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鼓作为山区小县,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为主。近年来,随着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依托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形成的基础,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4月底,全县有农民合作社107家,其中省级示范社4家,被列入首批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来,伴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农民自我组织、抱团发展的主动意识在逐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也在呈几何级增长。2007年,铜鼓第一家合作社诞生,同年合作社达到11家,2012年全县合作社达到103家,今年又新增4家,五年多的时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接近10倍,合作社资产总额达6586万元,年创产值近1.6亿元。目前全县1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含种植业51家、养殖业44家、服务业4家、林业8家,工商注册登记社员约900人,入社农民达4000多人,覆盖全县农户数量约为25%。
二是发展模式多样。根据农业发展项目的不同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模式也呈多样化特点,主要有龙头企业牵头创办型、致富能手牵头创办型、科技人员牵头创办型、村委兼管型和农业协会转办型,采取以上5种发展模式的合作社分别为24家、54家、8家、10家、1家,占农业合作社总数的90.7%。
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总体来看,在合作社成立的前几年,大部分都存在规模小、社员少、资金少、机制不完善、经营困难等问题。最近两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脚步加快,合作社社员能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完善,合作社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目前,全县规模100人以上的合作社达到5户,20人以上的12户;80%以上合作社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所有合作社都设立了银行账户;2007年,全县合作社进行盈利分配的仅7家,2008年上升至16家,201 2年达到65家,占总数的61%。
四是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全县107家合作社中,省级合作示范社有4家,加入省级联合会的有10家;拥有注册商标的9个,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OS论证,15家参加过有关农产品交易会、洽谈会。铜鼓沩山有机白茶合作社的“禅硒”牌白茶荣获第八届“中茶杯”特等奖;春韵茶叶合作社“春韵”牌宁红茶荣获中国茶叶协会名优茶特等奖。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铜鼓合作社发展迅猛,但对比周边县(市)等地,铜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有“三难”:
一是运转难。保障合作社基本运转,关键是要强化内部管理。但总体来看,虽然目前合作社基本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设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等机构,但部分都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流于形式。少数合作社“只搭台、不唱戏”,注册登记后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部分合作社没有严格执行“一人一票、盈余按交易量返还”等合作社基本原则;有的合作社“企社不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差。
二是技术难。农业合作社要发展,农业种养技术的提高是重要的前提。目前,全县现代农业种养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比如作为全县农业发展重要突破口的有机农业,县委、县政府正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但许多农民在种养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影响了市场销售和有机品牌质量。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主要职能部门的农经站,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被撤销,并入到乡镇农产品质监站,农经人员的工资、经费等问题没有解决,导致人员流失,人心涣散,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三是资金难。虽然县政府制定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比如在农业产业化三年大会战中,全县将在三年内,每年按照1万元的标准扶持十个合作社,县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银行也明确了对社员放贷最多可达10万、对合作社最多可达50万的支持政策。近三年全县涉农贴息贷款近三年总额1070万元,但合作社贴息贷款仅为120万元,仅占全县涉农贴息贷款总数的11%,造成这种情况,既有合作社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多数社员小农思想比较严重,对合作社贷款需要互相联保的要求比较抵触,造成金融机构在贷款扶持方面难以跟上。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更好地促进合作社发展,必须针对当前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以下四方面跟上:
一是政策扶持要跟上。随着中央一号、省委二号文件的出台,各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强,也发挥了很好作用,但对比合作社发展迅猛的态势,总体来看扶持力度还比较小。比如铜鼓县的107家合作社,前三年省里每年只扶持1个,资金也只有10万元。因此,有必要针对农业合作社发展新要求,把农民合作社发展纳入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工作,在资金、项目、制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新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是数据统计要跟上。今年省委二号文件明确提出力争2013年入社社员达到120万,覆盖全省约30%农户的目标。要完成这个任务,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如合作社入社社员问题,铜鼓县工商部门的数据是约900人,经全县抽样调查5家合作社,仅有一家注册登记成员数与实际数一致,其余四家合作社注册登记成员55人,实际成员有344人,是注册登记数的6倍多。农民合作社注册成员数与实际数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合作社刚成立时人数较少,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时只按最低要求收录5名成员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近几年合作社发展较快,吸收了新的成员加入。但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成员数登记时没有及时跟上。因此,农业、工商两家要加强沟通配合,就农民合作社注册、变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业部门动员合作社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工商部门要及时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队伍建设要跟上。省农业厅《2013年全省农业系统绩效考评》办法提出,今年全省农民合作社要增长33%以上、合作社覆盖农户数增加100万以上。农经队伍作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处境堪忧。健全各级农经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探索将农经队伍转入政府序列或实行参公管理制度,为农经队伍开展工作提供应有的保障,切实解决基层农经队伍的后顾之忧,促进合作社大发展。
四是人才保障要跟上。合作社要发展,关键一点还是要能人带头,针对目前合作社理事成员文化水平低、管理经验缺乏等现状,必须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社员发展能力。同时,十分有必要把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合作组织发挥作用,以加强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上官涛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来,伴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农民自我组织、抱团发展的主动意识在逐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也在呈几何级增长。2007年,铜鼓第一家合作社诞生,同年合作社达到11家,2012年全县合作社达到103家,今年又新增4家,五年多的时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接近10倍,合作社资产总额达6586万元,年创产值近1.6亿元。目前全县1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含种植业51家、养殖业44家、服务业4家、林业8家,工商注册登记社员约900人,入社农民达4000多人,覆盖全县农户数量约为25%。
二是发展模式多样。根据农业发展项目的不同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模式也呈多样化特点,主要有龙头企业牵头创办型、致富能手牵头创办型、科技人员牵头创办型、村委兼管型和农业协会转办型,采取以上5种发展模式的合作社分别为24家、54家、8家、10家、1家,占农业合作社总数的90.7%。
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总体来看,在合作社成立的前几年,大部分都存在规模小、社员少、资金少、机制不完善、经营困难等问题。最近两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脚步加快,合作社社员能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完善,合作社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目前,全县规模100人以上的合作社达到5户,20人以上的12户;80%以上合作社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所有合作社都设立了银行账户;2007年,全县合作社进行盈利分配的仅7家,2008年上升至16家,201 2年达到65家,占总数的61%。
四是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全县107家合作社中,省级合作示范社有4家,加入省级联合会的有10家;拥有注册商标的9个,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OS论证,15家参加过有关农产品交易会、洽谈会。铜鼓沩山有机白茶合作社的“禅硒”牌白茶荣获第八届“中茶杯”特等奖;春韵茶叶合作社“春韵”牌宁红茶荣获中国茶叶协会名优茶特等奖。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铜鼓合作社发展迅猛,但对比周边县(市)等地,铜鼓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有“三难”:
一是运转难。保障合作社基本运转,关键是要强化内部管理。但总体来看,虽然目前合作社基本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设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等机构,但部分都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流于形式。少数合作社“只搭台、不唱戏”,注册登记后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部分合作社没有严格执行“一人一票、盈余按交易量返还”等合作社基本原则;有的合作社“企社不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差。
二是技术难。农业合作社要发展,农业种养技术的提高是重要的前提。目前,全县现代农业种养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比如作为全县农业发展重要突破口的有机农业,县委、县政府正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但许多农民在种养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影响了市场销售和有机品牌质量。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主要职能部门的农经站,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被撤销,并入到乡镇农产品质监站,农经人员的工资、经费等问题没有解决,导致人员流失,人心涣散,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三是资金难。虽然县政府制定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比如在农业产业化三年大会战中,全县将在三年内,每年按照1万元的标准扶持十个合作社,县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银行也明确了对社员放贷最多可达10万、对合作社最多可达50万的支持政策。近三年全县涉农贴息贷款近三年总额1070万元,但合作社贴息贷款仅为120万元,仅占全县涉农贴息贷款总数的11%,造成这种情况,既有合作社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多数社员小农思想比较严重,对合作社贷款需要互相联保的要求比较抵触,造成金融机构在贷款扶持方面难以跟上。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更好地促进合作社发展,必须针对当前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以下四方面跟上:
一是政策扶持要跟上。随着中央一号、省委二号文件的出台,各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强,也发挥了很好作用,但对比合作社发展迅猛的态势,总体来看扶持力度还比较小。比如铜鼓县的107家合作社,前三年省里每年只扶持1个,资金也只有10万元。因此,有必要针对农业合作社发展新要求,把农民合作社发展纳入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工作,在资金、项目、制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新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是数据统计要跟上。今年省委二号文件明确提出力争2013年入社社员达到120万,覆盖全省约30%农户的目标。要完成这个任务,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如合作社入社社员问题,铜鼓县工商部门的数据是约900人,经全县抽样调查5家合作社,仅有一家注册登记成员数与实际数一致,其余四家合作社注册登记成员55人,实际成员有344人,是注册登记数的6倍多。农民合作社注册成员数与实际数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合作社刚成立时人数较少,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时只按最低要求收录5名成员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近几年合作社发展较快,吸收了新的成员加入。但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成员数登记时没有及时跟上。因此,农业、工商两家要加强沟通配合,就农民合作社注册、变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业部门动员合作社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工商部门要及时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队伍建设要跟上。省农业厅《2013年全省农业系统绩效考评》办法提出,今年全省农民合作社要增长33%以上、合作社覆盖农户数增加100万以上。农经队伍作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处境堪忧。健全各级农经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探索将农经队伍转入政府序列或实行参公管理制度,为农经队伍开展工作提供应有的保障,切实解决基层农经队伍的后顾之忧,促进合作社大发展。
四是人才保障要跟上。合作社要发展,关键一点还是要能人带头,针对目前合作社理事成员文化水平低、管理经验缺乏等现状,必须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社员发展能力。同时,十分有必要把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合作组织发挥作用,以加强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