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月中旬,宁波市江北区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建立了第一间“远距教室”,并正式启动“携手同步,e路同行”远距同步课堂。当天,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和册亨县实验小学两地80名教师进行了远距互动课堂研讨活动。这是宁波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宁波市教育局和教育系统主动担当作为,发挥重教兴学、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对口支援8省11地32区县,跨越山海,志智同扶,以教育力量激发对口帮扶地区的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全方位推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今年3月初,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宁波对口帮扶的黔西南州贞丰县、普安县和册亨县在列。
宁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有着万水千山隔不断的山海情。从1996年起,宁波就对口支援黔西南州。近年来,宁波对黔西南州开展了全方位的教育对口支援,通过建立校长、教师培训与支教机制,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智慧教育等形式推进深度帮扶。
“在宁波市教育系统的关心和支持下,累计帮扶资金达7000多万元,培训教师超过5万人次,组团式结对帮扶中心校128所,已完成对黔西南州所有乡镇(街道)中心校‘一对一’结对全覆盖。”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东西部协作宁波市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远程视频交流会上,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喜明一发言,就罗列了一串扎实的数据。
黔西南州普安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是宁波市对口援建学校,建设面积73.38亩,可容纳学生2400人。该校与镇海中学、同济中学、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结对后,加快提升办学质量,累计有80多人考入重点大学,其中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去年8月,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还开设了首届镇海实验班,招收了40名学生,其中有13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没办镇海班前,中考分数超过500分的学生中,留在县内的每年只有七八人,今年将近五十人。”校长谭春梅说。宁波结对帮扶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大量优秀生源不再外流。
今年7月,12位镇海中学的老师利用暑期赴贵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周思臾是支教团队中的一员,已连续两年到普安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支教。去年支教期间,周思臾对普安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针对性辅导,同时借助计算机向学生们现场演示如何在线使用英语搭配词典,迅速提升了学生们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热情。
支教期间,周思臾曾问过孩子们的心愿,他们回答最多的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镇海中学的老师们通过教育的力量帮他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希望之门”。
镇海中学对黔西南州的教育帮扶已有20年的历史。其间,一批又一批镇海中学支教老师前往贵州黔西南地区,为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蹚出了一条新路。
从2016年起,宁波在对口支援黔西南州的同时,对口支援吉林省延边州,陆续派出优秀教师支教并接收延边州专业人员来甬挂职学习,通过“名师互派”“传帮带”的模式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
今年4月1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9个贫困县(市、区)脱贫退出的公告,宁波对口帮扶的汪清县、安图县在列。至此,宁波对口帮扶延边州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
随着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的不断推进,2019年,应重庆万州区提出的需求,当地与宁波高职院校、中学、幼儿园结对实现突破。在浙江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宁波还新增对四川阿坝州茂县对口支援语言文字工作,加大推普脱贫攻坚力度。
结对帮扶:培育师资力量增强教育造血功能
8月上旬,由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的“助力教育立州?宁波送教帮扶”2020年宁波市中小学校(园)长和名师赴黔西南州讲学培训活动,在兴义市三所学校举行。宁波市教育局派出了57位校长、园长和教研员、名师专家,举行了56场讲座、3场教学教研示范和2场互动研讨沙龙活动。这是宁波市教育局对黔西南州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重要项目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宁波除了组团式教育帮扶,还加大教师支教挂职力度,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
2018年10月,宁波慈溪市杨贤江中学副校长黄百央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支教,成为该校主管德育的“第一校长”。凤凰中学是一所创办于2017年的新学校,全校有119名教师,其中110名教师入职还不满两年,教师平均年龄25岁。“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值是学校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黄百央毫不犹豫地扛起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担子。
黄百央创新设立了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工作坊,全校16名年轻党员和40名教师成为学员,上课采用“经典诵读—教育故事—问题风暴—任务驱动”四步驱动法。这样接地气的课程,让老师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并迅速成长起来。
“宁波经验”的浸润增强了受援地教育的自我造血功能。2019年,宁波市本级和各区县(市)共有421名教师(校长)参与支教。
为了将教育帮扶工作推向深入,宁波全面推进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宁波与受援地结对学校达到651所,其中黔西南州321所、延邊州70所、青海11所、万州6所、丽水98所、衢州60所、金华23所、温州62所,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校各个层面,成为教育对口支援的主要力量。
去年7月,为了更好地发挥名优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教育辐射作用,宁波市江北区与册亨县两地教育局签约建立首批“名师联合工作室”,成立了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信息及创客教育等3个两地“名师联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东西部教育帮扶实效。
一块屏幕架起扶贫扶智的“同心桥”。近年来,宁波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通过平台资源共享、远程在线直播培训等方式,让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流向黔西南州、延边州、丽水市等受援地。 2019年,宁波采用“请进来、送过去”和远程直播等方式,对各受援地开展人才交流和培训。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市教育局共组织培训12批次3932名教师、校(园)长,包括黔西南州2704人、延边州1228人。其中,来甬挂职培训8批次294人,送教培训4批次3638人。
随着与受援地教育交流沟通的日益频繁,宁波也收到了受援地的教育反哺。前不久,曾被誉为“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心大使”——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一行,开启“助学走乡村”宁波站活动。在宁波教育学院,刘秀祥为宁波中小学新教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入职第一课。
技能扶贫:完善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合作
教育扶贫,对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宁波依托职业教育先发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完善两地职业教育协作行动长效机制。
近年来,宁波聚焦建档立卡特困家庭,接收黔西南州、延边州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甬就读,通过传授技艺技能,进行悉心扶志,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确立人生理想。
慈溪市锦堂职高首届“安兴班”由16名贵州学生组成,他们都是黔西南州特困家庭孩子。一年工学交替学习后,他们已到吉利汽车进行顶岗实习,表现良好,实习期工资人均每月4000多元。首届“安兴班”学生的成功,带动了更多的贵州学子慕名前来。来慈溪求学的第二届“安兴班”学生增加到了32名。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目前,宁波接收建档立卡特困家庭在甬就读的学生共290名,其中延边州70名、黔西南州220名。
“就读‘宁海班’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会把握机会,多学一些先进的理念提升自己,在职业道路上继续努力。”去年6月,贵州省晴隆县学子李荣昌从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并成功入职宁海聚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得益于宁海县与晴隆县开办的“2+1宁海班”。
2018年10月,首批晴隆学子怀揣梦想来到宁海,分别进入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宁海县技工学校学习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量身定制的教学实习计划让他们迅速成长。
甬江职高与贵州贞丰职校结对后,12名贵州学生在甬江职高烹饪专业学习了一个学期,之后全部通过面试,目前在宁波涌上外婆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实习。“贵州学生踏实、淳朴、勤劳,这些都是做好餐饮工作的优秀品质。” 宁波涌上外婆桥董事长潘永健表示,只要同学们愿意在宁波发展、生活,公司愿与宁波甬江职高、贵州贞丰职校一起,为山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北仑职高接收了47名来自延边州的建档立卡特困家庭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图们市职教中心和汪清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北仑职高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将这些学生安排到酒店管理、数控、学前教育等专业。同時,利用校企党建共建活动,安排宁波龙星物流公司党支部与建档立卡的学生结对,除了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一定补助,还安排他们参观企业,为他们提供寒暑假实习机会。
培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技能人才是时代重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宁波下决心将教育精准扶贫这项民生工程进行到底,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宁波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逸龙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宁波市教育局和教育系统主动担当作为,发挥重教兴学、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对口支援8省11地32区县,跨越山海,志智同扶,以教育力量激发对口帮扶地区的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全方位推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今年3月初,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宁波对口帮扶的黔西南州贞丰县、普安县和册亨县在列。
宁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有着万水千山隔不断的山海情。从1996年起,宁波就对口支援黔西南州。近年来,宁波对黔西南州开展了全方位的教育对口支援,通过建立校长、教师培训与支教机制,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智慧教育等形式推进深度帮扶。
“在宁波市教育系统的关心和支持下,累计帮扶资金达7000多万元,培训教师超过5万人次,组团式结对帮扶中心校128所,已完成对黔西南州所有乡镇(街道)中心校‘一对一’结对全覆盖。”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东西部协作宁波市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远程视频交流会上,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喜明一发言,就罗列了一串扎实的数据。
黔西南州普安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是宁波市对口援建学校,建设面积73.38亩,可容纳学生2400人。该校与镇海中学、同济中学、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结对后,加快提升办学质量,累计有80多人考入重点大学,其中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去年8月,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还开设了首届镇海实验班,招收了40名学生,其中有13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没办镇海班前,中考分数超过500分的学生中,留在县内的每年只有七八人,今年将近五十人。”校长谭春梅说。宁波结对帮扶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大量优秀生源不再外流。
今年7月,12位镇海中学的老师利用暑期赴贵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周思臾是支教团队中的一员,已连续两年到普安县东城区实验学校支教。去年支教期间,周思臾对普安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针对性辅导,同时借助计算机向学生们现场演示如何在线使用英语搭配词典,迅速提升了学生们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热情。
支教期间,周思臾曾问过孩子们的心愿,他们回答最多的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镇海中学的老师们通过教育的力量帮他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希望之门”。
镇海中学对黔西南州的教育帮扶已有20年的历史。其间,一批又一批镇海中学支教老师前往贵州黔西南地区,为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蹚出了一条新路。
从2016年起,宁波在对口支援黔西南州的同时,对口支援吉林省延边州,陆续派出优秀教师支教并接收延边州专业人员来甬挂职学习,通过“名师互派”“传帮带”的模式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
今年4月1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9个贫困县(市、区)脱贫退出的公告,宁波对口帮扶的汪清县、安图县在列。至此,宁波对口帮扶延边州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
随着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的不断推进,2019年,应重庆万州区提出的需求,当地与宁波高职院校、中学、幼儿园结对实现突破。在浙江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宁波还新增对四川阿坝州茂县对口支援语言文字工作,加大推普脱贫攻坚力度。
结对帮扶:培育师资力量增强教育造血功能
8月上旬,由宁波市教育局组织的“助力教育立州?宁波送教帮扶”2020年宁波市中小学校(园)长和名师赴黔西南州讲学培训活动,在兴义市三所学校举行。宁波市教育局派出了57位校长、园长和教研员、名师专家,举行了56场讲座、3场教学教研示范和2场互动研讨沙龙活动。这是宁波市教育局对黔西南州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的重要项目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宁波除了组团式教育帮扶,还加大教师支教挂职力度,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
2018年10月,宁波慈溪市杨贤江中学副校长黄百央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支教,成为该校主管德育的“第一校长”。凤凰中学是一所创办于2017年的新学校,全校有119名教师,其中110名教师入职还不满两年,教师平均年龄25岁。“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值是学校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黄百央毫不犹豫地扛起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担子。
黄百央创新设立了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工作坊,全校16名年轻党员和40名教师成为学员,上课采用“经典诵读—教育故事—问题风暴—任务驱动”四步驱动法。这样接地气的课程,让老师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并迅速成长起来。
“宁波经验”的浸润增强了受援地教育的自我造血功能。2019年,宁波市本级和各区县(市)共有421名教师(校长)参与支教。
为了将教育帮扶工作推向深入,宁波全面推进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宁波与受援地结对学校达到651所,其中黔西南州321所、延邊州70所、青海11所、万州6所、丽水98所、衢州60所、金华23所、温州62所,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校各个层面,成为教育对口支援的主要力量。
去年7月,为了更好地发挥名优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教育辐射作用,宁波市江北区与册亨县两地教育局签约建立首批“名师联合工作室”,成立了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信息及创客教育等3个两地“名师联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东西部教育帮扶实效。
一块屏幕架起扶贫扶智的“同心桥”。近年来,宁波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通过平台资源共享、远程在线直播培训等方式,让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流向黔西南州、延边州、丽水市等受援地。 2019年,宁波采用“请进来、送过去”和远程直播等方式,对各受援地开展人才交流和培训。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市教育局共组织培训12批次3932名教师、校(园)长,包括黔西南州2704人、延边州1228人。其中,来甬挂职培训8批次294人,送教培训4批次3638人。
随着与受援地教育交流沟通的日益频繁,宁波也收到了受援地的教育反哺。前不久,曾被誉为“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心大使”——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一行,开启“助学走乡村”宁波站活动。在宁波教育学院,刘秀祥为宁波中小学新教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入职第一课。
技能扶贫:完善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合作
教育扶贫,对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宁波依托职业教育先发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完善两地职业教育协作行动长效机制。
近年来,宁波聚焦建档立卡特困家庭,接收黔西南州、延边州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甬就读,通过传授技艺技能,进行悉心扶志,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确立人生理想。
慈溪市锦堂职高首届“安兴班”由16名贵州学生组成,他们都是黔西南州特困家庭孩子。一年工学交替学习后,他们已到吉利汽车进行顶岗实习,表现良好,实习期工资人均每月4000多元。首届“安兴班”学生的成功,带动了更多的贵州学子慕名前来。来慈溪求学的第二届“安兴班”学生增加到了32名。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目前,宁波接收建档立卡特困家庭在甬就读的学生共290名,其中延边州70名、黔西南州220名。
“就读‘宁海班’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会把握机会,多学一些先进的理念提升自己,在职业道路上继续努力。”去年6月,贵州省晴隆县学子李荣昌从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并成功入职宁海聚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得益于宁海县与晴隆县开办的“2+1宁海班”。
2018年10月,首批晴隆学子怀揣梦想来到宁海,分别进入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宁海县技工学校学习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量身定制的教学实习计划让他们迅速成长。
甬江职高与贵州贞丰职校结对后,12名贵州学生在甬江职高烹饪专业学习了一个学期,之后全部通过面试,目前在宁波涌上外婆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实习。“贵州学生踏实、淳朴、勤劳,这些都是做好餐饮工作的优秀品质。” 宁波涌上外婆桥董事长潘永健表示,只要同学们愿意在宁波发展、生活,公司愿与宁波甬江职高、贵州贞丰职校一起,为山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北仑职高接收了47名来自延边州的建档立卡特困家庭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图们市职教中心和汪清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北仑职高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将这些学生安排到酒店管理、数控、学前教育等专业。同時,利用校企党建共建活动,安排宁波龙星物流公司党支部与建档立卡的学生结对,除了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一定补助,还安排他们参观企业,为他们提供寒暑假实习机会。
培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技能人才是时代重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宁波下决心将教育精准扶贫这项民生工程进行到底,惠及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宁波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