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因素研究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差异、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前瞻研究的方法,调查随访1995—200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及地坛医院确诊并经抗病毒治疗或未抗病毒但随访观察的慢性乙肝患者1 489例。比较应用4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①北京地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覆盖率约40%,高于国内平均水平。②4种抗病毒药物中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疗效较好。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作用明显,但出现停药反跳,E系统转换率较低(13.3%)。干扰素组E系统转换率相对较高(22.9%),且疗效持久,但不良反应多见。③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乙肝病毒载量低者对治疗反应性好。④对抗病毒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认知和处置能力较好,但半数病例缺乏对血糖、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的定期监测。结论 鉴于目前抗病毒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十分有限,有必要开展针对慢性乙肝的前瞻性研究,探讨更有效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和疗效预测因素,以提高疗效、改善慢性乙肝的不良预后。同时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认知和监测,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拉米夫定
  [中图分类号] R 512.6+2
其他文献
■  曾小柔去高中部报到的那天,9月的校园正飘荡着清幽的桂花香。嫩黄的颗粒,簇拥着镶嵌在枝叶上,引得蝶舞飞扬。曾小柔对这所重点中学最初的印象,就是桂花。那一棵棵桂花树,卫士般守在校园的大小街道旁,怒放成另一片别样的天地。  曾小柔站在一棵桂花树下,一边等曹菲菲,一边赏着桂花。她拿出手机,在树下旁若无人地玩起了自拍。那笑脸,跟桂花一样灿烂。  “同学,请问学生宿舍在哪边?”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曾小柔
当有人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的时候,一个由外资企业中方高级管理人员组织发起的学雷锋志愿组织却坚持开展活动16年,志愿团成员由当初的二十几人发展到2200多人,其中有外企员工、民营企业家、政府公务员、外国友人、大学生、小学生……他们把爱的暖流传到社会四面八方。这就是大连开发区学雷锋志愿团。  1998年12月,在一次大连开发区外资企业23名管理人员联谊会上,大家得知一家外资企业管理人员连续5年资助山