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人的心结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种屈从感、那种追求平等、独立的渴望,是一个千年积成的心结,斯洛伐克人想解一时也解不开,但回归欧洲的现实又要求必须丢弃这个心结。
  
  原东欧地区有两个联邦制国家,一个是南斯拉夫,另一个是捷克斯洛伐克。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之后,南联邦逐渐分裂为六个国家。当然,这没有算上尚未得到普遍承认的科索沃。南斯拉夫的分裂似乎不难理解,因为这个地区受不同文明及大国影响,民族、宗教都比较复杂,一些民族间的历史恩怨也比较深。然而,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两个语言文化相近并且没有明显宗教信仰差别、似乎又少有历史恩怨的西斯拉夫民族,为什么最终也分道扬镳?游走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时候,我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的蛛丝马迹。
  
  城堡——民族的出生证和居住证
  
  到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次日,我便冒雪前往郊外的杰温城堡参观。杰温城堡位于多瑙河和摩拉瓦河交汇处,其最高建筑是修在悬崖上的一个烟囱状的六角碉楼,在背向两河的山坡上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城堡遗址。多瑙河的对面是匈牙利,摩拉瓦河的对面是奥地利。在城堡比比皆是的欧洲,杰温城堡算不上雄伟或是古老,但对斯洛伐克人来说却非同寻常。
  在城堡的入口处有一个关于杰温城堡历史的斯洛伐克文、德文和英文三种文字的介绍。它开头一句就是:杰温城堡对斯洛伐克民族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东欧民族、宗教复杂,各民族在寻求身份认同的时候时常强化自己文化与心理的边界。比如,处于天主教波兰和东正教俄罗斯之间的乌克兰人就以“边境”(俄语的意思就是“在边境”)作为族称。再比如,处于巴尔干半岛边缘,商业、宗教和意大利及奥地利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斯洛文尼亚人,以“斯拉夫人”为自己的族称。正因如此,处在东欧几个大的历史强国中的斯洛伐克人将自己的起源地凝化在三国边境的古堡上,将自己的民族起源和与他者的区分直接联系起来,反映的恐怕也是这样的心态。
  城堡的文字介绍纵向地讲述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修建防御性定居点,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罗马人和哥特人怎样征服了这里并逐渐建立起防御设施比较齐全的城堡。它浓墨重笔说明的是,杰温城堡是斯拉夫人(特别是其中一支的斯洛伐克人)的文明发源地。比如,从大摩拉维亚帝国时起,斯洛伐克人就长期居住于此。不断完善的防御性能表明的是斯洛伐克人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这里修建的摩拉维亚大教堂更使这座城堡具有了宗教和文化方面的意义。在后来民族曲折发展的岁月里,斯洛伐克人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城堡,并且不断地修建重建,最高建筑六角碉楼就是13世纪初建的。不过,15世纪之后,杰温城堡成为德意志和匈牙利贵族的居所,不断地更换主人,风格开始是哥特式的,17世纪以后变成巴洛克式的,其功能也不再是防御的,而服务于经济。18世纪之后,杰温城堡开始破败,最终毁于拿破仑战争。1935年1月21日,斯洛伐克用1000克朗从私人手中将城堡购回,成为国家财产。现在供人参观的是残缺不全的遗址。总之,在斯洛伐克人的心中,杰温城堡是他们民族的出生证和居住证,承载着斯洛伐克人的兴衰荣辱。
  
  历史屈从感
  
  斯洛伐克人对杰温城堡的看重与其沉重的历史屈从感密不可分。作为一个国家,斯洛伐克无论在领土还是人口方面都无法与邻国比。它的国土面积大致相当于捷克的62%、匈牙利的53%、奥地利的59%、波兰的16%,乌克兰的8.2%;它的人口大致相当于捷克的52%、匈牙利的54%、奥地利的65%、波兰的14%,乌克兰的11.8%。夹在这五个国家(民族)之间,斯洛伐克人自古以来多的是依附和屈从,少的是平等和独立。
  在欧洲,长期受制于强大民族的弱小民族并不少见,斯洛伐克不过是它们中间的典型例子。906年,存在了76年的大摩拉维亚帝国灭亡。此后,斯洛伐克人开始处于匈牙利人的统治之下。1526年,匈牙利王国大败于奥斯曼帝国,其中心部分被土耳其人占领,于是布拉迪斯拉发作为匈牙利的首都长达250多年。19世纪后半期以后,斯洛伐克又成了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这过程中,直接统治斯洛伐克的仍是匈牙利人,后者甚至对前者实行过匈牙利化政策。正因如此,有这样一种看法:对匈牙利人的反感和抵抗,是一种斯洛伐克族人在历史上从未间断过的民族情绪。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之后,斯洛伐克人才最终摆脱了匈牙利人几百年的统治,与捷克人一起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虽然都是西斯拉夫人,虽然在历史长河中荣辱与共过,但在同处一国的时候,斯洛伐克人感到的仍是不平等。1918年5月,后来成为第一任总统的马萨里克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侨民签署的协议中,保证斯洛伐克民族在共和国中的自治地位,但共和国成立后,斯洛伐克成为该国的一个地区,并不拥有真正的政治权力。再比如,1945年,标志着新的捷克斯洛伐克诞生的“科希策纲领”明确地肯定了斯洛伐克的民族特性,保证其在未来国家中的平等地位,但实际上,斯洛伐克的自治地位被逐渐削弱。在经济上,尽管中央政府提出要消除斯洛伐克的落后状态,并努力拉平斯洛伐克与捷克之间的经济差距,但1948年两地人均GDP相差40%,40年后,这一差距仍有13%。1969年改行的联邦制也没有解决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的不平等问题,随着“正常化”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斯洛伐克的自治权限大为缩小。
  长期的屈从感使得斯洛伐克人特别渴望独立和拥有自己的国家。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肢解,斯洛伐克人曾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但这个“独立国家”臭名昭著,是纳粹利用斯洛伐克人的民族主义制造出来的一个傀儡政权。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后,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便开始就国家权力分配问题进行讨价还价,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于是,他们主张用“捷克—斯洛伐克”为名取代“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2年6月议会选举后,两个对国家结构和经济转型问题持截然不同观点的政党分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胜出。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两党领导人达成解散联邦的协议。1993年,斯洛伐克独立,圆了自己千百年的国家梦。当时,斯洛伐克人普遍认为,捷克斯洛伐克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捷克人不愿意给予斯洛伐克人以平等的地位。
  
  國家已独立,心结却未了
  
  独立成国,斯洛伐克在中东欧是一个小国,与邻国不是一个量级。小国自然有小国的心态,一个长期生存在压抑阴影下的弱小国家更是如此。对斯洛伐克来说,与匈牙利的关系仍是难以释怀的心结。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就是匈牙利族,2010年占9.5%,约51万人。斯洛伐克境内的匈牙利族人非常看重马扎尔人的民族文化特征,代表匈牙利族人利益的匈族联盟党的一些领导人甚至提出匈族聚居区应实现自治的要求,同时加强与匈牙利倡导民族融合的政党青民盟合作。这加剧了斯洛伐克人对匈牙利少数民族的不信任。斯洛伐克的民族主义有所增强,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反匈情绪。在2010年议会选举中,就有极端者提出,要警惕斯洛伐克南部边境的斯拉夫人被匈牙利人同化的危险,让匈牙利族人离开斯洛伐克,回到多瑙河南岸去。
  斯洛伐克人中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极大地影响了同匈牙利的关系,2010年两国议会围绕斯洛伐克境内的匈牙利族人国籍问题上对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近几年来,匈族联盟党领导人的行为方式趋于激进化,导致在2010年议会选举中未能进入议会。而2009年新成立、而今参与执政的桥梁党则主张多民族和平共处和睦邻友好。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斯洛伐克人对境内的匈牙利族人和相邻的匈牙利有着较强的防范心理。2010年我观察匈牙利议会大选时,匈牙利朋友告诉我,邻国中就属斯洛伐克对大选的结果最关切。的确,在大选结果发布会上,除了匈牙利各大媒体之外,来自国外的也只有斯洛伐克电视台。我问匈牙利朋友,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斯洛伐克人特别关心匈牙利不同政党,特别是获胜政党对斯洛伐克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其实,匈牙利族人的国籍问题对斯洛伐克来说并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毕竟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回归了欧洲,都是欧盟、北约和申根区的成员。关键在于那种屈从感、那种追求平等、独立的渴望,这是一个千年积成的心结,斯洛伐克人想解一时也解不开。可是,回归欧洲的客观现实又要求斯洛伐克人必须丢弃这个心结,这是斯洛伐克人面临的另一个艰难选择。
   (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人类的过度消费造成了可怕的环境污染图为澳大利亚环境保护组织呼吁回收饮料瓶        用“两点论”看待环境危机    ●2007年11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对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应将气候变化问题置于“高度优先”地位,如不及时采取行动,致使地球环境越过“临界点”,导致生态遭破坏,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必
阿联酋,因迪拜而更神奇  2010年伊始,迪拜金融危机的震惊还没有过去,历时五年、耗资15亿美元、高达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就在全球惊呼中竣工迎客。哈利法塔,使迪拜这个人间奇迹更眩人眼目。  迪拜,阿联酋第二大城市,阿联酋最富裕的城市。它的名气早已压倒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人们常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其实,在海湾、在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条条道路通迪拜。迪拜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发达、繁
1月10日下午,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西蒙·玻利瓦尔机场,来自加勒比海的阵阵潮湿热浪让每个人都感到烦闷,但是有一批来自邻国哥伦比亚的客人却异常兴奋再过一会儿,他们将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被哥伦比亚左派游击队“哥伦比亚武装力量”释放的两名女人质由于两名人质是近年来被游击队释放的最为重要的哥伦比亚政治人物,她们的获释牵动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法国国际红十字组织甚至美洲国家组织的关注    匆匆回家忙  
中日保持高层密切沟通,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让人们看到两国领导人为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而忙碌、实干的身影。我们有诸多理由为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感到比较乐观,但也不能不注意到各种负面因素依然存在,而如十克服这些负面因素将成为两国共同努力的课题。  2009年4月29日至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麻生在访华前夕曾说:“自去年胡主席访日后的一年里,日中包括政治、经
尽管已然处在“地球村”的同一个屋檐下,但当世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与余下的世界二者之间却似乎并未因物理距离的相对缩短而自然迎来心理距离的愈加接近。实际上,美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纠葛,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极为复杂的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政府与学界的重视与反思。曾连任两届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的纪梭·马布巴尼所著的《走出纯真年代:重建美国与世界的信任》一书,即是作者关注
66岁的雅各布·祖马,南非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也是南非最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就是这样一位有争议的政坛人物,在去年年底举行的非国大(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选举中。战胜现任总统姆贝基,当选为非国大新领袖。鉴于非国大执政地位稳固和祖马的超高人气,舆论认为祖马2009年成为总统的可能性极大。    党主席将是总统继承人?    按照南非宪法,总统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这样,从1999年起担任总统并已经
东欧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关于东欧国家变革的时间,有观察家形象地说:波兰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个星期,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只用了10个小时。  波兰的社会剧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70年代末期,波兰经济状况迅速恶化,民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这些大大降低了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望。1980年初,执政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变相涨价的办法,提高
在许多人眼中,非政府组织(NGO)或许没有官方机构那么强大和富有,然而,有时候这些“非官方”的社会组织却比官方机构更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政治变革。在这次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剧变中,我们便不难看到西方非政府组织的重重魅影。  就在今年年初,埃及检方突击搜查了17家埃及境内的非政府组织办公室,宣布起诉43名涉案人员,其中包括19名美国人,其余来自埃及、德国、挪威、塞尔维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遭到
沉寂多年的青年人的身影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3年至2005年,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2004年11月,在乌克兰发生的“橙色革命”中,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且受美国支持的激进青年运动团体“该行动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颜色革命”相继发生在俄罗斯周边国家,俄政府开始深刻认识到,青年问题,尤其是青年的
8月11日上午9时许,米特·罗姆尼阵营在弗吉尼亚州军工重镇诺福克举行造势集会,正式宣布威斯康星州现任国会众议员保罗·戴维斯·瑞安为其竞选搭档。事实上在数个小时前,该决定就已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最先爆料出来。根据报道,先前被认为是稳妥而安全选择的明尼苏达州前州长蒂姆·帕兰迪和俄亥俄州现任国会参议员罗伯·波特曼早已先后接到了罗姆尼的致谢电话,告知他们出局。而11日上午集会选择在诺福克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