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是思想道德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和情感因素,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形成道德意志,付诸道德行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世界观 价值观
一、深入挖掘,在讲授中播撒德育种子
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教材中熠熠生辉;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壮丽河山,在课文中有充分体现。通过美丽的传说、壮观的湖光山色,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带领学生在课本中聆听勾践灭吴的故事;游览雄放瑰奇的黄山,富饶秀丽的天山,清新美丽的白洋淀,秀美的西湖,威武雄壮的山海关,这些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光彩。每每讲到这些优秀篇章,笔者都会精心准备,细致讲解。或饱含激情,直抒胸臆;或娓娓道来,点滴渗透,力求做到自然得体,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挖掘教材资源,经典课文重锤敲。现在的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我就利用一些课文进行教育。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这里让学生感觉到坐享其成、好吃懒做、挥霍浪费均是可耻的行为。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文章处处彰显着美的境界和德育内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的是人生不如意时不要消沉,坚信自己一定会迎来灿烂前景的生活态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示的是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我的叔叔于勒》告诫人们亲情不能忘;《出师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限忠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引导塑造学生自己的良好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文道结合,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触动心灵,激发向善热情
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营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校园里,看不到高深的办学理念,也没有言辞昂扬的校训,而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热爱你的妈妈!这句平凡至极的话之所以能触及孩子们心灵中最为柔软的一隅,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人世间最为寻常又最为珍贵的亲情。德育的本质要求,在于教育者要使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在四者中,道德情感有着突出作用。在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中,可以说“情”起着把“知”“意”“行”连接起来的桥梁作用。
四、研究思想,注重因势利导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今天,我们面对的高中生是“90后”,是21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对如今社会上一些人言行相悖,台上爱国奉献喊得山响、台下贪污腐败身先士卒的现象深恶痛绝,对空泛的政治理念和空洞的道德说教有一种本能的惯性拒绝。面对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自尊自信、个性强烈的“90后”,如果德育方式依然是不讲人文关怀的暴风骤雨式,空洞浮泛、华而不实的理论说教式,言不由衷、矫揉造作的口号宣讲式,学生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智和思想,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情感需求因势利导,将德育渗透变成一种诚挚、温暖的情感抚慰,一种自然、真切的情感激励,才会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才会让德育内容深入他们的心底,并内化为灵魂深处的思想指针和道德准则。
五、 指导警句,开启心智,启迪人生
新编教材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犹如鲜花绽放在书本的每一个角落,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摘录整理成册,每天记一句两句,日积月累,会受益终身。这些名言警句,涵盖了德育教育思想的许多方面,有的本就是一些名人一生的总结写照,有的早成了学生自己热爱的座佑铭,人生追求目标或道德规范。这些远胜过一些老师班会课上的强化说教。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
六、 引导道理,在作文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读报,看电影、电视,网上阅读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人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崇高人格,塑造健康自我,设计美好未来。
七、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世界观 价值观
一、深入挖掘,在讲授中播撒德育种子
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教材中熠熠生辉;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壮丽河山,在课文中有充分体现。通过美丽的传说、壮观的湖光山色,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带领学生在课本中聆听勾践灭吴的故事;游览雄放瑰奇的黄山,富饶秀丽的天山,清新美丽的白洋淀,秀美的西湖,威武雄壮的山海关,这些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光彩。每每讲到这些优秀篇章,笔者都会精心准备,细致讲解。或饱含激情,直抒胸臆;或娓娓道来,点滴渗透,力求做到自然得体,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挖掘教材资源,经典课文重锤敲。现在的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我就利用一些课文进行教育。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这里让学生感觉到坐享其成、好吃懒做、挥霍浪费均是可耻的行为。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文章处处彰显着美的境界和德育内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的是人生不如意时不要消沉,坚信自己一定会迎来灿烂前景的生活态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示的是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我的叔叔于勒》告诫人们亲情不能忘;《出师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限忠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引导塑造学生自己的良好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文道结合,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触动心灵,激发向善热情
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营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校园里,看不到高深的办学理念,也没有言辞昂扬的校训,而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热爱你的妈妈!这句平凡至极的话之所以能触及孩子们心灵中最为柔软的一隅,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人世间最为寻常又最为珍贵的亲情。德育的本质要求,在于教育者要使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在四者中,道德情感有着突出作用。在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中,可以说“情”起着把“知”“意”“行”连接起来的桥梁作用。
四、研究思想,注重因势利导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今天,我们面对的高中生是“90后”,是21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对如今社会上一些人言行相悖,台上爱国奉献喊得山响、台下贪污腐败身先士卒的现象深恶痛绝,对空泛的政治理念和空洞的道德说教有一种本能的惯性拒绝。面对眼界开阔、思维敏捷、自尊自信、个性强烈的“90后”,如果德育方式依然是不讲人文关怀的暴风骤雨式,空洞浮泛、华而不实的理论说教式,言不由衷、矫揉造作的口号宣讲式,学生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智和思想,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情感需求因势利导,将德育渗透变成一种诚挚、温暖的情感抚慰,一种自然、真切的情感激励,才会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才会让德育内容深入他们的心底,并内化为灵魂深处的思想指针和道德准则。
五、 指导警句,开启心智,启迪人生
新编教材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犹如鲜花绽放在书本的每一个角落,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摘录整理成册,每天记一句两句,日积月累,会受益终身。这些名言警句,涵盖了德育教育思想的许多方面,有的本就是一些名人一生的总结写照,有的早成了学生自己热爱的座佑铭,人生追求目标或道德规范。这些远胜过一些老师班会课上的强化说教。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
六、 引导道理,在作文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读报,看电影、电视,网上阅读作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人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崇高人格,塑造健康自我,设计美好未来。
七、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