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青春 水乡影像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中国·同里高校影像大展于6月23日至25日在江南古镇同里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同里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分为图片摄影和DV短片两个部分,集中体现了国内影像专业部分高校的最新教育成果。还有各种交流会和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讲座以及所有入围作品DV短片的集中循环播放。
  同时,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也在这里举行,标志着中国摄影家协会对中国高校摄影专业的全方位工作推动与支持。
  
  同行们霸占了半截车厢
  
  6月22日,小于和佳佳踏上了前往同里古镇的列车。去之前,一个同行在网上告诉我,“我们杂志的编辑已经回家准备去了。”真够巧的,小于心想。
  


  登上了火车,找到了自己的床铺,忽然发现前后左右上下铺居然都是同行,一问才知道,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同里·影像大展。“记者团”浩浩然愣是霸占了半车床铺。
  入夜,和佳佳同住对铺,时间尚早,两个自恋的家伙就开始端起自己的“枪”将对方的画面摄入镜头。摇头晃脑的信誓旦旦—发到博客上。
  一夜无话,只有火车的轰鸣不绝于耳。
  火车停在苏州站,众人匆匆下车,赶往前来接应的巴士,直奔古镇同里。
  同里位于苏州东南27公里的吴江市同里镇,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而闻名。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镇内古镇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形成错落有致的独特风韵。
  下了车,所有人员先到三元宾馆签到,正好看到先到这里的闻老师从楼上下来。闻老师一眼瞥见小于身上的短裤,笑道:“你可小心点儿,有几个小伙子第一天来的时候可就是你这身打扮,第二天就跑去买裤子了—水乡的蚊子可厉害!”小于将信将疑。
  签过到,小于和佳佳随着大部队前往泰来宾馆,周围的明清古建筑和路上不断出现的小桥流水在眼前掠过,就仿佛置身于某个公园。
  本次展览的近千幅摄影作品都集中在珍珠塔景区和松石悟园两个景区内展出。
  
  影展庭院
  
  一进珍珠塔景区就注意到各个大学的学生作品以及入围作品展示,参展的同学和老师在其间欣赏或者翻拍自己喜欢的作品。在众多国内高校的作品中,最让小于注意的是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作品展区。
  登上栗色的木质楼梯,在小楼二层的墙壁上,挂着几组技法和创意都十分前卫、现代的作品。一组以金发碧眼的孩子为主题的作品旁边是中国水乡特有的镂花雕窗,一个长发的法国女孩立在栏杆旁边正聚精会神地剪着胶带—她想把自己的作品粘得更牢一点。
  凭栏往下望去,满院子都是前来参展的人,厂商的展台和学校的展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厂商展示台前面总是密密麻麻挤满了试用和咨询的人群。各大厂家纷纷带着自己最新的产品,也足见厂家们对于学生市场的重视程度。佳能带来了自己最新的高清设备XL H1、爱普生展台前也展现着自己优质的打印技术、金士顿带来了自己全套的存储卡设备、当然还有爱玲珑、佳杰科技等厂商的展台。
  


  从珍珠塔景区出来, 门口的墙壁上贴着一个箭头,尾部有几个人的头像,上面写着“北京电影学院展区”。不愧是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展览,即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指示箭头居然都用图片装饰得新颖又别致。
  和珍珠塔景区的热闹相比,旁边仅一墙之隔的松石悟园却显得幽静和典雅。小小的别院内,挂满了朦胧的人体作品,依次排开,以一种渐变的形势形成一种统一的艺术美感,古老的庭院中放着现代的艺术和洋溢着的青春。
  一张女人的脸部特写上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一只“美人痣”—原来是一只雨后出来闲逛的蜗牛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女孩温暖的脸。
  一个戴着可爱眼镜的姑娘从外面进来,站在草丛中用镜头拍摄庭院的景色和园中摆放的照片;而身边有不少人急忙拿起照相机将她摄入画面—你记录了别人,也成为别人的风景。
  外面的院子里闹闹哄哄的围了一圈人,走出来才看见是北京电影学院邱震和自己作品《我和我的新娘》中的那个“人模新娘”站在院子当中正在做行为表演,一个当地孩子模样的小男孩悄悄走过去,倒要看看这个站得笔挺的家伙是真是假。
  
  根据地在三元
  
  


  大多数学生和评委们都住在三元大酒店内,甚至整个影展组委会的办公地点也设在这里,可谓整个活动的“根据地”。
  每天三元大酒店中都会举办多场讲座,比如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关于“影像保护自然——我与佳能XL系列数码摄像机”就是针对与数码摄影机技术和在野外拍摄中的实际操作讲述的,而北京电影学院侯克明副院长的关于“青年导演创作”的讲座却更加发人深思。
  越来越多的影像爱好者选择拿起DV“行动”起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进入到艺术院校去学习,而这样的普及性的讲座却让很多慕名而来参加活动的DV爱好者得到更多高校内的信息,也有利于各大艺术高校之间的交流。
  
  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部工作会议
  
  在整个活动期间,最为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情应该是在这此活动中同时召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部工作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以及职成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工作,对如何使教育委员会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初步的探索。
  会上,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代表协会公布了中国摄协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并在会议小结中强调:“会议标志着中国摄协教育委员会的工作展开将有新的举措,表明了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教育委员会的重视与支持,我相信会给摄影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难忘古河道边DV之夜
  
  《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含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古镇因水而建,两边是明清建筑的马路,由青石板铺砌而成。沿着河水的两岸,曲径通幽,这就是同里人引以傲的古河道。
  傍晚时分,在同里的小巷子中走过,某间宅子里隐约飘出饭菜的香味,耳畔是锡剧的余韵,咿呀之声传来,听不懂却极有韵味。
  晚上的DV放映就在这古老缓慢的古河道上举行。
  
  什么样的作者能拿大奖
  
  整个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的几千幅参赛作品,其中“摄影学院助学金”单元平面摄影作品数量达到3186件,“摄影学院助学金”单元短片作品达372件。“同理古镇同里主题创作”单元平面摄影作品数量达426件,“同理古镇同里主题创作”单元短片作品达52件。
  经过初评到最终评出获奖作品,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筛选出了各种奖项。原本的颁奖典礼定在6月24日晚上,古戏台。
  但是谁知道江南的天气真是容易变脸,连续几天的好脾气终于偏偏是这天发了怒,从下午开始就是一阵大雷雨,一直到晚上都没有停下来。
  颁奖仪式被改在了据古镇不远的一家饭店里面。当小于冲到整个放映现场,忽然发现满满登登的全是熟人。
  其实,拿到组委会的服务手册时,小于就注意到获奖名单上一大堆熟悉的名字:司达、朱敏江、刘佳……都是老熟人了,而这回《五十五公里》的作者王之更是很早已前就被《看吧聊吧》栏目介绍过。
  王之的导师郭可可教授在颁奖仪式上代替王之领取了他的奖品和证书,郭老师感慨到:王之获得第一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期锻炼之中才熟练掌握拍摄的技术而最终实现的,就拿这部作品来说,其实已经是他第五部作品了。
  在回来的路上,一个男孩兴奋的用他的理光相机不停地拍摄。鲍昆老师笑着指着那个男孩:“噢,就是你,领奖的时候还闪我一下!”
  这个家伙就是文闵, 这次也是连续得到了几项大奖的获奖专业户。从同里到苏州,直到坐上了回北京的火车,文闵同学仍不忘拿着他手中的照相机到处“偷拍”。记录俨然变成了他的一种交流和问候的方式。
  在古老的同里,一群充满艺术才华的年轻人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带到了这个古老的地方,周遭往来的就是普通的同里的居民,那些满面皱纹的老奶奶老爷爷,那些长着大眼睛的孩子。可能他们并不明白,眼前的这帮端着照相机的学生来到这里和普通的游客有什么不同,这个夏天有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存在过,他们是一道曾经的艺术的风景。
其他文献
轰轰烈烈的世界杯终于落下帷幕,世界杯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只意味着一场等待已久的足球盛宴。但是对于宽带视频网站来说,它却是提升整个产业的关键一战。  博客和宽带视频被视为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WEB2.0时代的两大新网络现象。IT精英们煞有其事地说:2006年是网络视频元年。在这个元年,一个世界杯带给了视频网站一个机会:作为宽带视频网站的代表之一的MYSEE(www.mysee.com)是中国唯一一家购买了
期刊
导演简历  刘高明  1972年生于江西石城。现生活工作于深圳。  1995年大学毕业,大学期间主要从事油画及摄影创作。  1997年起开始从事设计工作。  2001年创建深圳兄弟设计有限公司,任创作总监。  2005年拍摄第一部电影作品——纪录片《排骨》    楔子  在安徽,我看到一部好电影—《排骨》;在合肥,我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刘高明。  在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那几天,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每
期刊
缘起  1994年我从大学中文系毕业,那时候我到宜昌市电视台实习,实习的时候就对这个工作很有兴趣,不过当时只是很羡慕记者相对比较自由的生活方式,毕竟这个工作还是一个比较有创造性的工作。  我最初做的是青少年节目编导,但后来节目改版,有时候就需要做一些专题片,比如宜昌的孩子到北京参加夏令营等等,我想那个时候是最初做和纪录片有点类似的尝试。  1998年在广播学院念了研究生课程,当时很好的事情是在学院
期刊
可能是离我出生成长的年代较远,曾经的唐山大地震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个遥远、陌生、模糊并且概念化的历史事件,就像“文革”、“大跃进”那样的事件一样……  记得10年前,电视里播放着纪念唐山地震20周年的专题片,还是孩子的我懵懂的获知,那是个巨大的灾难,国家损失惨重,死了很多人,但是群众和军队在政府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奋勇抗震,重建废城……似乎,对中国人来说,那又是段英勇的历史。再长大些,看一些自然科学
期刊
上周三,七点半,知春路之巅户外的二楼咖啡厅,例行的看片沙龙照旧举行。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没想到此次看片会有这么多的人到场(或许与周二中午河北地震带动北京小震的缘故),第二没想到《唐山地震30年祭》的导演王晓清是如此的一位女子,最没想到的是唐山地震的背后有着这样的历史真相。  从小长到大,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唐山地震的只是一些纪念感怀,从未看到过事情发行前的来龙去脉。即使是在看片会当天,因为与
期刊
作品:《难舍的日子》  时长:15分钟  类型:纪录片  设备:Sony imax900p  后期软件:Premiere Pro  出品: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系电视编导专升本班    吧主:和很多电视台的纪录片比起来,这部纪录片挺感人的,很多细节刻画得也到位。  我个人觉得,独立制作电视专题片,无论是哪种纪录片的制作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电视台纪录片的方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毕竟我们从小都是看着
期刊
DV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似乎永远生活在边缘。  这有点像是古代的隐士和名士,沉寂于江湖,悠游于山泉,然而在他们的心中真的不希望致君尧舜,成就点什么吗?联想起现在的DV来,这种尴尬似乎由来已久。  每一个拍DV的人在最初的时候,总是抱着美好的理想来描绘生活中的图卷。当然,这之中的我们脱不了凡夫俗子的功名之心,没有几个人真正是为了玩儿才加入到其中的。凡是觉得自己是这块料的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站在聚光灯下
期刊
宋 靖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现在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任教。  开设的主要课程:  “照相机术”、“生活摄影”、“影视短片创作”。  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图片摄影的数字化短片的剪辑技巧”    训练目的:  要拍好一部纪录片,最为关键的要抓住两个方面——题材和剪辑,题材决定了一部记录拍的起点,而剪接则是通向成功最后的一段距离。对于作者而言,题材起到了限定的作用,导演更多地依靠剪辑来确立影片风
期刊
作品:《龙农的同里》  时长:10分48秒  类型:纪录片  设备:Sony-PD190P、  Panasonic-DVC33MC  后期软件:Premiere Pro 2.0  出品:浙江传媒学院 电视艺术系    吧主:这部片子挺有意思的,整个宣传片由于这个孩子的天真烂漫变得非常闪光。  李晋林:对于这部影片的闪光点在于同学们很幸运的遇到了这个男孩,而且他们还耐心地跟着这个男孩拍摄了几天,关键
期刊
作品:《四十一号》  时间:19分01秒  类型:剧情片   设备:JVC 5001  剪辑软件:premiere6.5  出品:浙江传媒学院    吧主:这部影片是几部作品中惟一的剧情片,是比较考验导演功力的。其中饰演母亲的演员是谁?我们看到这部影片的演员表演非常自然。  李晋林:这位演员就是他们的老师。这部影片不是专门为大赛制作。故事是同学自己编剧的,之前也获过奖,在学生阶段能注意到这种题材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