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下的“红”与“白”分离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男主人公佟振保用红玫瑰和白玫瑰来定义他生命中的两个女性:王娇蕊与孟烟鹂。圣洁的妻与热烈的情妇相互对立,这完全符合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划分的双重标准。佟振保为遵循传统观念,爱上了红玫瑰,却只能娶白玫瑰为妻。当他发现,“红”可以“贞”,“白”可以“淫”时,他建构的男权世界轰然坍塌,陷入了痛苦中。本文从性的双重标准角度来分析男权视角下红玫瑰与白玫瑰身份的分离且不可统一,来说明以佟振保为代表的男性对女性的态度,进而探讨背后蕴含的男权思想。
  【关键词】 《红玫瑰与白玫瑰》;双重标准;男权思想
  【中图分類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09-02
  在张爱玲的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生命中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白玫瑰,一个是红玫瑰。“白”代表圣洁的妻,“红”代表热烈的情妇,“白”与“红”也就这样把节烈二字分开。可见,传统的性别观念把圣洁的妻和热烈的情妇对立起来,两者无法实现统一。圣洁的妻子只适用于婚姻,不适合去热烈地爱。佟振保失去控制地爱上王娇蕊,却坚决不愿意娶她为妻,而他遵循传统观念娶的妻子孟烟鹂,他无法爱上,甚至婚后有规律地嫖娼来解决情欲问题。他之所以痛苦,还有点儿人格分裂,在于迫于现实,严格恪守传统社会的性别观念,放弃了快乐原则。上野千鹤子在《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一书中提道:“性的双重标准将女人分为两个集团。即‘圣女’与‘荡妇’‘妻子 · 母亲’与‘娼妓’‘结婚对象’与‘玩弄对象’‘外行女人’与‘内行女人’等常见的二分法……‘用于生殖’的女人被剥夺了快乐,异化为仅仅为了生殖;‘用于快乐的女人’专为快乐服务,异化为远离生殖。”[1]佟振保也患有“厌女症”,爱红玫瑰,性为了享乐;娶了白玫瑰,性为了生殖和繁衍后代,他始终无法将“为快乐”和“为生殖”统一到一起。佟振保作为用双重标准定义女性的男性群体中的一员,他在自己建构的男权世界中一步步溃败。
  一、危险尤物——王娇蕊
  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传闻凡看见她眼睛的男子皆会被石化。美杜莎这类的女子可以被定义为危险女性,尽管外貌美艳,却可以对男子造成极强伤害性。张爱玲在文中写道:“他喜欢的是热的女人,放浪一点的,娶不得的女人。这里的一个已经做了太太,而且是朋友的太太,至少没有危险了,然而……看她的头发!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她,牵牵绊绊的。” [2]热烈的女性会首先吸引佟振保。他以为王娇蕊作为朋友妻,可以降低危险。结果没过一会儿,他就开始烦恼,才刚同初恋玫瑰分别,她就借尸还魂,还成了别人的妻。后面接触加深,危险愈近,佟振保安慰自己:“娇蕊与玫瑰不同,一个任性的有夫之妇是最自由的妇人,他用不着对她负任何责任。”[3]可见,他害怕与危险的女人产生责任关系,因为这很有可能会危及他的名声,对他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他享受不用负责任的情欲,却并不需要以快乐为由的婚姻关系。同时佟振保明确表示,他爱的是不能娶,或者说他不敢娶的女人,他男权世界中的婚姻观念奠定了他今后的婚姻悲剧。
  在男权社会话语下,王娇蕊最初只是个“交际花”,被视为男性的玩物。遇到佟振保后,产生了爱的觉醒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愿意为他离婚,但这也无济于事。因为她爱上的是一个把女性严格定义,且把她划分是危险尤物,不可能成为妻子的男人。相比佟振保不愿承认与娇蕊相爱的这个自我,娇蕊不甘心活在社会给她设定的角色下。经过这次打击,她直面自我,凭借自强自立的底子,重获新生。讽刺的是,多年后与娇蕊再次相遇,她变成了“中年的艳俗”,佟振保不是嫌弃,而是难堪的嫉妒。亚里士多德说:“嫉妒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自己本身的失败和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功!”佟振保嫉妒娇蕊过得比他好,再次结婚后,领悟了爱的真谛,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相比他真正活出了自己。佟振保惊讶地发现,红玫瑰也可以“贞”,她成了别人圣洁的妻。
  二、圣洁化身——孟烟鹂
  “贤妻良母”一词源于鲁迅的《坟 · 寡妇主义》,意思是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孟烟鹂就是个贤妻良母者,以至于佟振保见她第一眼,就决定“就是她吧”。比起初恋玫瑰和红玫瑰王娇蕊,孟烟鹂无疑是适宜作为婚姻对象的佼佼者。初恋玫瑰性格随便,又有点疯疯傻傻,把她娶来中国的社会里,简直“劳神伤财”,是“不上算的事”。而热烈让人疯狂的王娇蕊,又涉及“朋友妻,不可欺”的问题,且不好掌控,还怕坏了名声。
  孟烟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白”,文中写道:“脸生得宽柔秀丽,可是,还是单只觉得白……她的白把她和周围的恶劣的东西隔开来,像病院里的白屏风。”[4]在张爱玲笔下,这种白有点单薄和病态的意味。她不喜欢运动,连“最好的户内运动”也不喜欢。婚姻的本质是平淡,慢慢地,她变成了一个很乏味的妇人。很快佟振保便厌倦了他按照传统观念娶回来的妻子,结婚不久后开始定期宿娼。佟振保想做自己世界的主人,而孟烟鹂同样活在她为自己架构的圣洁贤妻的世界中。在她的小天地里,佟振保是最大的天,即使他再晚回家,她都有理由为他辩解。孟烟鹂作为男权社会下的理想型妻子,她的人生目标在于追求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她把男人作为依靠对象,当作她的天来崇拜,甚至甘为男性的附庸。沦为附庸后,她遵循着男女相处的不平等准则,压抑自己的需求,在这种无形的压迫下,很少正视自己,逐渐失去主见与自我意志。但当她发现她的自欺无法获得丈夫和他人的认同和尊重时,她开始趋于堕落。白玫瑰也可以“淫”,她和裁缝偷情,找了个比她还低下的人来完成她的情欲放纵。“男人们自以为可以轻易控制这种女人的一生,事实上她也是会反抗、会偷情的。”[5]“红”可以“贞”,“白”可以“淫”,由此可见,佟振保男权世界观的脆弱性和可颠覆性。   三、红白玫瑰分离背后扎根的男权思想
  把王娇蕊和孟烟鹂两人定义为红玫瑰和白玫瑰的佟振保,他在这两人的对立背后充当连接体,连接的是他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他是一个最合理想化的中国现代人物,不管他遇到的事情理想或不理想,他都会竭力朝理想化方向发展。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佟振保在自我认同阶段希望得到的一个足够理想化的自我,他的“自恋”倾向也构成了很大部分的驱动力。作为别人眼中的上进青年,他同样渴望拥有人人羡慕的,有着完满家庭,妻子美丽贤惠的生活。他下定决心要创造一个“对”的世界,在那个袖珍的世界里,他是绝对的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他达到了他所追求的,可依旧不幸福,甚至多年后偶遇容貌苍老,不再热烈反而成为贤惠的妻的王娇蕊后,竟对着公共汽车车窗落泪。根源在于,在他对女性的认识中,始终认为“为生殖”的快乐和“为享受”的快乐不可统一,这是他的矛盾之處,也是痛苦之源。当红玫瑰转为“贞”,白玫瑰也可以“淫”,佟振保的男权世界观轰然崩塌。那一刻他意识到,他完全活在自己定义的世界里,维护着他固执的传统观念,是个可悲者。
  在佟振保身上,男权思想表现有二,一是对女性要求苛刻,二是严格界定划分女性,以维护男权威势。他的男权思想,毫无疑问深受传统男性社会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男性社会影响下,社会对男性的宽容度比对女性要大得多。即使是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的女性也未能逃脱这个不公平标准。一代影星阮玲玉,由于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可她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堪的生活经历和难堪的情感回忆。这些事情被披露后,她暴露在舆论的攻击下。她演完《新女性》后引发争议,媒介又开始诋毁阮玲玉。在流言蜚语中,她失去生的希望,选择了服安眠药自杀,她的生命终结在25岁。如果当时社会舆论对女性宽容一点,多一些尊重,阮玲玉年轻美好的生命或许不会就此陨落。张爱玲在小说中对佟振保这个个体的刻画,实则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群体顽固的男权思想。
  “张爱玲对男权社会的虚伪的讽刺可谓不露声色而又意味深长。”[6]张爱玲是个擅长描写两性关系的作家,她用细腻的笔调刻画人物微妙的心理。佟振保作为接受过现代理念的传统男性,在他的男权观念中有着对女性不可逆的误解,这也间接加剧了他的悲剧性。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男权社会下,女性成为了牺牲品。男女性的悲剧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张爱玲颠覆了男性自认为是“对”的世界,文中深刻的两性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日)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M].王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34.
  [2][3][4]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5]田玮莉.社会影响下婚姻男女的变态心理——《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与孟烟鹂[J].名作欣赏,2011:20.
  [6]胡江波.从自我分裂到自我认同——谈《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的自我认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作者简介:
  胡仟慧,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在读研究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它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瑰宝。《诗经·小雅》中的《采薇》可谓是讲述古代战争的开篇之作,其中描绘了战争的疾苦,更书写了道不尽的家国情怀。《采薇》全诗共六章,其中最为经典且广为传颂的是最后一章,本文选取许渊冲先生对末章的译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探讨其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对比并赏析译作中美的文化体现,探讨古诗歌的翻译策略,为中国优秀
期刊
【摘要】当前时期,国内各地都在依托博物馆和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等公共服务机构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发展格局。创建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因为这不单单是民众对当代文明和文化的基本诉求,并且对强化全民素养、提升文化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都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阐述广场文化如何助力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之发挥出应有
期刊
【摘要】同业公会与传统行会不同,是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模式和自由民主精神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综合来看,它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之路。西安作为战争年代的大后方与军事重镇,其同业公会起步晚,发展快,具有特殊性,而木业作为战时的紧俏资源,支持着铁路的修建、武器的制作、木炭能源的生产等重要生产。西安市木商业同业公会的成立,为在战争年代中木业行业的规范经营、互帮互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国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旅游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旅游翻译又分为景点介绍资料翻译、景点名称翻译、旅游手册翻译等等。本文以目的論为指导,从旅游景点介绍翻译出发,将旅游景点介绍资料的翻译分为一般性旅游景点翻译,以历史文化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和以美学为导向的旅游景点翻译。研学理论后,结
期刊
【摘要】 《桃花扇》是由清初戏曲家孔尚任所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其虽以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然而主题却是“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桃花扇》带有爱情传奇色彩,然而也不失史剧意识,行墨间反映出了南明弘光小朝廷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由此也可以从中探究出南明弘光王朝的政治现象与特点。  【关键词】 南明;《桃花扇》;政治;党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之所以鲜活,不仅是由于他身上带有浓重的社会和历史色彩,更是由于他是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一部分处在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缩影。针对《阿Q正传》的阅读与赏析,重点在于对于阿Q这一核心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而总结和体会当时社会存在的社会矛盾,并且呈现在病态的社会背景下生活着的人的悲惨和痛苦。针对作品的分析需要从阿Q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入手,从
期刊
【摘要】 玛格丽特 · 劳伦斯是加拿大文学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刻画了一群执着探索自身存在意义的女性形象。《潜水鸟》是马纳瓦卡系列之一,它独到而又深入地反映了以主人公皮格特为代表的女性边缘人的生存困境。《潜水鸟》中运用的各种叙事策略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以及主题的升华。本文从叙事策略方面详细解析了《潜水鸟》女主角生存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 《潜水鸟》;叙事策略;女性边缘
期刊
【摘要】 清初词人朱彝尊,上承姜夔、张炎,下启浙西词派,标举“醇雅”学说。“醇”为醇厚,“雅”为正言,“醇雅”即为醇后雅正。朱彝尊“崇尔雅,斥淫哇”的雅正理念,在词的创作方面既强调思想情感上的端正无邪和词调上的律吕协音,又主张尚雅去俗,富有高雅的审美趣味。朱彝尊以“醇雅”论词,对传统“雅”的观念承嬗离合,确立一派之宗旨,开一代词坛之风气。  【关键词】 朱彝尊;醇雅;词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黑暗”的意象反复在小说中出现。“黑暗”既代表着非洲原始森林的自然环境和土著人的肤色,又代表着欧洲殖民者以及他们中的典型人物——非洲象牙代理商库尔兹邪恶阴暗的掠夺手段和恶魔般的心,“黑暗”同时也预示着整个人类永恒的主题“死亡”。  【关键词】 黑暗;殖民者;叙事手法;帝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20世纪英国著名诗人W · H · 奥登创作的诸多诗篇风格独特,其“诗体实验”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使用新批评提倡的“细读法”来理解《见证者》这首内涵丰富的诗,对其进行语义和结构的分析。在细读过程中发现了奥登诗歌精炼的叙述中具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其主题上也有着新批评学派主张的“张力”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奥登;见证者;张力;细读  【中图分类号】J052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