔬菜,而且每顿饭不能有蒜、葱、辣椒。爷爷奶奶也试过一些方法让他吃蔬菜,可当同同以不吃饭或哭闹来对抗他们时,爷爷奶奶就会投降。于是每次为了能让同同吃上饭,吃饭前都要把他的菜挑干净。就这样,长久下来同同变得挑食、偏食,以至于现在厌食。家长的迁就也就促成了幼儿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在饮食方面表现为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形成挑食、偏食,的毛病。长期的挑食、偏食会导致幼儿对饭菜的反感,进而不愿进餐,当逼着他吃时,幼儿会哭泣或呕吐,最后变成厌食。
3.进餐时间过长,导致幼儿厌食
幼儿3-6岁时好奇心很强,也是生活自理能力形成期,幼儿开始学会自己吃饭。然而有研究表明,幼儿一餐饭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幼儿吃饭会很慢或很快。魏梅、袁丽梅对2-6岁幼儿的饮食时间做过调查,其结果发现,在饮食方面有1/3幼儿吃饭过慢,时间在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
同同在3岁左右吃饭基本上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随着同同长大,家人开始让他自己吃饭,他会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边吃饭边和弟弟玩着其他的玩具。除此之外,同同平时吃饭时会把饭包裹在嘴巴里不下咽,有时候甚至要吃到一个多小时。到后来吃饭时间一长,吃饭的量就减少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同同吃饭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食物不消化,而且久而久之胃容量会减小,对食物的兴趣减弱,也就是说,长期的进食拖拉会使得幼儿的胃容量减小,食欲减弱,最终导致偏食、厌食。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
1.家长包办式喂养,促成幼儿厌食
其实有时候孩子的厌食家长要负很大的责任。孩子三岁左右正是好奇心萌生时期,家长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独立和为自己服务。可是多数家长会认为幼儿还太小,不让幼儿自己吃饭;或者家长尝试放手,但看到吃饭时幼儿弄的满桌都是饭时又选择去喂。
同同3岁左右时对勺子相当感兴趣,但是由于手部小肌肉发育还不充分,对勺子的操控还不准确熟练。他吃饭时经常弄得到处是饭粒;大人都吃完了,他才吃到一小半。爷爷经常就会说:“你看看你吃的到处都是,多浪费。”后来爷爷干脆就给同同喂饭。到四岁爷爷希望培养他自己独立吃饭时,同同却不肯了。这样的喂养方式相当于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他只要张嘴吃就可以了。其实这是阻碍了幼儿自己对于主食的认识和兴趣,减弱了幼儿的食欲。他会把吃饭当成一种任务,久而久之,幼儿会厌烦吃饭,最终造成厌食。
2.隔代教养方式,加速幼儿的厌食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隔代教养模式越来越普遍。所以家庭的饮食行为和观念对幼儿的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父母由于上班忙无暇照顾孩子,幼儿的生活便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对幼儿饮食的看法往往比较片面,只要幼儿会吃饭,能吃到东西就可以,而不管他是怎么吃的,忽视了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同同天生好动,每次吃饭都要边看电视才肯坐着吃饭。有一次吃午饭,同同看着电视吃饭,等到大家都吃完了,他才吃一点点,爷爷就生气地把电视关了。结果同同就耍脾气,不管爷爷怎么逼都不吃,后来还是爷爷心软,答应同同只要他吃饭,就可以看电视。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养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他们对幼儿的教育更多只顾及到短期的影响,对儿孙辈比较的溺爱,比如在饮食方面,他们只是简单地想让幼儿吃饭而已,没有从根本上去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这种教育背景影响下的幼儿渐而对食物的兴趣降低,饮食对他们来说只是任务,长期下来也造成了部分幼儿的偏食厌食的毛病。
3.家长自身不良饮食行为及观念,导致幼儿厌食
家庭是幼儿饮食最主要的场所,而幼儿了解饮食最主要是通过家长的介绍以及模仿家长的饮食行为,因此家长自己对食物的喜好、饮食行为、营养的观念以及家长间饮食态度的不一致对幼儿挑食厌食有很重要的影响。同同对爷爷很崇拜,把爷爷当作自己的偶像。同同爷爷就很不爱吃鱼,但是他知道鱼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有一天,奶奶特地在做鱼时加入红绿辣椒和胡萝卜丝,就是为了让鱼的色泽好看有食欲,可当端上来时同同却说:“爷爷不爱吃的我也不爱吃,那是不好吃的。”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对幼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都挑食、厌食,自然孩子也会受影响。
同同平时不爱喝汤,但爷爷奶奶认为他吃的饭少,就应该多补充一些营养。所以,经常弄一些排骨汤或鸡汤,每次都会哄着他喝。同同不喝,爷爷会拿他和弟弟做比较。有时候很生气就会说“爷爷不理你了”,或者会吓唬他不喝就出去,同同才会喝一点。家长对饮食的观念,如饮食的营养均衡搭配等,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其实在日常喂食过程中,家长会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幼儿不愿进食时总是采取强迫和惩罚的方式,试图去增加幼儿的食量,熟不知,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和对进餐的抵触情绪。
4.进餐注意力分散,导致幼儿厌食
在吃饭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家长端着饭碗跟在幼儿的后面,他们还会时不时连哄带骗地对幼儿说,“来吃一口,你就更厉害了”等,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严重。研究者在一群幼儿中随机抽取了216人,发现就餐时“边吃边玩”的占57%,“边吃边走”的占31.4%,“边吃边看电视”的占60.9%,这也说明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三、幼儿园饮食教育的缺失
幼儿园是幼儿除家庭外的主要生活场所,也是承担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厌食与幼儿园的饮食教育缺失密切相关。幼儿园的食谱是需要经过营养均衡搭配,难免会有幼儿不喜欢的菜,而幼儿园的课程也较少涉及幼儿饮食教育方面。中班上学期开学前老师来家访,同同对爷爷说:“爷爷你告诉老师我本来就不吃饭的。”这说明他在幼儿园可能就因为厌食被老师批评过,导致他对吃饭这件事产生恐惧。
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幼儿同伴之间的竞争,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加剧了幼儿厌食的倾向,进一步导致幼儿对吃饭的恐惧和厌倦。这也说明了精神环境在幼儿饮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该转变观念,要多鼓励和引导幼儿科学饮食,而不是强迫幼儿的进食,要多一些耐心。
四、疾病等生物学因素影响
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肠道疾病等生物性因素对幼儿的饮食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在小时候容易缺乏微量元素,如锌和维生素B。幼儿缺锌会影响其舌的感受性,从而降低对食物的食欲;缺乏维生素B,降低幼儿的肠道蠕动性,阻碍食物的消化。
此外,幼儿期的某些疾病,例如,消化道疾病、胃炎等也会引起消化能力下降,表现为食欲不振。往往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还会伴随着其他明显的症状。这也需要家长自身了解一些幼儿常见的科学保健知识,及时发现幼儿身体方面的异常,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否则也可能加剧幼儿厌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崔爱丽.国内幼儿饮食行为研究综述[J].南京师范大学(早期教育),2011(3).
[2]陈彩娥,方静亚.幼儿挑食、厌食的成因与对策[J].幼儿卫生保健,2008(4).
[3]李君.幼儿厌食的原因及家庭防治方法[J].山东教育,2004(6).
作者简介:曹晓刚,男,赣南师范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研室,讲师。
关键词:幼儿厌食;饮食习惯;教养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健康饮食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其中幼儿厌食表现得尤为突出。厌食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完善,进而降低幼儿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智力甚至会影响幼儿生命。很多老师、家长也都抱怨幼儿挑食厌食的情况,但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为了使幼儿克服厌食这一常见现象,我们必须先分析导致幼儿厌食的因素,才能采取有针对地性的措施。笔者以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同同(化名)为例,进行观察分析,以期揭示导致幼儿厌食的典型因素。幼儿厌食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外,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结构、环境和教养方式等也是导致幼儿挑食厌食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1.不规律的饮食以及零食的增加,促使幼儿厌食
如今生活节奏变快,使得人们的饮食不规律。很多父母早上起不来,尤其是周末,于是连带着幼儿也不吃早餐,而是吃些零食或中午多吃,这在城市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不定时、不定点、不定量的进食也是幼儿不愿吃饭的重要因素。
同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爷爷奶奶对他们很疼爱,经常要什么吃的,爷爷奶奶都会满足,在饮食方面也不例外,就是因为这样家中各式各样的零食从不断。周末时,经常玩累了就回家找零食,结果到正餐时就开始不吃饭,久而久之对饭的兴趣降低。从上小班下学期开始,同同开始在幼儿园也不吃饭,下午回到家,爷爷怕他饿,就会给他喝牛奶,吃面包、巧克力、果冻、饼干等,晚上又不吃饭。
从同同的案例中可以分析得出,同同在三岁前会吃饭,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零食的摄入增多影响幼儿正餐的摄入时间和食量,最终也就会降低幼儿对主食的兴趣,从而导致厌食。其实我们家长要知道小孩一两餐不吃不会怎么样,控制他的零食,安排有规律的饮食,适当的“饿”能有效地预防幼儿的厌食。
2.长期的偏食、挑食,导致幼儿厌食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独生子的比例增大,因此每个幼儿在家都是宝,想吃什么基本上都可以实现。选择越多越会挑剔,饮食也是如此。笔者在信丰贵源幼儿园走访时发现,一中班34人中大概20人左右都会挑食,要么不吃蒜,要么不吃辣,有多人厌食,每次吃饭对他们来说都是煎熬。这也颇让教师和家长着急。
同同是家中长孙,爷爷奶奶对其溺爱。3岁前同同不挑食,可是3岁半左右同同开始喜欢荤菜不爱吃蔬菜,而且每顿饭不能有蒜、葱、辣椒。爷爷奶奶也试过一些方法让他吃蔬菜,可当同同以不吃饭或哭闹来对抗他们时,爷爷奶奶就会投降。于是每次为了能让同同吃上饭,吃饭前都要把他的菜挑干净。就这样,长久下来同同变得挑食、偏食,以至于现在厌食。家长的迁就也就促成了幼儿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在饮食方面表现为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形成挑食、偏食,的毛病。长期的挑食、偏食会导致幼儿对饭菜的反感,进而不愿进餐,当逼着他吃时,幼儿会哭泣或呕吐,最后变成厌食。
3.进餐时间过长,导致幼儿厌食
幼儿3-6岁时好奇心很强,也是生活自理能力形成期,幼儿开始学会自己吃饭。然而有研究表明,幼儿一餐饭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幼儿吃饭会很慢或很快。魏梅、袁丽梅对2-6岁幼儿的饮食时间做过调查,其结果发现,在饮食方面有1/3幼儿吃饭过慢,时间在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
同同在3岁左右吃饭基本上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随着同同长大,家人开始让他自己吃饭,他会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边吃饭边和弟弟玩着其他的玩具。除此之外,同同平时吃饭时会把饭包裹在嘴巴里不下咽,有时候甚至要吃到一个多小时。到后来吃饭时间一长,吃饭的量就减少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同同吃饭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食物不消化,而且久而久之胃容量会减小,对食物的兴趣减弱,也就是说,长期的进食拖拉会使得幼儿的胃容量减小,食欲减弱,最终导致偏食、厌食。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
1.家长包办式喂养,促成幼儿厌食
其实有时候孩子的厌食家长要负很大的责任。孩子三岁左右正是好奇心萌生时期,家长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独立和为自己服务。可是多数家长会认为幼儿还太小,不让幼儿自己吃饭;或者家长尝试放手,但看到吃饭时幼儿弄的满桌都是饭时又选择去喂。
同同3岁左右时对勺子相当感兴趣,但是由于手部小肌肉发育还不充分,对勺子的操控还不准确熟练。他吃饭时经常弄得到处是饭粒;大人都吃完了,他才吃到一小半。爷爷经常就会说:“你看看你吃的到处都是,多浪费。”后来爷爷干脆就给同同喂饭。到四岁爷爷希望培养他自己独立吃饭时,同同却不肯了。这样的喂养方式相当于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他只要张嘴吃就可以了。其实这是阻碍了幼儿自己对于主食的认识和兴趣,减弱了幼儿的食欲。他会把吃饭当成一种任务,久而久之,幼儿会厌烦吃饭,最终造成厌食。
2.隔代教养方式,加速幼儿的厌食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隔代教养模式越来越普遍。所以家庭的饮食行为和观念对幼儿的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父母由于上班忙无暇照顾孩子,幼儿的生活便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对幼儿饮食的看法往往比较片面,只要幼儿会吃饭,能吃到东西就可以,而不管他是怎么吃的,忽视了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同同天生好动,每次吃饭都要边看电视才肯坐着吃饭。有一次吃午饭,同同看着电视吃饭,等到大家都吃完了,他才吃一点点,爷爷就生气地把电视关了。结果同同就耍脾气,不管爷爷怎么逼都不吃,后来还是爷爷心软,答应同同只要他吃饭,就可以看电视。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养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他们对幼儿的教育更多只顾及到短期的影响,对儿孙辈比较的溺爱,比如在饮食方面,他们只是简单地想让幼儿吃饭而已,没有从根本上去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这种教育背景影响下的幼儿渐而对食物的兴趣降低,饮食对他们来说只是任务,长期下来也造成了部分幼儿的偏食厌食的毛病。
3.家长自身不良饮食行为及观念,导致幼儿厌食
家庭是幼儿饮食最主要的场所,而幼儿了解饮食最主要是通过家长的介绍以及模仿家长的饮食行为,因此家长自己对食物的喜好、饮食行为、营养的观念以及家长间饮食态度的不一致对幼儿挑食厌食有很重要的影响。同同对爷爷很崇拜,把爷爷当作自己的偶像。同同爷爷就很不爱吃鱼,但是他知道鱼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有一天,奶奶特地在做鱼时加入红绿辣椒和胡萝卜丝,就是为了让鱼的色泽好看有食欲,可当端上来时同同却说:“爷爷不爱吃的我也不爱吃,那是不好吃的。”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对幼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都挑食、厌食,自然孩子也会受影响。
同同平时不爱喝汤,但爷爷奶奶认为他吃的饭少,就应该多补充一些营养。所以,经常弄一些排骨汤或鸡汤,每次都会哄着他喝。同同不喝,爷爷会拿他和弟弟做比较。有时候很生气就会说“爷爷不理你了”,或者会吓唬他不喝就出去,同同才会喝一点。家长对饮食的观念,如饮食的营养均衡搭配等,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其实在日常喂食过程中,家长会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幼儿不愿进食时总是采取强迫和惩罚的方式,试图去增加幼儿的食量,熟不知,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和对进餐的抵触情绪。
4.进餐注意力分散,导致幼儿厌食
在吃饭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家长端着饭碗跟在幼儿的后面,他们还会时不时连哄带骗地对幼儿说,“来吃一口,你就更厉害了”等,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严重。研究者在一群幼儿中随机抽取了216人,发现就餐时“边吃边玩”的占57%,“边吃边走”的占31.4%,“边吃边看电视”的占60.9%,这也说明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三、幼儿园饮食教育的缺失
幼儿园是幼儿除家庭外的主要生活场所,也是承担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厌食与幼儿园的饮食教育缺失密切相关。幼儿园的食谱是需要经过营养均衡搭配,难免会有幼儿不喜欢的菜,而幼儿园的课程也较少涉及幼儿饮食教育方面。中班上学期开学前老师来家访,同同对爷爷说:“爷爷你告诉老师我本来就不吃饭的。”这说明他在幼儿园可能就因为厌食被老师批评过,导致他对吃饭这件事产生恐惧。
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幼儿同伴之间的竞争,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加剧了幼儿厌食的倾向,进一步导致幼儿对吃饭的恐惧和厌倦。这也说明了精神环境在幼儿饮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该转变观念,要多鼓励和引导幼儿科学饮食,而不是强迫幼儿的进食,要多一些耐心。
四、疾病等生物学因素影响
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肠道疾病等生物性因素对幼儿的饮食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在小时候容易缺乏微量元素,如锌和维生素B。幼儿缺锌会影响其舌的感受性,从而降低对食物的食欲;缺乏维生素B,降低幼儿的肠道蠕动性,阻碍食物的消化。
此外,幼儿期的某些疾病,例如,消化道疾病、胃炎等也会引起消化能力下降,表现为食欲不振。往往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还会伴随着其他明显的症状。这也需要家长自身了解一些幼儿常见的科学保健知识,及时发现幼儿身体方面的异常,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否则也可能加剧幼儿厌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崔爱丽.国内幼儿饮食行为研究综述[J].南京师范大学(早期教育),2011(3).
[2]陈彩娥,方静亚.幼儿挑食、厌食的成因与对策[J].幼儿卫生保健,2008(4).
[3]李君.幼儿厌食的原因及家庭防治方法[J].山东教育,2004(6).
作者简介:曹晓刚,男,赣南师范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