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迫接受知识,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并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9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成长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要求变化巨大。它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倡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转换自己的角色。
一、 自主性学习的实质及重点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强调和提倡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解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问题。“我要学”,就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有浓厚的自主探索兴趣。“我能学”,就是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理念,会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我会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
二、 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1.从过去“传道、授业、解惑”的领导者转变成学生“我要学”的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学功能的一种经典表述,我们的教学总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通过教师的讲解将信息传输给学生,然后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目中无“生”,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不懂得知识的由来,不懂得知识间的联系,只能死记硬背,很少动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因此教学必须改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走下神圣的讲坛,成为学生“我要学”的引导者。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才具有可行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
2.从知识的主讲者转变成学生“我能学”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发言要举手。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个活泼的空间,而是一个狭小的、不能表现自己的世界。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像美国的课堂那样自由,但克服过去那种呆板的课堂模式还是必要和紧迫的。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繁重的备课与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这样才有精力、有时间去处理课堂上的人际关系,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真正从传统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从“独奏者”成为“伴奏者”。
3.从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变成学生“我会学”的合作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从而厌学、怕学,尤其是害怕教师组织的考试。而教师组织的考试内容死板、生硬,不能联系实际,这严重束缚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自主性学习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必须贴近生活,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促使心灵共鸣和思维共振的出现,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乐趣。在这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考试的执法者,而成为学生“我会学”的合作者、服务者。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主是创新的根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学艺术的探索创新者,学生知识的构建者。
(责任编辑柳紫)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9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成长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要求变化巨大。它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倡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转换自己的角色。
一、 自主性学习的实质及重点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是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强调和提倡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解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问题。“我要学”,就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有浓厚的自主探索兴趣。“我能学”,就是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理念,会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我会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
二、 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1.从过去“传道、授业、解惑”的领导者转变成学生“我要学”的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学功能的一种经典表述,我们的教学总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通过教师的讲解将信息传输给学生,然后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目中无“生”,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不懂得知识的由来,不懂得知识间的联系,只能死记硬背,很少动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因此教学必须改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走下神圣的讲坛,成为学生“我要学”的引导者。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才具有可行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
2.从知识的主讲者转变成学生“我能学”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发言要举手。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个活泼的空间,而是一个狭小的、不能表现自己的世界。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像美国的课堂那样自由,但克服过去那种呆板的课堂模式还是必要和紧迫的。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繁重的备课与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这样才有精力、有时间去处理课堂上的人际关系,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真正从传统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从“独奏者”成为“伴奏者”。
3.从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变成学生“我会学”的合作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从而厌学、怕学,尤其是害怕教师组织的考试。而教师组织的考试内容死板、生硬,不能联系实际,这严重束缚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自主性学习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必须贴近生活,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促使心灵共鸣和思维共振的出现,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乐趣。在这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考试的执法者,而成为学生“我会学”的合作者、服务者。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主是创新的根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学艺术的探索创新者,学生知识的构建者。
(责任编辑柳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