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旱作节水农业增产增收潜力,筛选出适宜甘谷县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敦玉15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机 构】
: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农村局,甘肃甘谷741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旱作节水农业增产增收潜力,筛选出适宜甘谷县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敦玉15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中职机械院校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毋庸置疑,在中职机械院校中,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当前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教学设备、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将多元思维应用于机械专业教学中,可以改善上述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机械技术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工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相关专业化人才的缺口也逐年扩大,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工业机器人专业成为了当前中职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中职院校如何在“1+X”证书制度引领下,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支持,是中职院校必须面对并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缓解和解决马铃薯连作问题,确定箭舌豌豆最佳播种密度和适宜播期,进行了马铃薯—箭舌豌豆套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播种密度为6万株/hm2时,箭舌豌豆播种密度为225 kg/hm2、播期为6月20日,或箭舌豌豆播种密度为300 kg/hm2、播期为6月10日或6月30日时,马铃薯产量最高,均为39602 kg/hm2,可作为马铃薯—箭舌豌豆的最佳套种模式.
在古浪引进了5个玉米品种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先玉335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72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为15238.47 kg/hm2,较对照增产3812.07 kg/hm2,增产率33.37%;其次是和盛5288,折合产量是13474.74 kg/hm2,较对照增产2048.34 kg/hm2,增产率为17.93%;再次为豪威768,折合产量是 13293.46 kg/hm2,较对照增产 1867.06 kg/hm2,增产率为 16.34%.豪威768、豪威568、和盛5288、1217、武科
本文在介绍了清水县基本情况、沙棘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清水县沙棘资源建设的优势、开发与利用、项目实施的保证措施,并分析了沙棘资源的效益.
在天祝县高海拔冷凉山区采用宽窄行开沟点播方式种植豌豆苗,生产的豌豆苗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绿色保健蔬菜.本文主要以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为重点对豌豆苗的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结合相关规划和水洛河现状,在不影响河道原有功能、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河道生态治理项目,通过清理利用污染的河床质,改善河床底质条件;通过新修生态护岸和人工湿地,构筑生态隔离带,减少污染物直接入河,收纳和降解面源污染物,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和天然的降解纳污能力,改善项目区河流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质量,通过治理及后续规范化管理,提高已建河堤基础抗洪水冲刷能力,减轻洪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工程建成后可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项目实施后
本文阐述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前提条件、核心动力以及重要保障,分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最后重点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究.
草地贪夜蛾是迁入我国新发生的重大害虫,国内对它的研究甚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对该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物习性更是陌生,对调查和监测预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在田间调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防控对策,旨在提高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对草地贪夜蛾的识别能力,为测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有效地实施防治措施.
根据武威市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计算了武威市50年气温、降水、参考蒸散量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标(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量指标(SPEI)的10 a尺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研究结果认为武威市气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气温及蒸散量在1990年后期开始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的变动起伏较大;2个不同的干旱指标(SPI和SPEI)变动情况存在差异,从而反映出武威市在2000年代干湿情况演变因气温和蒸散量的主导因素有暖干化趋势.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出西北地区中部气候变化前景不容乐观,气象灾害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