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5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处理,实验组同时接受二磷酸果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二磷酸果糖用于治疗新生儿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今后可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二磷酸果糖;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19-02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科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心脏等重要脏器损伤,也是造成新生儿残疾和死亡主要因素[1]。因此及时解除新生儿窒息状态对其预后的影响较大。我院探讨了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56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86例,女70例;胎龄28-41.5周,平均胎龄(36.84±1.02)周;出生时体重1750-5250g,平均体重(3084.56±225.38)g;分娩方式为剖宫产46例、经阴道自然分娩70例、阴道助产40例。所有患儿出生后1min时Apgar评分均≤7分,其中0-3分者为重度窒息,共67例;4-7分者为轻度窒息,共计89例。引起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包括有脐带绕颈38例、早产45例、羊水过少28例、头位难产32例、胎膜早破13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8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分娩方式、窒息严重程度、窒息原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急救处理,迅速评估患儿窒息程度,将患儿放在辐射台保暖,清理呼吸道,必要时进行气管内吸引。擦干全身后给予触觉刺激改善呼吸。重度窒息患儿复苏效果不佳时可酌情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扩容药物等。患儿自主呼吸规律,心率120次/min左右,心音有力、规律,皮肤红润,血气分析正常、出现神经反射认为复苏成功。复苏成功后继续给予吸氧、辅酶A、能量合剂、维生素B6、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2]。实验组患儿同时接受二磷酸果糖治疗,根据窒息程度斟酌剂量,150-200mg/(kg·d),1次/d。连续用药10-14d。
1.3评价指标显效:窒息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正常;有效:窒息症状消失,心电图基本正常,血清CK-MB明显下降;无效:窒息症状未好转,心电图异常,血清CK-MB含量持续增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其中以心肌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状态的敏感性较强,当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性損伤时,再灌注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可导致心肌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使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加,大量心肌酶释放入血,血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激增。如不及时进行急救处理,患儿死亡率增高。
常规综合急救处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窒息状态,复苏成功后及时给予药物改善心肌缺氧状态也十分重要。二磷酸果糖是一种心肌代谢活性剂,可增加体内三磷酸腺苷的浓度,促进心肌细胞K+内流,并抑制Ca2+内流,从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完全利用,加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生成,从而起到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修复损伤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刘俊燕,熊涛,冯虹,等.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2):940-943.
[2]付小云.二磷酸果糖联合维生素C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6):16-17.
[3]李秋平,封志纯.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1):875-877.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二磷酸果糖;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19-02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科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心脏等重要脏器损伤,也是造成新生儿残疾和死亡主要因素[1]。因此及时解除新生儿窒息状态对其预后的影响较大。我院探讨了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56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86例,女70例;胎龄28-41.5周,平均胎龄(36.84±1.02)周;出生时体重1750-5250g,平均体重(3084.56±225.38)g;分娩方式为剖宫产46例、经阴道自然分娩70例、阴道助产40例。所有患儿出生后1min时Apgar评分均≤7分,其中0-3分者为重度窒息,共67例;4-7分者为轻度窒息,共计89例。引起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包括有脐带绕颈38例、早产45例、羊水过少28例、头位难产32例、胎膜早破13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8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分娩方式、窒息严重程度、窒息原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急救处理,迅速评估患儿窒息程度,将患儿放在辐射台保暖,清理呼吸道,必要时进行气管内吸引。擦干全身后给予触觉刺激改善呼吸。重度窒息患儿复苏效果不佳时可酌情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扩容药物等。患儿自主呼吸规律,心率120次/min左右,心音有力、规律,皮肤红润,血气分析正常、出现神经反射认为复苏成功。复苏成功后继续给予吸氧、辅酶A、能量合剂、维生素B6、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2]。实验组患儿同时接受二磷酸果糖治疗,根据窒息程度斟酌剂量,150-200mg/(kg·d),1次/d。连续用药10-14d。
1.3评价指标显效:窒息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正常;有效:窒息症状消失,心电图基本正常,血清CK-MB明显下降;无效:窒息症状未好转,心电图异常,血清CK-MB含量持续增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其中以心肌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状态的敏感性较强,当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性損伤时,再灌注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可导致心肌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使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加,大量心肌酶释放入血,血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激增。如不及时进行急救处理,患儿死亡率增高。
常规综合急救处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窒息状态,复苏成功后及时给予药物改善心肌缺氧状态也十分重要。二磷酸果糖是一种心肌代谢活性剂,可增加体内三磷酸腺苷的浓度,促进心肌细胞K+内流,并抑制Ca2+内流,从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完全利用,加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生成,从而起到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修复损伤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刘俊燕,熊涛,冯虹,等.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2):940-943.
[2]付小云.二磷酸果糖联合维生素C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6):16-17.
[3]李秋平,封志纯.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1):87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