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和十二指肠肥大细胞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的相关性.方法 对48例FD患者进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23例,上腹痛综合征(EPS)患者25例.胃镜下取48例FD患者和21名健康志愿者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黏膜组织标本,并抽取静脉血3 mL.组织标本甲苯胺蓝染色后计数肥大细胞总数和脱颗粒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肥大细胞数量,FD组、PDS组、EPS组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球部t=3.387、3.536、3.510,降段t=5.810、4.400、3.813;P均<0.01).十二指肠球部和十二指肠降段所有肥大细胞中脱颗粒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FD组[(60.23±5.10)%和(66.97士5.30)%]、PDS组[(59.84±4.50)%和(66.63±5.37)%]、EPS组[(60.58±5.66)%和(67.28士5.32)%]均高于对照组[(25.38±2.32)%和(30.66±2.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球部t=33.639、25.496、26.563,降段t=32.513、30.521、31.612;P均<0.05).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的肥大细胞数量、脱颗粒肥大细胞百分比与各症状积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PDS组牛肉、蟹、虾、小麦、鸡肉的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4项x2=12.108、17.771、6.832、4.375,第5项为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EPS组牛肉、大豆、鸡肉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2项x2=8.915、18.600,第3项为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1).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阳性评分和种类,FD组、PDS组、EPS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gG阳性评分t=14.988、4.062、3.693,IgG阳性种类t=8.805、4.177、3.388;P均<0.01).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阳性评分和种类与十二指肠球部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肥大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IgG阳性评分r=0.247和0.307,IgG阳性种类r=0.243和0.326;P均<0.05).结论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可能通过诱导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增多和脱颗粒肥大细胞百分比上升从而参与FD发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物过敏与十二指肠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
【摘 要】
: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和十二指肠肥大细胞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的相关性.方法 对48例FD患者进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23例,上腹痛综合征(EPS)患者25例.胃镜下取48例FD患者和21名健康志愿者十二指肠球部和降段黏膜组织标本,并抽取静脉血3 mL.组织标本甲苯胺蓝染色后计数肥大细胞总数和脱颗粒肥大细胞所占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
【机 构】
:
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医院消化内科,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大学齐鲁医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3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当您开始翻阅本期杂志时,我们已辞别旧岁,迎来2013年新的曙光,也即将共庆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作为一本已逾而立的期刊,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华消化杂志》全体工作人员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本刊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祝福!也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消化学界的朋友们能给予本刊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回首刚刚走过的2012年,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关爱下,在全体编审人员的
期刊
患者男,70岁,因腹痛10d,加重0.5d,门诊以腹痛待查,肠梗阻可能收住院。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不能忍受,进食可加重腹痛。4d前在当地医院腹部平片疑诊肠梗阻,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对症支持治疗,腹痛症状有所改善,自动出院。当天下午患者进食少量流质后再次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呈间断性绞痛,呕吐胃内容物,肛门排气少,每天排少量黄色稀便伴排气,无发热。既往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其中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与支配肠道的神经作用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着重于IBS肠道黏膜水平信息改变,但支配肠道神经的敏感性与IBS肠黏膜信息改变之间的关系,尚缺乏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腹泻型IBS患者肠黏膜上清液对豚鼠肠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其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期刊
目的 联用高分辨率测压(HRM)和阻抗检测研究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10例嗳气症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8~50岁,均接受HRM联合阻抗检测,分析静息、吞咽及嗳气时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可能的嗳气发生机制.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非传导收缩、中断收缩、脱落收缩等非蠕动性收缩.3例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降低.1例患者LES松弛不全.10例患者中9例为胃上嗳气,
整合医学就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以人体全身状况为根本,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1].在消化道疾病的很多研究领域,都充分体现出整合医学的特点和需求.本研究就整合医学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
期刊
食管癌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以明显症状就诊时,其5年生存率不足20%[1].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食管癌病死率的关键.2000年,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的概念被引入消化系统肿瘤,以解决既往癌前病变的一些术语如异型增生、原位癌等在使用上的昆淆[2].IN被定义为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分为低级别瘤变和高级别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期刊
目的 评价三九胃泰颗粒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设计.将40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三九胃泰组、奥美拉唑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35例,分别给予三九胃泰颗粒+奥美拉唑模拟剂、奥美拉唑十三九胃泰颗粒模拟剂和三九胃泰颗粒+奥美拉唑.各组均连续服药14d.观察各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计量资料行Kruskal-Walli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常见功能性肠病.IBS易受精神、饮食、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对气候环境可控性的增强,气候环境因素对IBS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IBS患者症状发生与气候环境因素的关系,希望能有助于临床判断及指导治疗。
期刊
目的 检测Krüppel样因子4(KLF4)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98例临床、病理、随访资料皆完整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中检测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KLF4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在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组织标本中检测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KLF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