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困境:好家教=犯罪?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加拿大,一些家长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却可能被邻居告发,被警察及儿童保护机构责难,甚至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良好的家教方式何时成了一种犯罪?
  
  伊丽莎白上二年级后,妈妈娜奥米开始让她自己去上学。学校距离她们位于东温哥华的家只有两个街区的距离,8岁的伊丽莎白认识路——自打她学会走路,就常跟妈妈去学校的操场上玩。娜奥米也对伊丽莎白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比如遇上陌生人搭讪如何应对,以及她感到不安全时要怎么做。毫无疑问,最开始时,娜奥米会以相隔半个街区的距离,暗中跟随女儿确保安全,直到她能够独自穿行于静谧的街区,平安往返。
  然而几个月后,娜奥米接到了学校的电话,这时女儿已经升入三年级。娜奥米被告知,校方对家长没有接送学生上下学,感到不安。“来电我洗耳恭听,我也理解学校的意思,”她说,“但我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伊丽莎白就这样继续每天自己上下学,持续了一年多,除了有一次娜奥米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某个家长“看到伊丽莎白蹲在停在路边的两辆车之间看猫,一只脚踏在了路牙下,感觉很危险”。此外,一切平安。至少娜奥米这样认为。
  去年,伊丽莎白三年级期末的一天半夜,娜奥米接到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儿童家庭发展部的电话,对方要求与娜奥米见面,就她的一系列“荒谬”行为进行讨论。一份匿名密报称看到伊丽莎白一个人过马路,中途害怕又退回到人行道。而娜奥米表示,正是她教女儿这样做的,她皱皱眉头说,“这好像在暗示我女儿并不会过马路。”不止这些。伊丽莎白——在4年中——曾有两次上学没带午饭。“我每天都给女儿准备好午饭,”娜奥米说,“有两次她忘记拿,其中一次因为我在镇子的另一头开会没能给她送过去。”然后是有一天下雨,伊丽莎白到校的时候全身都湿了。“小孩子就是这样啊,随心所欲理直气壮地拒绝穿雨衣。我告訴她‘你会被淋湿的’,她则说‘我不在乎’。”娜奥米回忆道,“所以我就说,你既然不怕淋湿,就随你好了。”在所有指控中,最令娜奥米不安的是,有人说看到伊丽莎白穿露脐装上学。“她根本就没有露脐装!她个子很高,活动起来有时忘了把衣服拉下来遮上肚子。我想说的是,这样诋毁我8岁的女儿太过分了。”
  
  娜奥米并不害怕社工会因为上述理由而将她的女儿带走,但她也因此警觉起来。(所以本文没有提及她和女儿的姓氏。)当今社会比过去更安全,人们更谨慎,却孕育了更多的忧虑和恐惧,娜奥米只是如今众多努力培养子女独立性的父母中的一个。“家长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看似拥有更高的自由度,但其实是假象。”加拿大法律和家庭研究所的负责人约翰-保罗·博伊德说,“社会对于儿童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告诉孩子‘出去玩,吃晚饭时再回来’无可非议,发展成了今天的动辄就要接受儿童保护机构的调查和责难。”
  50年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要允许他们在社区内游荡,允许他们在外面玩耍,能玩多久就玩多久,并督促他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这些在今天就很难实现了:如果家长让孩子自己在院子里玩,就会接到投诉,家庭服务署的社工就会登门;如果邻居看到孩子一个人从公园走回家,没有家长的陪伴,就可能报警;如果孩子自己去商店购物或玩耍,没有成年人的看护,孩子就可能被商店扣留。
  如果上述情况只因无聊之人无事生非,我们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然而,当下的社会观念及法规对这些自诩的儿童卫士的诉求一呼百应,那些给予子女合理的自由度并加以约束和管教的尽职父母不断受到惩罚,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被儿童保护机构备案,有了污点,警车没完没了地在社区内巡逻,并可能持续很多年。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父母因培养子女独立性遭受法律制裁,如果他们不做出改变,甚至可能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我们这种难以抑制的保护欲,何时令好家教成了一种犯罪?
  单看族谱,我们就能知道孩子可以玩耍的世界比过去小了很多。2007年,一份英国报告披露了某家庭四代人8岁大时独自外出的权限:1926年,乔治·托马斯可以在没有大人跟随的情况下,步行10公里去钓鱼;1950年,托马斯的女婿杰克·哈特斯利被允许步行两公里去树林中玩耍;1979年,哈特斯利同意女儿维吉·格兰特自己走路去当地的游泳池游泳,大约1公里的路程;而到了2007年,格兰特的儿子埃德只被允许走到家门口马路的尽头,距离他家的前门也就275米。
  
  如今,至少在加拿大,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在外独自玩耍,就可能招致邻居讶异的目光。维尼佩格的妈妈雅基·肯德里克就受到了社工的“健康探查”,起因是有人匿名举报她家的老大和老二在外玩耍,无人看管。肯德里克是全职母亲,她很高兴自己在照看只有两岁的老三时,10岁的老大和5岁的老二可以自己在圈起围栏的后院里玩耍,而她可以透过窗户看到他们。她从没留下两岁的老三无人照看。
  “我并不怪社工,这只是她的职责。”肯德里克说,“但这件事也的确令我烦恼。我的孩子们吃得饱,睡得香,有人爱。我不敢相信我会因为让他们出去玩而接受调查。”更糟糕的是,她开始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不自信,并且忧心因此失去3个孩子的监护权。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不全是因为社工到访,肯德里克说,现在每当孩子在后院玩,并看到有邻居正从窗户往外看时,她和丈夫的内心就五味杂陈,尤其是他们还不知道谁是举报者。“如果老三在外面玩疯了,尖叫着不想回家,就更令我焦虑。”她说,“因为一旦备案,即使结案,案底始终存在,风险始终存在。”
  事实上谁也说不清,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儿童的安全问题如此焦虑的。但是专家们都认同,媒体——尤其是24小时电视新闻的出现,使这种恐慌愈演愈烈。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新闻媒体对于儿童权益及儿童绑架案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荧屏上一个绑架案接着一个绑架案。”《美国人童年的终结》一书作者、加州伯克利大学历史学家宝拉·法斯说。
其他文献
如何使开会变得事半功倍?  现代社会,大多数员工出于种种原因,对开会都心存怨怼。文章提出了一些“开会准则”,它们能使会议更高效更受欢迎。  大部分员工听闻近期有会议安排,心情都无异于日复一日等待恶鹰来啄食其肝脏的普罗米修斯——被啄食掉的肝脏会重新长出来,所以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等待开会的员工的心情亦如是。对于正在忙碌工作的员工来说,开会更是一种折磨。  会议最大的问题就是效率低下。1957年,
16年前,乌干达商店老板苏珊·吉古拉成为谋杀嫌疑人,面临被处以绞刑的命运。在铁窗后,她开始远程学习法律培训课程。最终,她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法律,拯救了数百名囚犯的生命。出狱两年后,苏珊·吉古拉站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一座波纹白铁皮教堂里,讲述自己战胜死亡的经历。在吉古拉出场前,来到这里的300名访客已经祈祷、歌唱、舞蹈了一个小时。会场里很安静。男男女女们紧张地坐在塑料椅子上,只有雨点喧闹地敲打着屋顶。
身为著名珠宝设计师,他的客户中不乏好莱坞明星和摇滚巨星,但鲜为人知的是,多年来,他每天都要和饮食紊乱作斗争,体重因此已骤降至101斤。  “我刚吃了顿很棒的午餐,”珠宝设计师斯蒂芬·韦伯斯特揉搓着双手说道,“我把一个一万镑的戒指卖给了一位大律师,所以这顿午餐很成功。”他伸展着双臂搭在椅背上。身穿黑色紧身牛仔裤,细细卷卷的鸡窝头,有点像摇滚明星基思·理查兹。  我们坐在他位于伦敦上流住宅区梅菲尔的办
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就能独立在德国城市派送包裹和外卖了,但是目前,它们还需要有人全程陪护。我们的作者就体验了一把给机器人当保姆的独特经历。  我和未来世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于人行道上的一次搭话。“就像《星球大战》里的场景。”我们在汉堡埃姆斯布特尔城区碰见的那个女人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眼睛睁得浑圆。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机器人6D88和我。它大约齐我的膝盖高,有6个轮子,白色的身躯,黑色的盖子,
电视领域,法国电视台体育部门是一块瑰宝,体育记者和解说员们则是节目的灵魂。近年来,体育节目《2号体育场》的元老们逐渐离开了见证他们青春的演播室,留下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老将退役醒目的酒窝,浅色头发和永葆青春的面孔,“网球先生”从业37年了,这是他最后一次法网解说。利昂内尔·沙穆洛坐在法国电视台的解说椅上,一面跺脚,一面指着菲利普·沙特里耶球场正中身着连体衣奋战的塞雷娜·威廉姆斯: “怎样才
澳大利亚墨尔本人口稀少,居民区经常寂静无比,晨跑或者散步时很少遇到行人。这样也挺好的,大白天玩自拍不用担心被打搅,更不用担心被嘲笑。由于社区里太安静了,城东的一声狗叫,城西都能听得到。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会误认为整个墨尔本就住了我们一户人家。墨尔本人非常热情,每次在社区里散步遇到不认识的邻居,他们都会十分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或者停下来跟我聊会天。每天早上遛弯时,我总能碰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儿,
因为生育和工作压力,不少夫妻的激情渐渐消退,难以享受性爱,他们为此抱怨。其实,和另一半说说自己的需要和烦恼,良好的性生活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难以管理的性生活  凌晨3点,39岁的隆史离开酒局回到家,悄悄溜进卧室。本以为躺在一旁的妻子已经熟睡,不料她轻轻靠过来,在他耳边说:“孩子他爸,今天应该那个吧?”  夫妻二人从几个月前开始备孕,平时隆史靠妻子的月事日期推测排卵日。但这天不知怎的,面对妻子的他
近年来,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愈发严重。由于工作强度加大和婚恋观念变化,高龄生育的情况越来越多。40岁做母亲,50岁做父亲,尽管有些无奈,但是做好规划后,也是一番幸福的人生体验。40岁生子现象,20年增加3倍看着孩子的睡颜,一旁的母亲流下了眼泪。我能陪他到何时呢?到他30岁或是40岁的时候?去年刚刚生下孩子的46岁母亲偶尔会这样想。她的生育之路非常凶险。40岁时她才开始找结婚对象,之后遇到了大她5岁
城市中的污染、噪音和人们种种破坏环境的行为,都在威胁着城市鸟类的生存。这些鸟儿为了在城市生存都付出了哪些努力?而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它们呢?这是每个城市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想象一下,某天当你醒来不再听见窗外鸟儿的鸣叫,走在街上没有任何一只鸟儿从你头顶飞过,公园里、广场上再也看不到鸽子在咕咕咕地满地啄食……“如果上述情景真的发生了,那就是一个城市最大的悲哀。”国际鸟类联盟负责人尼古拉斯·洛佩兹如是说道。
解开神秘维京人的消失之谜。  北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传奇的民族,那就是维京人。公元8-11世纪这一时期在欧洲被称为“维京时代”,维京人是比日不落帝国更早的海上霸主,維京海盗的龙船战斧曾让整个欧洲陷入恐慌。尽管有着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维京人在欧洲历史上却只辉煌了几个世纪,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如今,有一些新的发现,或许对我们解开维京人的消失之谜有所帮助。  提起维京人,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维京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